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明昭曦 作品

第778章 头顶一块布

第 778 章 头顶一块布

此时,微风轻柔地拂过,带来了一丝凉爽,让唆鲁合贴尼的心情格外舒畅。

唆鲁合贴尼微微眯起眼睛,享受着这惬意的时刻。

唆鲁合贴尼一脸疑惑地问道:“相公,这个味道感觉和草原的不一样。”

梁峰指着羊肉串上的颗粒状调料说道:“这是孜然。

孜然原产于中东地区,应该是在唐朝中期传入高昌回鹘。

由于当时整个河西走廊被吐蕃占据,丝路受阻,孜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传播开来。

并且内地人们主食米面,对孜然需求量不大,长期以来孜然只停留在药用价值上。

因为战乱已停,百姓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逐渐增高,特别是扬州这样的港口城市,商贸异常发达。

孜然也就成了主流调味品了,其实中东地区的人现在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放羊肉上好吃。”

唆鲁合贴尼轻声说道:“相公,中东在哪?”

老猫和九万看了一眼梁峰,笑了笑。

梁峰一脸严肃地说道:“一路向西,在那遥远的西方,很远很远。”

看四下没人,梁峰对九万说道:“打算建几个桥墩?”

九万想了想回答道:“9 个吧,南京长江大桥当年就造了 9 个,咱们要造的跨度和南京长江大桥差不多长。

目标是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桥。

我们分两阶段,第一阶段造下层铁路桥,合股通车后,再建上层公路桥。

南桥江北第一孔的跨度是 128 米之外,其他跨度全部都是 160 米,高度最高的达到了 85 米,最矮的也有 80 米,面积底部都是 400 平米,相当于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那么大。

这给了我们良好的参考,如果没有极特殊情况,我们也这么干,因为实践证明,这是对的,我们中国的科学家是最牛逼的。

南桥的建设共使用了 150 多万颗铆钉。

在没有条件大规模使用高强螺栓的年代,铆钉是连接钢梁的主要方式,使用铆钉连接工艺,先将铆钉烧红,对正铆孔,再用风枪挤压铆死。

而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便携式蒸汽轮机发电用电焊机直接焊接,极大缩短了时间。”

梁峰一脸疑惑:“就算你能造出足够的蒸汽轮机,你有那些焊工吗?”

九万笑了笑:“建桥墩也不用焊工,直接培训呗,谁能干就给三倍工资,反正也不是我掏钱。”

老猫一下就呛到了,笑骂道:“九万,你妹的!花钱你是真不心疼啊。”

梁峰倒毫不在意:“你的意思就是会有足够的人?”

九万点点头,认真说道:“一定会的,全民招聘,免费学习,如果动力不足就是给得钱不够多。”

梁峰点点头,轻声说道:“没问题,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我只要进度,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尽量快点。”

九万笑了笑:“等勘测完毕,我用数据进行几次大模拟,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都能出来,施工地点、用料、施工时间基本都能推演出来。

我带的第一期桥梁班也全部投进来,九个桥墩从两侧同时施工,一边先两个两个干,一次性就可以修 4 个,边干边查找问题,也不影响长江河道上货船的通行。

修完 4 个,估计电焊工就能练出来一批了,蒸汽轮机发电机和电焊机也能做出第一批。

到时桥墩做第二批剩下的 5 个,做好的 4 个从两边铺铁路桥。

9 个桥墩全部修好后,全力抢修剩下铁路桥,直到最后合股。”

梁峰笑了笑,一脸期待道:“听着挺带劲啊。”

九万一脸严肃,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拉弓没有回头箭,别干半道就不让干了,那可就完蛋了。

这次施工的总指挥肯定是万林业,但总设计师就是梅旸春。

开工后,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进行三班倒,因为有发电机,照明可以得到保障,我打算 24 小时不间断施工,别让老大十亿白花。”

梁峰一脸怪笑,打趣道:“这么听着,十亿还不算多,告诉梅旸春:

如果这次按时交工,没有任何质量问题,我提拔他做桥梁工程兵第一任将军,领少将军衔,五万桥梁工程兵都归他节制。”

九万嘿嘿一笑,感叹道:“一步登天的机会真的很诱惑啊!”

几个人正说话之际,旁边摊位坐过来几个人。

各个身着白色宽大衣袍,外加披风,白色包头巾上戴着头箍,有几个是较浅的棕色皮肤,还有一人是咖啡色皮肤,异常显眼。

这些人深棕色的眼睛大而深邃,操着一口蹩脚的汉语:“老板儿,来一百串肉!有没有竹叶青!来两壶!”

老猫笑了笑,满脸不屑道:“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

梁峰看了一眼老猫,轻声问道:“这帮人都来这买啥?”

老猫笑着说道:“他们来这边是买船的,您不信吧?”

梁峰一脸疑惑,追问道:“那边造船技术不错啊,来咱这边买船?我很难理解啊。”

老猫撸了口串说道:“他们以前向咱们这边主要出口香料、药材、宝石等珍稀商品,现在又多了一样——奴隶。”

梁峰眨了眨眼睛,轻声说道:“奴隶?”

老猫点点头:“对啊,你说华夏民族永不为奴,没说其他地方的人不行啊。

而且咱们这急缺劳动力,一个好一点的阿三能卖到 2000 块钱,最普通的也能卖 500 - 800,他们都是装满奴隶来这边。

然后卖掉换船,再用剩下钱买东西,应该能装满,再加上航线安全,这一去一回都赚得脑满肠肥的。”

梁峰看了一眼阿拉伯人,回头说道:“他们都主要买什么回去?”

老猫思索了一下,缓缓说道:“他们主要买咱们这边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回去。

咱们的丝绸那可是闻名遐迩,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在他们那边非常受欢迎。

瓷器就更不用说了,精美绝伦,无论是作为装饰品还是实用器皿,都是上等之选。

茶叶也是他们喜爱的商品之一,喝茶在他们那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而且咱们这边的造船技术越来越先进,船的质量和性能都比他们那边的好。

他们买回去的船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在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些阿拉伯商人很会做生意,他们懂得如何利用不同地区的资源和需求,从中获取巨额财富。”

梁峰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

梁峰意识到,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各种文化和商品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这种交流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梁峰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种贸易往来,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梁峰也在思考着对于奴隶贸易的态度。

虽然目前国家急需劳动力,但奴隶贸易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需要寻找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