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五万之众

简单和太监闲聊,知道了京城的具体情况,至少是三皇子想让我知道的一些事。

三皇子和太后已经不能算是“节节败退”,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别看三皇子的舅舅——林奕凉,是雨州将领,麾下有一万五的无畏军。

如果是其他人,比如之前临海州的除寇军、奎州的安定军、悯州的忠护军、泗州的善战、骁勇军等等,这些不是皇帝有利争夺者,都不会把编制的人数招满。

忠心的将领会正好达到编制界限,比如谷将军。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招募远远不到朝廷要求的标准,然后上报虚假的人数,吃朝廷发下来的军饷和粮草。

而三皇子、布兴王和天顺王就不同,他们会往死了扩招,不仅士卒的人数超过编制,连士卒的身体素质也强上不少。

而林奕凉的一万五无畏军,就以前林巡监给我的资料显示,无畏军至少也在两万五的士卒。

可偏偏这么多的士卒,三皇子居然也毫无抵抗之力,根本奈何不了另外两人。

至于太后,她有个屁的一兵一卒,宸家主要是以文官为主,朝廷上宸家的势力能说占据三分之一,可在军中还是没有办法掺和,主要是他们家族没有统兵的实力。

……

和林奕凉一样,作为飞羽军的天顺王,之前还有秦明分而统领,可奈何,他已经死了,三万的飞羽军已经在天顺王的掌控下。

在八月,飞羽军以剿灭宁州逃窜出来的“万角”流寇为借口,毫不客气地从宁州强行跨入雨州地界。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流寇应该由雨州的大军来负责剿灭才对。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伙“万角”流寇异常凶悍。

起初,他们进入雨州时,人数不过区区千人而已。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伙流寇的规模竟然迅速膨胀,达到了令人震惊的过万人!

流寇之所以被称为流寇,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流动劫掠,所到之处,鸡犬不宁。

令人诧异的是,雨州的畏畏军和木灵军,面对这伙流寇时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不仅未能将其剿灭,反而自身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然而,当飞羽军介入之后,这伙原本嚣张跋扈的流寇却突然变得异常温顺乖巧起来。可一旦飞羽军撤离,他们便立刻恢复了往日的猖獗,继续肆虐无忌。

无需那太监把话说完,我心中已然明了,天顺王显然是在故意养寇自重。

而那太监接下来的话语,更是直接证实了我的这一猜测。

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这伙流寇其实就是天顺王自己暗中培养的,其中甚至有一半是唐国的精锐士卒乔装假扮而成。

这件事情的背后,有苏毅的身影。

这一万流寇之中,恐怕至少有两千人是唐军的精锐之士。

苏毅!苏毅!这个人就和我过不去一样,好像哪里都有他。

……

那传旨旨太监离开了,我则是来到军营里听取手下们的汇报。

除寇军现在人数在五万五千人,精锐就有三万之众,这些人是跟着我从庆阳郡打到悯州。当然,中途肯定也招募新卒,但都参加过两场战役的绝对有五千人。

而另外一万人,也多多少少参加过对抗海盗的战役,剩下的一万人,则是纯纯的新卒,真的没有见过血。

同时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要不要留下一支人马防御临海州,又由谁留下?

留肯定是要留的,很多将领和士卒的家眷都在临海州,或者说江口城。

这要是被掏了老家,恐怕士卒和将领都会变得心不在焉,甚至直接叛变。

最终决定,给方长留下四千人的士卒。

方长,我对他印象深刻,最开始见到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斥候,偏偏用最短的时间跑完最长的路程。

后来也是跟着我四处征战,别看他不怎么起眼,却是发挥重要作用,功劳不大,但一点过失也没有。

我现在能相信的人就只有那么几个,总不可能留下杰和周展功吧?

至于萧破武,年纪限制了她,虽然她长的还很快,已经快到我的眉下,可依旧有些稚嫩,除非熟悉她的人,否则很难让人信服。

沈易东三人我倒是相信,可他们非常骁勇,必然会在这一次回归京城起到重要作用。

至于朝邵欧,他是前朝余孽,还需要我多说吗?我就是不相信他。

还有一个高子期,但他的级别太低了,现在还是五百夫长,难道要给他连升两级?

……

五天后,准备的时间要比想象的短。

我只是和谦家的族长一说,谦家立刻调动可以调动的粮食,然后给了我一万石。

就这几天,能筹到一万石已经很夸张了。

按照一个士卒,一天就需要三到四斤的粮食,三十斤约等于一石,这一万石可以让士卒吃五到八天。

这个数字刚刚好,粮食太多,我还需要招募民夫运粮。

为什么总是有人号称十万大军,五十万大军?那是因为民夫占据将近四五、乃至七八成。

打仗,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动员的人很多,尤其是后勤往往要比真正上场厮杀的士卒还要多。

虽然说圣旨上说的清清楚楚,路上会有地方官员给我们粮草,可自己有粮终归算是安心了一点。

我的想法是这样,如果我们被迫动用了自己的粮草,而其他地方官员依旧不给我们粮草,那就趁着还有力气直接抢。

因为还有一种可能,敌人想让我们断粮,随后把除寇军全部降服。

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不能说没有。

……

关于杀死全部除寇士卒,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坑杀自己国家的五万士卒,还是精锐士卒,就算太后再疯她也知道不可能。

除寇军没了,那就意味着少了一支强悍的军队,而能灭掉这么一支军队,我敢说,就算对面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也要死上五万的士卒。

这间接就造成伊国平白无故损失了十万士卒,士卒牵连到的家人就有超过五十万人,那绝对是伊国的灭亡之时。

……

一切准备就绪,五万大军大早上就朝着西方而去,我骑着马匹在中段,看着西边暗道:

京城,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