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这事不好办

孙泽奇心神不宁的等了一整天也没等到侄子孙二狗回来。

虽说从镇江府城到月西镇的河叉村来回将近二百里地,可那几个小子都是骑马去的,就算回来的时候带上一个孩子,也不至于这都第二天下午了还没回来。

要说半路拐到哪里去厮混了?孙百户也觉得不大可能。

自己的侄子虽然有点不着调,但也不至于这么不知轻重。

难不成出事了?

会出什么事呢?算上侄子在内,那可是五个正牌锦衣卫,而且这镇江府到河叉村,这一路上走的都是一条重要的官道,又不是什么荒郊野岭。

直到他被宋明明派人叫了去议事,才知道果然是真的出事。

“假冒锦衣卫,意图拐卖孤儿,现已被扣押,要直接送去金陵锦衣卫,秋后问斩?”

“泰兴周家?”

孙泽奇几乎瘫倒,但仍旧强作镇定,“宋大人,这里面有误会,二狗他们也不是假锦衣卫呀。”

“孙百户,咱俩都是百户,您就别叫我什么大人了。”,宋明明脸上阴晴不定,“现在关键是泰兴周家,而不是二狗几个人的身份。这个周家的能量不小,已经查清楚了你和那河叉村李家的夙怨,一口咬定你是要趁着李家有难,派人去落井下石的。”

“冤枉啊,孙百户!”,孙泽奇连忙把前天夜里李向河死后托孤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原来有这么回事。。。”,宋明明相信老孙没有对自己说谎,理由很简单。

孙泽奇和李向河又不是什么深仇大恨,不至于说家里人都死绝了,还要让侄子去对一个小孩子落井下石,更何况同去的还有其他锦衣力士,若是去作恶,这事恐怕瞒不住。

最重要的,那泰兴周家的人出现在李家的灵堂,也太奇怪了,这里面有故事。

“关键是这个泰兴周家。”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了些许无奈。

作为镇江府的锦衣卫,怎么会不知道泰兴县的周氏?

孙泽奇一声叹息,怪不得李向河魂飞魄散都没说出来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没想到人家真的连最后一个孙子也不想放过。

泰兴周氏,先祖乃是正德朝尚未改制前的赣州卫指挥千户周信。

当时宁王造反,时任南赣巡抚正是大名鼎鼎的阳明先生,王阳明就地组织军队奔袭宁王的老巢南昌府,手下第一大将就是这个赣州卫千户,周信。

第一个登上南昌城墙的是周信,在黄家渡和宁王叛军决战后生擒了宁王的也是这个周信。

事后论功行赏,阳明先生获封了一个世袭罔替的新建伯,而这个立下大功的周信也得了一个“新安伯”的爵位。

周信的这个新安伯,是不能传给儿子的,只算他一个人殊荣,比起阳明先生那个伯爵要差的很远。

按说周信一个武将,虽然立了功,有了爵,但一个不能传给后代的爵位并没有什么用,可周家的发迹才刚开始而已。

正德帝在平定了宁王之乱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励精图治,更是对大明朝上下大刀阔斧的开始改制。

其中改革的第一刀,就是挥向了卫所军制。

彼时已经因为功勋被拔擢到金陵都督府的周信,已经是金陵都督府的三位提督将军之一。

改革这种事,总是要侵犯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一时间当时的武将和勋贵,要么仗着祖宗对大明有功,直接反对,要么默不作声悄悄抵制。

而除了当时正德帝在京城的亲信之外,周信是第一个上表支持改制的将级武官,而且是在大明江南地区掌握重兵的实权将领。

正德帝自然大喜过望,在军制改革成功后,也没忘了周信的支持,大手一挥,就从改制后收拢的军田里赐了周家两千亩永业田,这两千亩地,就在如今的泰兴县。

自此,周信这个新安伯的爵位虽然不能世代承袭,但却有了实实在在的两千亩封地。

周信致仕之后,周信力主全家后代由武转文,重金聘请名师在泰兴建了一所泰兴书院,短短百年时间,泰兴书院培养了十四位进士,其中周家子嗣就有六位,如今周家家主周从文的父亲周志方,曾经官至京城督察院左副都御史。

其实算到这里,周家在江南士族里也并不多出挑,不管是祖上荣光,还是家中祖辈的官职,在江南大族里都算不上出类拔萃。

最让孙泽奇和宋明明感觉难办的是,周家是人尽皆知的“皇党”。

周家历代都是紧跟京城皇帝的步伐,从周信开始,皇帝指东,周家就往东,皇帝看江南哪家不满,周家扑上去就咬,是皇帝插在江南的一根钉子,和江南士族素有嫌隙。

那位曾经的督查院左副都御史周志方,在致仕后并没有立刻从京城返回江南,而是留在了当今太子的府上,给当时只有五六岁的太子当了两年的老师。

虽说太子八岁后才正式拜师读经史子集,但周志方这个开蒙先生的名头是跑不掉的。

所以,在孙泽奇和宋明明看来,如果从朝堂立场上来判断,周家和自家的千户大人,是一伙的。

就像金陵城里那位镇守太监一样,大家都是皇帝的爪牙。

毕竟在其他人眼里,李锦背后的靠山就是京城那座皇宫里的景隆皇帝。

哪怕宋明明如今已经被李锦当做了能够处理内部大小事务的大管家,崔红尘这位西厂大都督的事也是不知道的。

这样一来,就不是周家势力大不大的问题了。

要不要把周家当做敌人来处理,才是关键。

“我已经劳烦崔百户去通知千户大人,最迟明天早上,就有答复。”

孙泽奇听到宋明明如此说,也只好点头,只能等待。

这事已经不是宋明明能够自作主张的,只好去请从上清宗回来没几天的崔日升再跑一趟,好在以他的能力,半日就可来回,应该不会耽搁太久。

如果能把大人请回来,那是最好不过了。

当天夜里崔日升就独自一人赶了回来,事与愿违,李锦忙着开矿,根本没有随着崔日升一起返回镇江府,只写了张纸条由崔日升交给宋明明。

纸条上只有两个字,一眼就能看出是李锦的字迹。

“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