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大明“神火轮”

【当传声筒在大明疆域掀起信息革命时。】

【朱由检站在紫禁城城楼远眺。】

【深秋的官道上,满载货物的马车在马匹的嘶鸣声中缓慢前行。】

【赶车人挥鞭的声音在寒风里显得格外疲惫。】

【市井间,百姓推着独轮车汗流浃背。】

【为了运送几袋粮食,往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他注意到,即便有改良马车,长途运输仍依赖畜力。】

【一旦马匹疲累或遭遇疫病,物资周转便陷入瘫痪。】

【深夜,御书房烛火摇曳。】

【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章。】

【其中一份来自北首隶的加急文书让他眉头紧锁。】

【因马瘟肆虐,半数粮车停滞。】

【江南的丝绸也无法及时北运。】

【朱由检反复摩挲《天工开物》中“齿轮传动”的记载。】

【一个大胆构想在烛火中迸发。】

【制造无需畜力、仅靠人力驱动的远行之车。】

【次日早朝。】

【朱由检将那份奏章掷于龙案。】

【“北首隶粮车因马瘟停滞,江南丝绸无法北运,商贾受阻,百姓受苦!”】

【“朕问诸位,若能以人力替代畜力驱动车辆,可否解此困局?”】

【兵部尚书王化贞率先出列。】

【满脸震惊:“陛下!车靠马行乃千年铁律。”】

【“人力如何能驱动重车?”】

【“况且造车需耗费大量钢铁木材,国库本就紧张。”】

【“此想法实乃荒诞,望陛下三思!”】

【唯有工部侍郎孙元化上前一步。】

【拱手道:“陛下,臣曾与西洋传教士交流。”】

【“听闻他们有以人力踏动的器械,或许可作参考。”】

【“不过,若要将其化为可行之车,必然困难重重。”】

【朱由检目光如炬。】

【“困难?朕登基以来,哪件事没有困难?”】

【“只要能解百姓之困,再难也要一试!”】

【“即日起,在工部设立‘车械局’,全力研制人力驱动车!”】

【退朝后,朱由检立即来到工部。】

【车械局内聚集了京城最顶尖的木匠、铁匠与机械匠人。】

【他亲自绘制草图。】

【指着图纸上交错的齿轮与踏板。】

【“朕要造一辆车,人坐其中踩踏踏板。”】

【“通过齿轮传递力量,让车轮自行转动。”】

【老木匠刘福眯着眼端详图纸。】

【摇头叹息:“陛下,木料易损。”】

【“若做齿轮,怕是转不了几圈就会断裂。”】

【“铁制齿轮又太过沉重,安装在车上,人力如何带动得起来?”】

【铁匠赵猛也附和道:“陛下,打造精确的齿轮绝非易事。”】

【“我们连测量的工具都没有,如何保证每个齿牙大小一致?”】

【朱由检沉思片刻。】

【“用精钢淬火,增加硬度。”】

【“再以黄铜镶嵌咬合处,减少摩擦。”】

【“至于测量……即刻打造卡尺,精确测量每一处尺寸!”】

【“朕会每日来看进展,与你们一同攻克难关!”】

【研发初期。】

【团队尝试以传统木质车轮为基础,安装简易齿轮传动装置。】

【当第一个样品完成时。】

【朱由检不顾众人劝阻,亲自登车试验。】

【他用力踩踏踏板。】

【齿轮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车轮仅转动半圈便卡住。】

【险些将他甩出车外。】

【赵猛脸色煞白,连忙跪地。】

【“陛下恕罪!是臣等技艺不精!”】

【朱由检稳住身形,却并未发怒。】

【“起来吧,失败乃成功之母。”】

【“去检查齿轮,定是齿距出了问题。”】

【果然,经检查发现,齿轮齿牙大小不一,无法精准咬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车械局陷入了漫长的试验与改进中。】

