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十三娘 作品

第五百六十六章 再添丁

十日后,赵光义的妻子小妾并几个儿女在禁军的押送下抵达了京师。

那日,符氏如往常一般在府中查看账本,倏地一声响,就见架子上一个瓷瓶倒了下来,在地上裂成无数碎片。

符氏心头便是一阵跳,因为天冷,屋子里门窗都是关着的,屋中点了火盆后,也就留了一条窗缝,可这瓶子笨重,哪里是细弱微风能将它吹落的?

听到动静的婢女忙吩咐人将瓷片打扫了,又命人从库里挑一个差不多的摆上。

看着崭新的瓷瓶,符氏心里却总是不安稳,又几日之后,京师来了人,说豫王谋反,所有家眷都要押送入京。

听到“谋反”两个字,符氏眼前一黑,脑中只剩两个字——“完了”!

府中几个小妾哭天抢地的,对官兵说不关她们的事,她们什么都不知道,希望能放她们离开王府。

几个孩子没了往日的活泼调皮,赵德崇(赵元佐)是赵光义长子,年纪虽小,但到底是高门大户长大的,往日官兵见了他都得恭敬行礼,哪里会像今日这般不客气。

他见官兵凶狠,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呵斥,护着几个弟弟妹妹在自己身后。

最后还是符氏发话,请求官兵给些时间,值钱的东西虽不能带,但路上这么长时间,总要带些女人能用的东西,不然路上也是麻烦。

领头的那个看着满院子哭哭啼啼的女人小孩,最后还是点了头,给了她们半日时间收拾些东西,其余都要封起来送入京师充做国库。

半日后,一行人便忧心忡忡走上了去往京师的道路。

朝廷没有下令将他们以同谋身份入京,而是犯人家眷,不用戴着刑具让她们好过了不少。

但到底是娇生惯养惯了的,这一路也是走得艰难,符氏还好,出自武将世家的她身子骨强健一些,可那些小妾就不同了,还有一个任氏本就是要临盆,走了十来日终于还是提前生产。

任氏本就听闻自己在禁军做参将的兄长是豫王同谋而担心受怕,以及没有随行大夫,生产的时候又是在野外路上,任氏最终还是没能熬过去,孩子生出来就是个死胎。

符氏不忍心,还是求了押送官兵,挖了个坑将任氏母子二人草草埋在了这荒郊野外。

几个孩子一路上也沉默了许多,他们似乎知道未来的日子将不会再如从前般无忧无虑、锦衣玉食。

入了京师,符氏几个被安排在一座小院中,着禁军看管,翌日来人传话,可让符氏并几个孩子入大理寺见赵光义,也算是官家开恩了。

符氏好好将自己收拾了一番,正要簪一支簪子时,倏地看着镜中鬓边多了不少的白发,苦笑一声放下了手。

符氏一辈子都没来过官衙,自诩为清清白白,可没成想,这辈子入官衙,竟然是因为谋反如此罪大恶极之事。

她知道枕边人的心思,也觉得没什么不妥,成王败寇,官家这皇位真要说,也没有那么光明正大。

可看到赵光义此刻的模样后,符氏心中悲伤蓦得消散了些,只觉得可笑更多一些。

赵光义傻笑着看向他们,眼神陌生,口中没了舌头,却知道写字,看到符氏及几个孩子后,手指蘸着旁边一滩水迹,在地上写了两个大大的“官家”,写完之后指了指他自己,继而坐端正,期盼得看向栏杆外的几人。

“爹,爹是要见官家吗?母亲,爹是不是有冤屈?爹是不是被诬陷的啊?”赵德崇流下泪来,看向符氏问道。

符氏冷哼一声,低声道:“他哪里是要见官家,他这...心里还想着要做官家呢!”

“母亲!”赵听了这话满眼惊恐,转头朝旁边看了几眼,狱卒在不远处说话,应当是没有听见这几句话,这才放了心。

“给你们爹磕头!”符氏又道。

几个孩子闻言哭得更是厉害,却还是听话得跪了下来,而这一举动让赵光义更是兴奋,“呵呵”笑着朝他们抬了抬手。

符氏转过头去不想再看,待孩子们起身后,淡淡道:“走吧!”

赵匡胤自然知道符氏几个回京,但也没有召见她们,见完赵光义后,她们仍旧被送回了小院,命人严加看管,待赵光义行刑之后才能将这些看守撤了。

赵德昭命人送了些吃的喝的过去,在他印象中,这几个堂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赵光义的长子赵德崇。

赵德崇是赵光义同原配李氏的儿子,因从小聪明伶俐、又长得像赵光义而深受喜爱,历史上,赵光美被指控同卢多逊密谋造反,赵光美因此被废为涪陵县公,徙居房州,满朝之中,只有赵德崇出面为其申冤。

赵光义不听,赵德崇因此得了“心疾”,也就是疯病,自此断断续续,时好时不好的,赵光义也就将皇位给了赵恒。

不得不说,这父子俩分属两个极端,也是少见。

若不出意外,这辈子这三人的名字不会再有更改,而他们的人生,也会天差地别!

