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闻言并未言语,而是将目光缓缓转向了蒙恬,询问道:“上将军以为如何?卢敖的建议是否可行?”
蒙恬微微躬身,恭敬地行了一礼,沉声回应道:“卢敖所言有理。然而,变革制度非同小可,必须谨慎行事。臣以为,不妨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观察其成效后再做进一步推广。这样既可降低变革带来的风险,又能确保新制度的切实可行。”
扶苏闻言点了点头。
此时,淳于越轻轻地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殿下,变革乃时代之潮流,不可阻挡,但也绝不可操之过急。三公九卿的职责调整,可以逐步进行。例如,太尉一职,如今战事已渐趋平息,可以适当削弱其兵权,将部分军事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以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众人听后,皆是一愣,不少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以蒙恬为首的武将们。
如今天下虽然刚刚平息了叛乱,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
就在此刻,天下各地仍然有许多流寇在四处作乱,威胁着国家的安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恬等武将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朝堂的神经。
因此,淳于越的建议虽好,但总有夺权的嫌疑。
诸如在燕地执行平乱任务的英布、蒙信二人。
而在赵地,项羽的大军同样驻守在此,平定了当地的叛乱。
在魏、韩两地,韩信与蒯彻也成功平定了当地的动荡局面。
此外,在齐、楚之地,刘邦的大军也正严阵以待。
而在巴蜀地区,章邯正平息叛乱,同时,九原地区的蒙原也驻守着边疆。
这些将领,无论是蒙氏兄弟的直系部下,还是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都是大秦帝国稳定的重要支柱。
如今,收兵权的提议,无疑意味着要削弱蒙氏兄弟的势力。
蒙毅在这个关键时刻,才真正明白了淳于越等人的意图。
表面上,他们提出的变革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不过是以改革之名,行剥夺兵权之实。
面对这样的局面,蒙毅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冷意。
而蒙恬,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虽然脸色微变,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
他上前行礼说道:“殿下,淳于大人所言有其道理。如今虽然天下初定,但仍有不少隐患存在。适当调整军事权力分配,确实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蒙氏一门,自古以来都以忠君爱国为本,若此举能让大秦更加稳固,蒙恬绝无二话。”
这番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都不禁感到意外。
他们没有想到,蒙恬竟然能够如此坦然地接受这个提议,这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更让人看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风范。
扶苏公子的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的目光投向蒙恬,语气中满含欣慰:“上将军深明大义,虑事周全,孤心深感欣慰,也为大秦有如此良将而庆幸。”
稍作停顿,扶苏公子又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温和:“诸卿今日所言,句句在理。变革之事,非一日之功,确需循序渐进,稳步前行。孤赞同上将军的建议,不妨先从局部着手,小范围试点,以观成效,再做推广。”
略一思索后,扶苏接着说道:“至于淳于老师提出的太尉之权调整,这关系到国家军政大权,非同小可。而且如今各地流寇横行,局势动荡,兵权一事,还需慎重考虑,待国内安定之后再行商议。”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听后,纷纷点头,齐声说道“殿下圣明!!!”
扶苏公子环视众人,继续说道:“关于三公九卿制度的其他方面,诸位还可继续各抒己见。今日召集大家,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让朝廷的制度更加完善,以造福百姓,振兴大秦。”
此时,李风从人群中走出,拱手向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殿下,除了军事方面,九卿中的廷尉职位也有调整的必要。天下如今刚刚统一,应以德治为主,刑罚为辅。廷尉若能增设律法修订之责,使律法更加贴合国情,减轻百姓的负担,必能使大秦内部更加和谐稳定。”
李风的建议立刻引起了朝堂上的广泛议论,众人各抒己见,一时间气氛热烈。
辛胜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李风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律法的修订非同小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不可草率行事。”
扶苏轻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意,说道:“李风的提议值得深思,律法是朝廷之基,关乎千万百姓的福祉,确实需要朝堂谨慎对待。”
随后,伏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臣以为,可以在三公之上增设顾问,而且须是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之士,专门为朝廷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众人听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不休。
扶苏静静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询问细节,展现出一位君主应有的风范和耐心。
最后,扶苏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今日的讨论颇为有益,关于三公九卿制度的调整,孤决定先由辛丞相负责牵头,与各位大臣共同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然后再上报于孤。孤希望各位能够齐心协力,为大秦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利益而努力。”
说罢,扶苏便宣布了退朝,众臣纷纷退下殿去,可关于此次制度变革的讨论却并未结束。
卢敖等人聚在一起,继续探讨着如何为儒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而辛胜则眉头紧锁,召集了几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商议着如何把控变革的尺度,以免引发混乱。
蒙恬出了宫门,蒙毅、司马彦等人紧随其后。
司马彦担忧道:“大将军,淳于越他们分明是想削弱我等的兵权,为何还要应承?”
蒙恬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而一旁的蒙毅,拍了拍司马彦的肩膀,道:“司马兄,莫急,如今天下初定,稳定为重。兄长此意,此举一是为了表我等对大秦的忠心,二是相信殿下心中有数。”
“哦~属下愚钝。”司马彦嘿嘿一笑。
一场关于国家制度变革的讨论就这样暂时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