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教育司的赏赐

使团的捷报使得上善殿气氛无比欢乐。

当晚。

宇文衍在宫中设下烧烤盛宴。

香喷喷,黄澄澄的烤全羊安排上。

还其他的各式烤串。

神仙醉,十八珍,九酿酒,神力酒……

吃食管饱,酒水管够。

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各种烤鞭和神力酒。

如今。

宇文衍也不是以前的初哥了。

已经当爹的男人,开起玩笑来更加肆无忌惮。

每次和皇帝一同用膳,五位大佬都是倍感轻松。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说话也是随心所欲,百无禁忌。

当然。

他们也有分寸,不可能完全无视皇帝的威严。

……

翌日。

宇文衍晨练后沐浴更衣来到上善殿。

刚刚泡上一壶热茶。

墨言上前禀报,礼部尚书宇文善殿外求见。

“宣!”

很快,宇文善随墨言进殿。

“臣参见陛下!”

“许国公免礼,坐!”

宇文衍招了招手,示意其入座。

烫洗了一个茶杯,倒了七分满。

“谢陛下!”

宇文善浅尝了一口,取出一个册子。

“陛下,此乃今年县试,郡试的情况汇总,您过目。”

自从宇文衍大力推行官办学堂后。

已经举行了三次县试。

郡试是第二年。

当初,宇文衍设立了教育司。

负责官办学堂教材的整理,编纂,以及日常教学事务。

暂时挂于礼部名下,由尚书宇文善总揽。

县试,郡试每年夏天都会举行一次。

通过县试的为童生,郡试合格者则为秀才。

宇文衍这是为将来推行“科举取士”做准备。

接过册子。

宇文衍认真地翻看起来。

今年有80万学子参加县试,录取童生18万人,通过率不足三成。

15万童生参加郡试。

考取秀才800名,比去年多了100人。

通过率在百分之一以下,可谓是百里挑一。

这些秀才,远没有历史上的地位高。

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

绝对不是规定死的“四书五经”,“八股文”。

所有学子都要学习新算术,拼音,珠算,农学,百家之言等。

“八股取士”是为皇权取士。

宇文衍取士,是想要为科技发展,国家繁荣,民族进步取士。

他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要的是既有真才实学,又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能够践行“知行合一”的饱学有志之士

“许国公,朕此举无疑触动了世家的敏感神经。”

“想必你也承受很大的压力。”

“但为了长远计,朕必须去尝试……”

宇文衍收起册子,看向宇文善悠悠说道。

宇文善一愣。

没想到皇帝会和他说这番话。

“陛下高瞻远瞩,老臣敬佩万分,能给您分忧,臣在所不辞!”

他们家族虽说不是皇室宗亲,血缘关系怕是已经在十代开外了。

但同为皇姓,打从心底还是亲近皇室。

宇文衍亲政后。

兄弟三人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与支持。

“世家那边你不用管,朕会看好他们。”

“若只是发发牢骚也就罢了,胆敢出什么幺蛾子的话,哼!”

宇文衍一声冷哼,眸中寒光闪烁。

宇文善身子微颤,感觉一股杀气一闪而逝。

凝望眼前的少年天子,嘴角上扬,露出了一抹笑意。

“谢陛下,老臣定当尽心尽力办好!”

“明年,教育司将举行首次‘道试’,现在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有了皇帝的明确表态。

宇文善内心也安定了不少。

将教育司有关官学和应试的事情详细奏报了一番。

宇文衍认真聆听,不时插嘴询问几句。

总体框架和章程。

早在开始推行官学之时就已经制定好了。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一些问题,做了相应的改善。

宇文衍现在不要求尽善尽美。

只要事情能够如愿推行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和去年一样。

朝廷对日常教学及应试中,表现出色的官员,衙署以及先生,学堂进行了表彰。

名利双收。

这是宇文衍御下的一道“杀手锏”。

但凡你做出成绩,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有贡献。

朝廷就会肯定你的功劳,让你名扬天下。

同时。

还能获得实打实的物质奖励。

宇文善领了教育司丰厚的赏赐离开上善殿。

其中,也有他的一份。

最为珍贵的莫不过于五十斤白砂糖。

四月中旬。

李靖从岭南带回白砂糖样品,得到宇文衍的认可。

随后。

华夏商行联合岭南道刺史府。

当即建设大规模的熬糖工坊,全力生产白砂糖和红糖。

八月初。

首批两千斤白砂糖,五千斤红糖抵达长安华夏商行总部。

一经上市,就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轰动。

火热程度比起当初肥皂,烈酒,玻璃制品,香水开卖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夏商行每日限量出售。

定价每两一贯的白砂糖,私下被炒到三贯,甚至四五贯。

这哪是在吃糖,简直就是吞金!

可把九洲商行的刘宝给眼馋坏了。

不过。

想想自己手上的香皂,香水,烈酒也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白砂糖的出现,如同在京城商业圈丢下一颗重磅炸弹。

特别是一众蕃商,胡商。

在亲自验货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很清楚,天竺也有不俗的熬糖技术。

但也只限于红糖。

像这种白亮如雪的砂糖,那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发了疯似的涌向华夏商行,想要获得这种珍贵的商品。

之前。

商业司将玻璃制品纳入出境贸易的商品名录。

胡商已经利用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

大周又出现一神物,还是消耗品。

怎能不让他们疯狂?

奈何,华夏商行在京城都还不能敞开来卖。

就更不要说满足胡商海量的胃口了。

众蕃商,胡商心痒难耐,却也无能为力。

只能等着商业司将白砂糖纳入出境商品名录的那一天。

香皂,香水,玻璃制品,烈酒,白花盐,白砂糖等商品的出现。

确实给大周商贸带来无穷的活力。

商业繁荣,无形中推动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两者辅相成,反之亦然!

商业司郎中苏威,以及朝中一众大佬很清楚。

这一切都是宇文衍造就的。

没有他。

就没有南北统一。

没有他。

就没有大周当下的商业繁荣。

没有他。

国库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成倍地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