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21世纪最好的文学作品!(6k求月票)
“陈麟风喜欢写未来,《她》这部作品,确实有点东西。
文笔稚嫩,但里面的内容,构思巧妙。
对于未来的思考,很有深度,在这方面,不得不佩服。
不过其他书就不行了,没有一点营养,充满了年轻人的臆想。
当然,他这个年龄,有这样的表现也正常,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进步。”
“因而,他虽然现在高度还比较低,但未来可期。”
台下的嘈杂声,已经很明显能传到台上了。
李嗷显然也能听到议论声,但他仍旧一副浑不在意的继续道,
“除此之外,像是什么金庸之类的,根本就不入流,简直不值一提,他们不应该在今天讨论的行列里!”
全场哗然。
陈麟风好几本销量数千万,甚至上亿的作品,被认为是年轻人的臆想。
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当下几乎被确认为大师的时代,几乎快封神了,甚至有学者要将其部分选段列入中学教科书。
结果被评价为不入流。
虽然大家知道李嗷就是狂傲的性子,但这也太狂了吧。
台下的大学生们议论纷纷,声音完全压不住了。
周边的记者们双眼放光,觉得不虚此行,一开始就这么刺激,这次的新闻肯定要爆。
作为被重点评价的对象之一,陈麟风脸色平静。
李嗷嘴这么毒,给他的评价已经算是不错了。
没看旁边,金庸的拥趸,严佳岩和马芸脸色都已经完全沉下来了。
额,好像还有谁给略过去了。
算了,不重要。
被略过去,之前又被李嗷归为“之类”,连名字都没有出现的黄易,神情僵硬。
李嗷你骂我两句也行啊,我连出现都不配了是吗
他感觉今天真是错付了,就t不该来。
小撒一连好几次示意台下安静,终于好不容易把情况稳定下来。
他看向陈麟风道,“陈老师,你怎么看李嗷先生对你的评价”
“或有可取之处,我会尽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只是可能不会如李嗷先生所期望的,我仍会朝着他认为‘没有营养’的方向去走,那就是我未来的方向。”
李嗷道,“那你就真的是走上歧路了。”
马芸实在忍不住了,“陈老师是通俗小说家,所求就是让大众喜欢,真要按照你提供的意见,那倒是本末倒置。”
“不仅如此,”马芸面色不善的道,“你凭什么能这样评价金庸先生”
李嗷笑了起来,“评价一个人还需要什么资格吗如果这还要资格,那辩论需不需要资格?
是不是说,马先生你作为一个商人,根本就没资格坐在这里与我进行论道呢?”
马芸不爽道,“你这是诡辩!”
他作为最顶级的聪明人,自然明白对方所用的套路。
“我只是在愤怒于你对金庸先生的评价,你偏偏将其转化成资格的探讨,这不是交流,而是在诡辩。”
他看向周边几人,尤其是陈麟风,“我们这次对谈,可以这样的吗”
陈麟风摇头,“当然不是,交流还是要表现出诚意来。”
或许是由于李嗷惹了众怒。
他这样一表态,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
“确实,这种诡辩的手法,根本上不了台面。”
“咱们这又不是辩论场。”
李嗷一时哑然。
“好吧,那我稍微谈一下,我为什么看不上金庸。”
他伸出三根手指道,“原因有三,第一,金庸自己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的人,但他在书里却宣扬侠义,喜欢颂扬仗义疏财之人。”
“这不好吗”马芸忽视了那什么精致利己的说法,这个世上谁不利己呢。
“先生自觉自己做不到,但发自内心的向往和憧憬这些人,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他一边颂扬大侠的行为,一边压低自己员工的工资,使得老员工忍受不了,只能辞职”
这有什么不对吗
虽然很想这么说,但马芸心里清楚,不能这么直接说出来。
毕竟还不是膨胀到认为“九九六是福报”的时候。
因而,他只能默然无语。
那边李嗷还在继续,“一件事情中,他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进行,这是他的性格。
但“利己主义“和武侠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样的行为选择是相冲突的。
我实在不知道,金庸是怎么写出这么多侠义故事的,他自己不会觉得精神分裂吗”
“此外,金庸本身也比较伪善虚伪,他儿子去世,他一度想要皈依佛门。