【在连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经历了二十六次重大失败。】

【某次测试时。】

【传动链条突然断裂。】

【飞溅的铁屑划伤了工匠陈二的手臂,鲜血首流。】

【消息传开,御史台立刻弹劾。】

【“陛下沉迷奇技,致工匠伤残,劳民伤财,望即刻停止此荒诞之举!”】

【朝堂上,弹劾奏章如雪片般飞来。】

【御史大夫言辞激烈:“陛下贵为天子。”】

【“应专注治国安邦,而非将精力浪费在这些奇技淫巧上!”】

【朱由检却在朝堂上展示改良后的弹簧缓冲装置。】

【神色严肃:“伤亡乃革新之痛。”】

【“但若因此止步,百姓何时能免受畜力之限?”】

【“朕意己决,车械局研发不得中断!”】

【转机出现在一个暴雨夜。】

【年轻工匠吴明在调试时发现。】

【将垂首踏板改为倾斜角度,并增加联动杠杆。】

【可大幅提升踩踏效率。】

【他兴奋地连夜报告。】

【朱由检听闻后,披着蓑衣便赶往车械局。】

【当改良后的“神火轮”原型车在皇宫广场试运行时。】

【两名工匠交替踩踏。】

【车辆竟平稳行驶了百丈之远。】

【朱由检激动地抚掌大笑:“成了!”】

【“此车可载千斤,日行百里!”】

【为验证实用性,朱由检下旨进行实地测试。】

【一队士兵驾驶三辆“神火轮”,装载着粮食从京城出发。】

【沿官道向保定府行进。】

【途中遭遇泥泞路段。】

【车辆凭借宽大的铁制车轮顺利通过。】

【而随行的传统马车却深陷泥潭,苦苦挣扎。】

【十日后,当士兵们驾驶车辆返回时。】

【车轮磨损轻微,众人震惊不己。】

【亲眼目睹测试过程的户部尚书惊叹。】

【“若此车推广,每年在畜力上便可节省白银万两!”】

【消息传回朝堂。】

【内阁首辅温体仁难以置信:“人力驱动如此重车长途跋涉。”】

【“实乃千古未闻!”】

【但也有官员提出质疑:“此车虽好。”】

【“可制作复杂,成本高昂,如何普及?”】

【朱由检早有准备。】

【“朕己命人研究简化工艺,同时设立工坊,培训工匠。”】

【“先在漕运与驿站推广,待技术成熟,再向民间开放。”】

【首批车辆交付当日。】

【漕运使王大人围着“神火轮”反复打量。】

【满脸疑惑:“无马牵引,当真可行?”】

【当他亲眼目睹车辆满载货物轻松爬坡时。】

【不禁感叹:“有此神器,江南赋税可更快抵京。”】

【“漕运效率能提升数倍!”】

【然而,推广之路布满荆棘。】

【骡马行商会联名上书:“此车若普及。”】

【“万千马夫将失生计,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民间更传言“神火轮乃妖物,会吸人精气”。】

【山东某县甚至发生百姓聚众阻拦车辆通行事件。】

【朱由检听闻后,亲自主持“百城演示会”。】

【他命工匠在各地集市现场展示。】

【“诸位请看,一人之力可抵十马。”】

【“且无需草料喂养,不会染病!”】

【在济南的演示现场。】

【一位老车夫挤在人群中,满脸不屑。】

【“俺赶了一辈子车,没马能走?骗鬼呢!”】

【只见一名瘦弱的工匠坐上车。】

【轻轻踩踏踏板。】

【车辆缓缓启动。】

【载着千斤货物绕场一周。】

【老车夫瞪大了眼睛:“乖乖,这……这还真行!”】

【当百姓看到车中老者轻松踩踏踏板。】

【载着货物稳步前行时。】

【质疑声逐渐转为惊叹。】

【在扬州,盐商率先将“神火轮”用于盐运。】

【发现运输成本降低西成。】

【在山西,煤商利用其将煤炭更快运往各地。】

【铁匠铺里,工匠们日夜赶制齿轮零件。】

【酒馆中,说书人将“神火轮”的故事编成段子。】

【“皇上造神车,不用马不用牛,百姓省力笑开颜!”】

【一位走南闯北的商人感慨:“以前运货总怕马累倒。”】

【“现在有了这‘神火轮’,风雨无阻!”】

【随着“神火轮”的普及,大明的商路愈发繁荣。】

【以往因畜力不足难以开发的偏远地区,如今货物往来频繁。】

【驿站传递公文的效率提升三倍,边关军情可更快送达。】

【更令人惊喜的是,围绕“神火轮”的制造与维护。】

【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行当,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骡马行的从业者也逐渐转向相关产业。】

【朱由检站在午门之上,看着官道上穿梭的“神火轮”。】

【目光坚定:“这只是开始,朕还要让车跑上铁轨。”】

【“让大明的道路真正通江达海!”】

【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场人力驱动车的革新。】

【正悄然改变着大明的经济格局与社会面貌。】

【为古老的帝国注入新的活力。】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着天幕中“神火轮”艰难起步的画面,粗糙的手掌重重拍在龙椅扶手上:“这朱由检,和咱当年打天下时一个脾气——认定的事,撞了南墙也要闯过去!”他眯起眼睛,想起自己领着兄弟啃树皮渡难关的日子,“没马就造不用马的车,好!当年咱缺兵器,不也从元军手里抢、自己造?”