......

再半个月左右,曹彬率军凯旋,满城又热闹了起来。

南边除了几个城池还在顽抗之外,南方已都属于大宋领土,这如何能不令人兴奋?

大军自八月出发,眼下已是初夏,满打满算也将近八个月的时间,历史上打南唐可是用了两年,不得不说,有了火器相助,给大宋攻城掠地加快了不少速度。

赵匡胤对江南国心中是有不少怨气的,特别是在钱俶归降、江南国顽固抵抗消耗大宋不少兵马粮草之后,赵匡胤对于李煜更是积累了不少怒气。

是以,赵匡胤下令政事堂准备献俘礼,他要让这天下好好看看,同中原之主作对的下场是什么,同时,他也想好了要给这次战争立了功劳的钱俶及其子加封赏。

两相比较,这才有意思!

既然要备献俘礼,政事堂及各部又开始忙碌了起来,赵德昭作为此次礼仪的主官,也是忙得团团转。

首先是露布的撰写。

露布是一种帛制旗子,多是用来传递军事情报,在献俘这个环节,便是将此次大捷详情叙述,而后散示各处,用意便是让大宋子民都能知晓,彰显皇帝英民。

既然是要给人看的,自然是要找文采好的来写,本来说要不就薛相吧,可赵德昭见薛居正眼下乌青,还是将这任务给了旁人。

给的也算是自己人,开封府通判李景阳,赵德昭想着他毕竟也是状元,写个露布也是手到擒来之事。

当然,这在外人眼中,又是太子殿下照顾自己人的做法了,要知道献俘礼本就不多,典礼上的露布更是会入翰林文档流传万世,这妥妥得在皇帝面前长脸啊!

翰林院不少大夫羡慕嫉妒恨,他们好歹是翰林学士,这文采怎么就不能入太子的眼了?

自然,他们也只敢在心中发发牢骚,同时回府写几篇酸文自怨自艾一番。

李景阳接到这个任务却并没思考多久,不过半个时辰就将一篇露布写好呈了上去,政事堂看过之后再送入宫中,赵匡胤心下满意,也就这么发了下去要求多印刷几份张贴起来。

最重要的是献俘礼经过的几个城门、宫门以及场所外都要张贴到,务必让所有俘虏都能看到。

既要办献俘礼,赵匡胤自不能去城外亲迎,命一切事宜由太子主持,赵德昭也只好宫里宫外得跑,连杨延瑛生产都是甄平带着人到处寻他,赵德昭才匆匆忙忙赶了回去。

产房就设在凌波院,赵德昭到得时候,王七娘带着稳婆和陶御医已经在屋中了,里头倒没有什么喊声,只隐约听见几声闷哼传出。

安安和赵惟明也在院子里,他二人还不明白生孩子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府里又要添一个弟弟妹妹,是以脸上没有担忧,只有高兴和期盼。

“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赵惟明问道。

“我想要个弟弟,”安安咧开嘴,“弟弟能和我们一起玩儿,长大了还能一起打坏人!”

赵惟明嘟了嘟嘴,“我喜欢妹妹,你看宁平多可爱呀,软乎乎的香香的,还有啊,妹妹也可以打坏人,姨姨就可以!”

安安这么一听,皱着眉头煞有介事得想了想,最后也说道:“你说的也对,这样的话,最好就是弟弟妹妹都有就好了。”

赵德昭在旁边听得忍不住就要笑,便在此时,屋中突然传出一声响亮的啼哭,赵德昭忙大步走去,站在门外问道:“如何了?”

“是个小郎君!”里头稳婆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

“侧妃呢?可还好?”赵德昭又问。

“好,好着呢,奴婢就没见过生这么快的,侧妃身子康健,生下的孩儿也壮呢!”说话间,稳婆将屋门打开,赵德昭探身瞧了一眼,襁褓中的孩子白白胖胖的,果真是壮实。

也亏得延瑛习武才将身子练得强健,若换作七娘,这么胖的孩子怕真容易难产。

安安和赵惟明也凑了上来,看了一眼之后稳婆便重新抱了进去,王七娘走出屋子,笑着说道:“延瑛还需收拾片刻,殿下过会儿再进去,眼下得先派人去宫里禀报一声才是。”

“对对对!”赵德昭转头朝孙冲吩咐了一声,刚说完想到也要派人去杨府报一声,可见孙冲已是跑了,只好让周威派人再跑一趟。

“安安这几日同娘住吧,别打扰姨姨了!”王七娘笑着摸了摸安安的脑袋,安安搂住王七娘的胳膊,依恋得蹭了蹭,“安安可以一个人住,惟明也是一个人住的,娘要照顾妹妹,姨姨要照顾弟弟,安安长大了,是哥哥!”

赵德昭同王七娘这么一听,对视一眼笑了起来,赵德昭点头道:“好,既然安安长大了,那就一个人住,安安喜欢住哪里,让人先去收拾收拾,好不好?”

安安点头,本是要再过些日子让他单独住一个院子的,眼下也便顺水推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