我说佛门清净,入空门者多抛弃尘世。您何不散尽家财,全心向佛
结果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陈麟风嘴角抽动,让别人散尽家财,这话怎么说得出来的。
当然,广义上的出家、遁入空门,确实带点这个意思。
在这个场合,大家都是在追求高大上,也没谁会在这点帮着金庸说话。
包括此前利己那块也是一样,不是说自己是什么人,就要写什么样的文章。
文章中所颂扬的精神,和自己现实的表现,完全两个样,其实也很正常。
但国内的传统就是这样,文以载道,大家推崇文学家,相信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是他们发自内心所想。
典型就像鲁迅先生一样,他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理念,是真正的勇士。
如果自己都不向着自己所颂扬的精神方向前进,那又怎么鼓励他人学习呢。
所谓“教化”就是如此,文学家之所以地位高,便是因为其包含了教化属性。
当下这个场合谈论的就是文学,大家所拔高的也就是这个。
如果把金庸当成文学大师,确实是需要他能做到文以载道。
因而严佳岩这个非常推崇金庸,给他写过不少评金文章的文学评论家,从头到尾都不说话。
虽然脸色难看了点。
马芸一开始还不太懂,但他人聪明,很快就明白了,后面也不说话了。
台下的大学生,不少就是文学系的,他们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而,他们也逐渐在认真听着。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武侠小说本身就比较低俗,胡适先生就说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下流。
我也这么认为,因而,我至今都认为,金庸的小说,不该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现场略微有些静。
“李嗷先生,”
陈麟风取过话筒。
“嗯,陈先生你说。”
“胡适认为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的,你不是最推崇反对权威,独立思考的吗”
他对金庸是不太感冒,但某胡这个东西,他更是恶心坏了。
“对啊。”马芸立马反应过来,“胡适先生说的,未必就是对的。”
“额”李嗷一噎,失误了,不该提起胡适来的。
这个时代大家其实对胡适的感官挺不错的,毕竟还没有太多人开始追究,这位到底在历史上做了什么。
但就历史书上所涉及的那些内容,白话文的先驱者之一,地位还是很尊崇的。
他以为没有人会反驳胡适的话的。
哪知道出了个陈麟风。
“胡适的为人可要比金庸差多了,我倒是不否认李嗷先生你的观点,只是要按照这个思路来的,胡适恐怕也要被排除出文学家的行列了。”
陈麟风略有些戏谑道,“我看过你所写的《播种者》里的某段评价。
这四十年来,能够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所信仰的事物,并且坚定地宣扬自己的信念,而又没有迷茫、变心或改变最终见解的人,除了胡适之外,真的很难再找到第二个。
如果将低调俱乐部,放弃东三省,结好霓虹这样的理念,作为胡适的理念,那他倒的确是从一而终了。”
台下不少学生脸上露出迷茫之色,实在是这段内容,有点难懂。
不专门了解过去历史的,着实不懂低调俱乐部是什么东西。
但后面的放弃……结好……
这一段他们是听懂了。
因而众人有些惊讶,这是在批评胡适先生
这倒是少有。
作为大学生,还是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尤其喜欢否定权威。
如今又是大解构时代,过去的什么历史,大家都想否定一番。
曹操都是好人。
因而陈麟风的这段发言,暂时还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但台上的几人可不一样。
李嗷哑口无言,他纵然是再崇敬胡适,也不好说睁着眼说瞎话。
就像之前马芸、严佳岩无力反驳一样,他也没法反驳。
因为这些说的都是真事。
小撒感受到一阵压力,这些文人真事啥都敢说啊,万一和谐了呢
“咳,各位,咱们讨论的已经够久了,要不开始正式的会谈吧。”
“好好,是该开始了。”李嗷立马同意。
早先讨论的话题,已经占用了太多时间了。
