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另外一边的马三宝则是已经领了朱允熥的命令,乔装着出了紫禁城——去找那些缺德的营销号去了。
报纸作为官方发售的大众性读物,不能透露太多。
民间这些人的嘴可不一样。
通过这些“营销号”的嘴来把朱允熥吹得天花乱坠,甚至说出真相,直接说这一切都是他苦心谋划的,吹他君子,吹他明君,这都不要紧。
因为。
百姓喜欢听风就是雨,他们相信这些,能稳固民心。
而那些所谓能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丶想得多丶筹谋得多的人,反而会自以为睿智地认为,营销号口中的真相是虚假的,是他朱允熥为了吹捧自己传出来的。
否则为何报纸上写得这麽保守,为何不借用报纸这麽便利的传播媒介吹捧自己?
在这真假虚实之间。
拐它个山路十八弯,既能达到挽回一部分民心的效果,同时还能继续迷惑一些有心之人。
这才叫效果最大化。
“哼!昏君丶昏君丶昏君……一个个的骂什麽骂?陛下苦心经营还不都是为了你们?”
“埋怨陛下?陛下能让你们大冬天的全都能活!”
“真是一群刁民!”
“……”
马三宝黑着一张脸走在应天府闹市的人群之中,耳边听着那些时不时飘过来的,夹杂在要和叫卖声丶小孩嬉闹声等诸多杂乱声音之中的怨怼,心里的愤愤不平一阵接着一阵。
“有眼无珠,当真辜负陛下一番苦心!看你们过两日还要不要这麽叫嚣了!?”
马三宝虽紧紧抿着自己的嘴。
心里却是一刻都不带停下来的,疯狂吐槽着。
却是没有注意到。
不远处有几道目光正在悄悄地打量着他。
“刘先生,詹大人,你们看那边那个身影……是不是很像陛下身边那个大太监?”
“马三宝?是他。朝堂上日日都跟着伺候在陛下身边呢。”詹徽点了点头道。
没错,这几道目光正是如今在朝堂之上,除去淮西勋贵一党之外最风光的几个人物:翰林院掌院学士刘三吾丶如今已经正式晋升户部尚书的傅友文丶在皇权更迭之中依旧能司任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詹徽。
他们三人在两个多月前一个令人惊悚的夜晚,结下了革命友谊,也顺利抓准了时机抱住大腿,算是在将新帝稳稳推上皇位这件事情之中起到了一个不小的作用。
也算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了。
此刻三人正同乘一辆马车,准备一起聚个餐吃喝一番,却不料刚好在路上见到了马三宝。
“一个太监,穿着一身粗布小厮衣裳到大街上来,陛下这莫不是又要搞出来什麽新的么蛾子了?”傅友文蹙着眉头,无奈地摇头吐槽道。
詹徽轻叹了一口气挑眉道:“谁知道呐!隔三差五就能给我们搞出来个新花样,都不带重样的,啧啧,你们看他脸黑的那个样子,仿佛周边的老百姓都欠了他几万两银子似的,果然什麽样的主子就有什麽样的奴婢。”
“嗐!”刘三吾一拍大腿,气得胡子都被吹了起来。
“老夫当初怎麽就信了他的邪?什麽“民为重丶社稷次之丶君为轻”?说得好听,可你们看看,他却是怎麽做的?你你你你你……你们看看他都干了什麽!”
后悔啊,刘三吾他此刻是真的后悔,悔得说话都结巴了起来。自己当初为什麽没有坚持到底?一个在东宫唯唯诺诺了十数年的孩子,聪明是有些聪明劲儿在,可指望他来治理大明江山,还是失策了。
其实不止刘三吾。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也都是如此。
他们两个虽然不像刘三吾那麽认死理丶刚直,也都是很愿意进步的人,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底线在的,看到朝堂上如今这个“乌烟瘴气”的样子,心里还是难免嘀咕。
也正是因此。
这三个建立了革命友谊的人,在新帝登基之后依旧拥有大量的共同话题,这才会时不时相约一聚。
甚至乎大部分时候,三人都各自在骂骂咧咧。
“这大明皇朝再这样下去,也不知会变成什麽样子,老夫当初怎麽就瞎了眼,被他给迷惑了去?”三人之中,刘三吾是最为义愤的那一个。
他乃是当代大儒。
熟读圣人经典,也将其奉为圭臬,哪里忍得了朱允熥这种离经叛道的操作?
“冷静冷静,刘先生冷静。”旁边的傅友文和詹徽对视着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刻先稳住刘三吾,傅友文道:“如今此事已然成了定局,咱们也只能陷在这个僵局之中无法自拔啊……”
詹徽轻叹了一口气,接着劝道道:“是啊,陛下利用淮西勋贵和边塞藩王相互牵制,我们若想做点什麽,必然会打破这平衡,莫非我们要让这刚刚从战乱之中平息了二十几年的大明战火重燃?刘先生也不愿大明再次乱起来吧?”
说话的同时。
神情之中还带着不甘和无奈。
如今这位新帝就是这麽绑架他们丶威胁他们的,偏他们还只能受这种胁迫,除非直接摔碗。
“是啊……大明经不起再乱一次了。”身陷这种阳谋之中,刘三吾也刚不动,说到这里,他摸着胡须沉默下来,目光变得有些悠远:“可有时候老夫也会想,或许……不破不立,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他苍老却刚劲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