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叔 作品

第345章 素宣书写新春秋

为了孙先生的安全,我给他配备了50名t1000机器人,作为他的贴身卫队。

他们伪装成普通的爱国义士前来投奔,我要做的仅仅是通过系统告诉孙先生这批人值得信任,甚至可以托付生命。

于是,孙先生身边就多了50个形影不离的贴身侍卫,曼说保护他个人的安全,就算是他带着这50人冲锋陷阵,都能够横推建奴的千万大军。

系统还赋予了孙先生,随意支取空间内的储备黄金的权力,让他不用因为革命资金不足而烦恼。

下了这个决定的时候我都跟着嫉妒,我当初在比尔泰维勒地区开始打拼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这么一个系统来辅助我?

先进的理念有了,充足的资金有了,剩下的就是靠他去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和去海外订购更多的武器。

武器方面我不打算给他更多的超过这个时代的支援,有钱了,他可以去海外成批订购最先进的武器。

既然想好好玩这款大型的沉浸式角色扮演类游戏,那就。尽量的减少直接插手具体事务。(话说其他小说中的系统不也都是这个德行吗?)

给他准备好充足的革命资金,是我不想让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为五斗米而折腰。

给他无敌于当世的贴身侍卫是为了让他不用为自己的自身安全而烦恼。

辽东战场上双方僵持不下,倭寇听说了在建朝的南方发生了起义,就让他们觉得自己又行了。

在当时的倭国内阁政府首相伊藤博文的。大力主导和强令下,进犯辽东的倭寇陆军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在高丽进行了充足的补给后又卷土重来。

率军再次的打算越过鸭绿江进犯辽东,建朝的聂士成和马金旭也并非泛泛无能之辈,他们早在倭军退回高丽境内时就已将战线拉至鸭绿江畔。

他们现在对自己的大炮充满信心,虎耳山之战我们的暗地帮助使他们错误的觉得自己的大炮能够战无不胜。

因此,他们把辽东三镇的火炮全都聚集到了鸭绿江畔,与倭军隔江相对。

双方连续隔江对轰了三天三夜,各自的损失都很大,这是我们并没有帮助他们,如果让建奴朝廷的军队赢得太容易,他们一定会信心百倍的加大镇压革命起义力量的力度。

因此在这场隔江对空的战役中我们仅仅是维持着建军不会溃败,我们深深知道士气对于一个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

经历过黄海海战和虎耳山之战,建军发现倭军并不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这使得全军士气大振,就连打炮都准的一批。

因此他们居然在没有我们帮助的情况下,与倭军打的有来有回。

战役再次进入胶着状态,这正合我们的战略意图,主打一个互相消耗,把倭寇和建奴死死的拖在辽东战场上。

~~圆~~~圆~~~圆~~

反观羊城,起义的胜利,新政府的成立。使得省内的各个地方纷纷响应,再加之新政府这边不断的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新政府之下的民众的幸福生活。

黄星,陆皓东等人被孙先生派往省内各地宣传革命纲领,联络各地会党组建训练新军,使得整个广省各地的城市纷纷起义,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反建武装起义在广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一个个爆发。

短短的两个月,整个广省几乎全部独立,纷纷发电全国表示愿意拥护羊城新政府的号令。

至此一个涵盖整个广省的新政府势力,完全的脱离了建朝的统治。

在新政府的势力范围内全面的实行三民主义,各地区成立军政府,以都督为最高军政长官,下设军政、民政、财政等部门。

都督掌握军事和行政大权,各部门分工负责具体事务。

军事方面,负责组织和指挥革命军;

行政上,发布政令,管理地方事务,如维持治安、任免官员等;

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和管理经费,以支持政府运作和军事行动。

各地区军政府统一由孙先生倡导成立的羊城政治公所管理,全省实行市县级管理,除羊城以外其他均成立县级单位,军事经济方方面面都由羊城统一管理。

在广东省境内系统孙先生沿袭我们建造比尔地区的成功经验,大力的建设道路,使得市县之间的交通更为顺畅,部队之间协防调动更加迅速。

目前整个在羊城公所管辖下的新军数量已经达到了五万之众,他们分期分批,被调往羊城进行统一的军事培训,然后再分派到各地进行驻守。

因此黄浦军校的建立就顺理成章了,第1任校长没有了常凯申的份了,因为此时他才8岁。

孙义先当仁不让的兼任了黄浦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并且任命黄星为副校长,主持日常的教务。

虽然由于时代过早,兴中会的几个核心人物均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是有我们系统的帮助,那个时代世界上哪个学校能由我们提供的军事训练教材更加先进呢。

孙先生亲自执笔将系统给到的现代士兵军事操典默写出来,并交给黄星作为黄埔军校的主要教学操典。

这大大大的更改了原来时空中的黄埔军校的组成格局,就连后世那些鼎鼎大名的黄埔一期生,也都因为没有赶上这个时代而最终沦为学弟。

反正我们知道这个时空与我们所处的时空是毫不相及的,因此也并不担心会给后世带来什么麻烦。

起码在我们时空所经历的百年屈辱史,不会在这个毫不相及的时空再次发生。

回头我和影子还得去其他的平行时空查看一下到底哪个时空的未来,与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同一个。

历史就像一张雪白的宣纸,任由我们书写,我们拭目以待,看着这个时空的历史,在我们的参与下会向着哪个方向走去。

当我们为这个时空的历史写下第1笔的时候,它未来的走向就不会与我们所熟知的历史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