“好,咱们刚才针对当代的著名文学作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尽管意见稍有分歧,但讨论本身还是很有价值的。”
小撒进行收尾,然后开始提前准备好的话题,“陈麟风和李嗷先生,两位各自对对方的看法,都是怎样的,能说说吗”
说完,他还一阵紧张,这两位刚才观点这么对立,不会继续这么干吧。
好在没有。
陈麟风能同意跟李嗷一起对谈,本身就是说不上喜欢,但也不太讨厌这个人的。
李嗷也是同样,否则他就不会说对方未来可期了。
陈麟风道,“我觉得李嗷先生是个性格很鲜明的人,他的爱恨都表现的很明显。”
当初李嗷年轻的时候,曾被胡适善待过,穷困时也受到过他帮助,因而那么多人都批评过,就是放过了他。
“我比较欣赏李嗷先生的,对于华夏一统的坚定态度。”
“他对于祖国始终如一的情怀,也很值得敬佩。”
不是什么人离开之后,还会一直怀念故乡的。
“他对于教员很推崇,这点我非常赞同,岛上很少有人,能具备这种客观研究历史的能力。”
当然,自不量力想要改那位的诗,也够大胆。
李嗷不禁露出自得的微笑,这正是他的观点。
“不过,有些地方,我觉得李嗷先生也挺奇怪的。
他一方面抨击艾美丽肯,拿出过不少漂亮国历史上不当人的证据,还出过《杨伟漂亮国》这种书。
但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全盘西化,这种思想应该是冲突的吧”
“不冲突,”李嗷拿起话筒道,“其实西化这个观点,是我在很早时候的观点,那时候华文确实是影响到科技的进步。
这个观点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就不怎么提了。
以前反对传统文化,也是如此,湾岛那块地方,传承自封建时期的文化,太多糟粕了,这点与内地不同,现存下来的糟糕文化,几乎都消失不见了,如果在大陆,我肯定不会这么说。”
陈麟风点点头。
“那李嗷先生对陈麟风是持什么看法呢”
李嗷呵呵一笑,“他是个天才,这毫无疑问,能够在如今这个时代,还做到精通好几行,这很不容易。
他的那些成就,我就不多说了,这些大家都知道。
我就说点平时大家谈到比较少的吧。”
调整了一下坐姿,他继续道,
“陈麟风这个人,对于华夏文化行业的整体影响,非同小可。
文学方面,如今大陆出版业这块,仍有不少年轻作家现存,能够卖出销量来,我觉得这要归功于陈麟风。
很多人都在学习他的剧情节奏和文风,这个在行业内,已经逐渐成规模了。”
黄易忍不住点头,“确实,据我了解,内地最为流行的网文行业,也有大批人学他的写作方式。”
严佳岩也道,“某种程度上,他算是为华夏的文学另开一条道路。”
大家虽然面上都看不上通俗文学,但如今的大众确实喜欢看这个,外国也一样。
从趋势上看,通俗文学确实是未来。
这个嘴硬也没用。
马芸接口道,“这点从我们公司的数据也能看的出来,比较热卖的图书,都和陈麟风过去的几本小说,有些许相似之处。”
小撒心中一喜。
果然,聊到陈麟风,大家都畅所欲言起来。
刚才的气氛实在是有点尴尬。
李嗷等他们点评完之后,继续道,“影视剧方面,受他的影响,有很多公司开始重视起剧作中心制。
我觉得这个比较好,重视剧本创作,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他还带动起国内的特效产业,这几年的大陆电视剧,特效水平明显高了一截,其中尤以龙麟剧最为突出,我觉得这一点他贡献不小。”
马芸眼神一闪,讲到影视产业,这也是他这两年一直在努力进去的行业。
他其实是不太相信剧本这个东西的,什么都不如数据更加直观准确。
听到李嗷这么说,他嗤之以鼻,什么剧作中心制,都是要被淘汰的东西。
“再有就是《她》这本小说,”李嗷不禁赞叹道,“这本书太奇妙了,和他写的其他几本小说风格迥异,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非常值得人思考。”
严佳岩颔首道,“业内的名家大多都很推崇《她》这本书,不说对于未来的推演多么准确,这点已经有太多人说了。
光是描述整个社会如同蛛网一般,密密麻麻的将主角包裹,那种深重的压迫感,让人不寒而栗。
但另一方面,表面读起来,主角又一直在和线上女友聊的很开心,像是处在热恋期,整个描写充满着欢快和幸福。
这两相对比,再迭加线上女友实际上是一台服务器里的系统,甚至连科幻小说中的人工智能都算不上。
就更加显得有种可悲感,这两种奇妙的情绪,一直在人的心理反复交迭,营造出一种十分奇特的阅读体验。”
他看向陈麟风,“你是怎么想到,要这么来这样写这本作品的呢”
