骑驴看唱本呵呵 作品

第359章 汴京安千年

半个月后,局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金国东西两路大军竟然势如破竹,两路大军距离汴京的路程都已经不足一天。

汴京军民百姓虽然对于金兵力量到来的消息大为恐惧,

可是有了之前打退金兵的经验,大部分人内心都抱有侥幸心理。

既然可以打退金人一次,那打退第二次也没有问题。

况且勤王大军都在路上,不用太慌!

然而,汴京有一个人却慌得不行,此人正是太上皇徽宗皇帝。

当听到金人南下的消息,宋徽宗就准备着跑路,只是被心腹劝着才没有离开。

随着金兵持续南下,宋徽宗终于坐不住了。

在宋徽宗看来,他如今已经退休,成了太上皇!已经没有责任与义务管这些军国大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天气开始转寒,徽宗皇帝受了风寒,突然间便感冒了。

在古代,感冒也是不得了可能送命的大事!

这下子,使得徽宗的身子骨大不如前,最终跑路大业没有成功,他被滞留在了汴京。

"哈哈哈哈,宗望怎么搞的!内地的汉人这么好收拾,上次围攻汴京,他竟然无功而返!看来还得是本帅出马,夺这破宋头功!"完颜宗翰得意的说道。

他们此行太顺了!

先是攻破了太原府,接着大败种师中带领的西军。面对黄河天险!本来他们没有足够的渡河船只!

黄河南岸还有七八万宋兵驻守。按照现有条件,依靠黄河天险,就算堵金兵半年都没有问题。

完颜宗翰也非常头痛,害怕之前太原府的经历在黄河渡口重演。

然而金兀术献计,虚张声势,大张旗鼓渡河,恫吓胆小的宋兵。

完颜宗翰对此并不抱信心!

然而!就是这么神奇!

金兵刚刚大张旗鼓摆开阵势,准备渡河,河对面的几万宋军竟然真的被吓得不战而逃!

"大帅,只要咱们东西两军合围汴京成功,那汴京就唾手可得了!"金国四太子金兀术说道。

"这次南下,你屡立奇功!我看等下次南下,这大军统帅的位子就是你的了!

你那铁浮屠果然厉害,等回了上京,我就建议陛下扩大铁浮屠军队规模。"完颜宗翰欣慰的说道。

"多谢大帅提携!"金兀术激动的说道。

很快,金国东西路军的前军已经到达了汴京,不过让完颜宗翰失望的是,

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前军,还是提前半天到达了汴京,这一次,自己的西路军又慢了一拍。

第三天,完颜宗望的大军已经到了汴京城下,对于这次汴京之行,完颜宗望主打轻车熟路。

大军一路从南向北通过京东西路,没有遇到任何成建制像样的抵抗,,损失的兵马只有区区几百人。

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损失就是在大名府的那次小小的挫折。

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会面,当天夜里,两人就定下了第二天强攻汴京的决定。

此时的汴京朝堂,宋钦宗也是有点慌了手脚。

如今汴京城内只有五万禁军,而且是停留在纸面上,实际上真正有多少,一时间也搞不清楚。而金兵这次南下的人数号称四十万!

此时的宋钦宗有点后悔,后悔不该把李刚踹出朝堂。

如果李刚还在汴京,起码宋钦宗心里还有个念想。

"你们说说,当初是你们纷纷弹劾李刚,如今呢!如今金兵大军压境,你们怎么都哑巴了?"宋钦宗气愤的说道。

众臣皆无言应对,尤其兵部官员更是不知道如何作答,气氛沉默的可怕。

一天后,唯一的好消息传来,张叔夜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率领凑集的三万兵马,从邓州风尘仆仆赶来,趁着金兵包围圈没有彻底形成之前,进入了汴京。

宋钦宗大喜过望,急忙接见张叔夜。对于张叔夜,宋钦宗感情很复杂。

在金兵南下时,张叔夜因为李刚的关系被牵连,被贬到了邓州。

没想到,汴京被围,第一个赶来救援的是被自己放逐的张叔夜。

"爱卿,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张爱卿果然是国之栋梁,之前的事委屈你了!"宋钦宗说道。

"陛下,臣愧不敢当!如今金兵兵锋锐利!汴京兵马不足,只能固守待援,臣愿意竭尽全力,报效陛下!"张叔夜跪地说道。

很快,张叔夜被委以重任,成为了汴京城防总指挥。

三天时间,张叔夜指挥将士,在兵部官员的协助下,死伤几千人才勉强挡住了金兵对于外城的进攻。

入夜,兵部尚书府邸。

如今的新任兵部尚书孙博,也是忧心忡忡!

他才当了一月的尚书,就要面临金狗兵临城下这样的困局!

汴京名义上有五万禁军,可只有他们兵部的人知道,汴京禁军人数,连三万都凑不齐。也就是张叔夜带来护驾的三万人,才给了汴京朝廷一点底气。

如今的他,已经连续三天睡不好觉了。

面对自家老爷的窘境,一旁的师爷宽慰道:

"大人,城内人心惶惶,小民百姓每天都在讨论金兵能否入城。

最近不知道怎么,民间流传着邱俊上师曾经蒙神仙点化,留下了保汴京千年平安的箴言秘术!

传的神乎其神!依小人看,汴京一定会转危为安的!"

一听这话,孙博下意识手颤了一下,

他不可置信盯着师爷,又看着手中的书!

"难道是天佑大宋?"孙博自言自语道。

这邱俊,孙博是知道的,

他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位官员,虽然官路不怎么畅通,最终连个四品也没有混上。

可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邱俊在官场混不明白,可对于《周易》却有着巨大的兴趣。

这个邱俊对于《周易》的研究,到了晚年据说能够知人旦夕祸福生死、预知未来。

而此时的孙博,正拿着邱俊着的《感事集》解闷。

里面写的一句话,结合师爷的话,让孙博喜出望外。

"汴京安千年,郭京杨适刘无忌。

在兵部尚书孙博看来,那邱俊早已经算出了汴京会有危险,所以才留下线索,保汴京平安!

如今只要解出郭京杨适刘无忌,这句话的意思,就可以解汴京之围,保汴京千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