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装作聋哑人
因为和前半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矛盾感、割裂感,这些高学历富家千金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后,为了抵抗东洋“乖乖女”教育,不任人摆布、不随波逐流,可以忠于自己的想法,她们选择了以父母最为讨厌的方式,来表达着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
这些风俗产业在东洋都是不被允许的,可能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东洋政府不取缔他们?其实东洋政府也明令禁止了像“颜色”电影、“卖春”这种行为,但是依旧有空子可以钻。
很多小电影的出品商会将它们出口转内销,打个马赛克,就能成功的规避东洋的法律。而风俗店、“爸爸活”、“妈妈活”这类则会以单纯约会、聊天作为业务,至于在聊天时候有什么后续,就是管不到的地方了。
借一位书友的话结尾:性是美好的、不是丑恶的,因此,不要把“性”丑化,看成龌龊、肮脏的东西;性是有德的、不是胡来的,因此,”性”要依靠家庭伦理道德来规范、依靠社会公序良俗来调节、依靠国家法律制度来保障。
……
好多人家屋子里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他们都是渔民,需要早一些将前一天捕到的鱼给送往市场上贩卖。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里冒出了炊烟,伴随着锅碗瓢盆碰撞在一起发出的“叮铃咣当”的声音。
李天行在海上颠簸漂荡了好几个小时,早就饥肠辘辘了,他掏出提前用塑料袋包装好的同声翻译器,将一个纽扣大小的耳机塞进耳朵里面,然后敲响了一户人家的房门。
“谁呀?是一郎吗?这么早就到时间了吗?”里面传来了一位老者的声音。
李天行没有回答,只是在静静的等待着门开。
门开了,果然是一位头发有些苍白的老者开的门,他看到一个有些落魄的年轻男子,生出警觉之心,出于礼貌,他还是开口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情吗?”
李天行当然不会说话,他也不需要说话,他决定把自己伪装成一个聋哑人。通过同声翻译器,他知道老者问的话语,于是他还是用手比划了一个吃东西的动作。
“聋哑人?”老者疑惑的问道,当然,没有回答。他或许是看出了李天行的窘迫,让李天行走进了房屋,同时,将他引到餐桌前坐下,同时,又忙活着去做饭。
李天行听从老人的吩咐,静静的坐在餐桌前,开始悄悄打量起这座不起眼的小屋的样子。
此刻,晨雾未散,海风湿漉漉地拍打着木格窗。纸窗破洞处塞着晒干的昆布,咸腥气与木头发酵的酸味在八叠大的空间里缠绵。泥地中央的火塘残留着昨夜烤沙丁鱼的焦黑鳞片,三块火山石支起的铁锅还泛着煮杂色蛤的奶白泡沫。
墙角竹篓堆叠成塔,最底层的海带正在霉变,最顶端的章鱼腕足蜷成紫红色旋涡。裂口的陶瓮里插着三根船钉,锈迹顺着瓮身流成褐色的泪。神龛前的供盘躺着半块发硬的鲷鱼头,鱼眼珠蒙着盐霜,像死去的月亮。
褪色的蓝染门帘后,补过七次的渔网正在滴水,水珠沿着网眼编织出新的纹路。被浪打歪的船橹横在梁上,蛀虫在橹柄刻出细密的航道。墙角苇席铺就的床褥里,露出的棉絮泛着陈年汗渍的浊黄,枕边贝壳串成的风铃正轻轻啃咬着斑驳的纸拉门。
屋顶有些昏暗的灯光在夯土地面爬行,照亮钉着三十七枚铜钉的旧橹,每枚钉子都藏着不同年份的台风记忆。潮湿的梁柱投下蛛网状阴影,某处霉斑正以海潮侵蚀礁石的速度,在墙面上缓慢绘制残缺的海图。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穷苦渔民家的小屋了。
终于,饭做好了。老者将盛好的一碗鱼汤端到了桌子上,李天行连忙起身去接,被老者制止了。老者又返回拿过两块儿米饭团放在盘子中,将它一并放在了李天行的面前,然后边说着“吃吧,吃吧……”边用手在嘴边比划着吃的动作。
李天行冲着老人笑了笑,然后开始吃了起来。由于临近海边,所以有关鱼一类的海产品还是很丰富的。李天行看到碗中大块儿的鱼肉,还有很多的海带,他开始吃了起来。
老人看到李天行吃的很香,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然后他又盛了一碗,自己坐到了餐桌上开始吃了起来。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没有任何的交流。
终于,过了一会儿,又有敲门声响了起来。老人开门,一个中年渔夫打扮的男子走了进来。通过二人的交谈,李天行得知这个就是之前老人称呼的叫做一郎的男子。
“大叔,你家有客人啊?”一郎看到李天行,好奇的问道。
“是吧,一个路过的人,还是个哑巴,可能是饿了,我就招呼他进来吃饭了。”老人态度和蔼的说道。
“大叔,就你心善,不了解是什么人就敢让他进家门,万一是坏人呢?”一郎看着李天行,有些戒备的说道。
“哎,坏人来我们这里干什么,家里也没有什么值得偷,值得抢的东西……”老人笑着说道。
“哎,大叔,要是没有那场海难,你们也不至于……”一郎看到老人的表情有些落寞,也就没有再说下去,他改口道,“大叔,我们今天要去远一点儿的城镇贩卖,据说那里的老板收价要高一些。”
“好,我都听你们的,只是不知道天黑前能否赶得回来。”老人有些担心的问道。
“应该没问题,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太阳下山前就能回来。”一郎说道。
“好,我给老太婆说一声,马上就可以出发了。”说完,老人走进了小屋的里间。
李天行听到里面传出另外一个老妇人的声音,只是声音小,有些听的不真切。
“好了,我们可以出发了。”老人从里屋走了出来,全身上下已经收拾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