其他人,包括台下的观众们,也都看像他。
在场大多数人,都是看过《她》这本作品的。
这部书,在大学校园里,尤其是学界,极其受到推崇。
当然,这也跟小说在国外不断的获奖有关。
但哪怕抛开这个,《她》在文学方面的地位依旧很高。
要知道,最早不停赞扬《她》的,其实就是国内的文学界。
当初甚至弄出过,左右两派都觉得小说符合自己思想的奇观。
在国内文学界大火之后,其次才逐渐传到霓虹,进而享誉世界的。
有评论家说,这本小说,要比之莫岩得奖的那部《蛙》,在文学上,以及社会学意义上,要高明的多。
很多人认同这样的观点。
因而,提到这本小说,大家都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
毕竟陈麟风几乎没有对外公开说过,关于《她》的创作思路。
“额,这本书,其实一开始在写大纲的时候,我的想法只是,要写一本融合了我对未来思考的小说。”
他笑笑说,“当时我在学校写大纲,舒唱和茜茜又一次还问过我。
我当时给她俩介绍的时候,是拿‘新书’和最早写的《生死簿》做比较。
‘《生死簿》里面写了一些未来的科技产品,这本新书则是主要想象未来的社会形态。’
我当时是这么说的。”
严佳岩问道,“那后来怎么就变成如今这样呢”
“写作的过程中,我就有了些新想法,一开始设定的是实实在在的人工智能。
但我觉得,要是真的人工智能,喜欢上就喜欢上,其实也没特殊的。
人工智能具有思考能力的话,不过是柏拉图恋爱罢了,过去历史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例子,这就显得不够可悲。”
陈麟风道,“我当初有种想法,一直都写通俗文学,总是被人说,不如也试试严肃文学的路子。”
台下响起一阵笑声。
他们很难想象,陈麟风也有被别人批评的场景。
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位一直都是媒体的宠儿,哪怕文学界,评论家们也大多是,要么不说话,要么使劲的夸。
严佳岩倒是知道小陈过去的历史,他继续问道,
“所以你是想尝试尝试严肃文学,才想着把人工智能,改成没有那么智能的,稍微现今一些的ai系统”
“是的,但这么写着写着,我又觉得,这样有点太可悲了,整个看起来就很丧,于是我又改了改,想让它看起来,尽可能的欢快一点。”
就像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一样。
“再一个,我毕竟还是想要大众喜欢我的小说的,”
陈麟风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因而就故意设计了不少比较欢乐的桥段,整体也多了些愉悦的气氛。
我到底是不太喜欢严肃文学,那种总往苦处去描写的风格。”
“所以才有了如今粗看带着点欢乐,但只要一细看,就充斥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悲气息的文风”
严佳岩叹道,“这还真是机缘巧合啊。”
他忍不住吐槽道,“你这样写,其实在我看来,更苦了。”
确实。
底下不少看过的大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极度认可。
李抗也回想起,他当初看《她》时的经历。
最初看的时候,感觉还好,最多觉得有些怪怪的。
但随后,在网上看到有解析的评论文章,他就又回看了一遍。
那家伙,给他看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被社会、家人、朋友、公司,压制的都要喘不过气了。
哪知道鼓起勇气,跟线上的女友谈个恋爱,还是对着系统谈的。
甚至主角自己都知道,但他就是沉溺于其中,只能对着电脑寻求欢乐和安慰。
现实已经不值得了。
这也太惨了,人间实惨。
观众席议论纷纷,显然是都深有感触,尤其如今的社会,感觉跟书中已经开始有点相似性,这就更让他们代入。
李嗷打断了台下的窃窃私语,他作为评论家的一面被激发出来。
“正如严教授刚才所说,不论是对社会的推演,还是文中这种机缘巧合之下的氛围和文风,都极为优秀。
能够营造出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阅读感,激发读者的思考,这就是文学真正的意义。
在我看来,这本《她》,实在是可以称得上,21世纪以来,最好的文学作品。”
“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