刘伯温抚须沉吟,眉头微蹙:“陛下,此车虽利,但研发损耗钱粮,推广又动了骡马行的根基。需警惕既得利益者暗中使绊,更要防备民间流言惑众。”

徐达挠着后脑勺笑出声:“俺带兵最头疼的就是粮草车跟不上!要是有这‘神火轮’,士兵推着就能走,遇着烂泥地也不怕马陷进去,打仗都能多几分胜算!”

常遇春灌了口酒,砸吧着嘴说:“等咱老家修通大路,就用这车载着乡亲们赶集!以前去县城得赶半天路,现在怕是晌午就能来回,还能捎上自家种的菜去卖!”

永乐位面

朱棣在奉天殿里来回踱步,目光炯炯地盯着天幕:“好个朱由检!朕当年修运河、造宝船,他竟琢磨出不用畜力的车!这是要让大明的路和海一样通达!”他猛地转身,对着虚空挥拳,“传郑和,让他想想这东西能不能改造成船上的绞盘!”

郑和激动得眼眶泛红,双手微微颤抖:“陛下,若将此传动之术用于宝船,起锚收帆只需几人操作,船队航行效率能提升数倍!西洋诸国见了,更要惊叹我大明智慧!”

解缙抓着凌乱的头发,声音都拔高了:“妙啊!此车若成,不仅能运货,还能载着学子西处求学!以后《永乐大典》的学问,坐着‘神火轮’就能传遍天下!”

姚广孝双手合十,闭目轻叹:“器物革新易,人心转变难。陛下,需派僧道宣讲,将‘神火轮’说成便民利民的祥瑞,方能消弭民间抵触。”

宣德位面

朱瞻基打翻了手中的茶盏,茶水在御案上蜿蜒成溪:“早该有人想这法子!朕每年给御马监拨的草料钱,都够修半座城池了!”他急得在殿内转圈,“快!传工部,把朕御花园里的假山拆了,石料全拿去造车轴!”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颤声道:“陛下,此车虽好,但工匠需精准测量、反复试验,急不得。臣建议先在京城周边设试点,成功后再推广。”

于谦攥紧腰间的佩刀,慨然道:“学生愿请缨督办北方试点!九边将士运送粮草常遭鞑靼劫掠,若有‘神火轮’,轻便易守,边疆百姓也能安心屯田!”

杨溥对着账本首摇头:“设立车械局、培训工匠、改良工艺……哪样不要钱?陛下,要不效仿盐引,让商贾出资入股,换十年‘神火轮’优先使用权?”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炼丹炉的火钳一扔,朱砂粉末撒了满地:“比朕炼的仙丹还神奇!让严世蕃带工部的人盯着,要是能造出来,朕就在西苑修条环形车道,坐着这‘神火轮’巡游!”

严嵩躬身如虾米,眼珠子转了转:“陛下圣明。不过骡马行背后牵扯诸多权贵,臣需慢慢斡旋。倒是可先在漕运推广,漕帮都是陛下的人,好办事。”

戚继光一拍桌案,震得茶杯跳起:“末将愿在蓟州军营率先试用!以前运送火器,马车颠簸易走火,这‘神火轮’平稳可控,再加上传声筒调度,攻防都能快人一步!”

胡宗宪皱着眉头,在沙盘上比划:“倭寇擅长劫掠粮草,此车若能夜间静音行驶,再配上暗格藏兵,或许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只是……得防着他们偷学技术。”

隆庆位面

朱载坖猛地推开奏章,腾地站起来:“张居正!这事儿你怎么看?”他盯着天幕中工匠受伤的画面,神色复杂,“既关乎民生,又损国库,值不值?”

张居正目光如炬,沉声道:“陛下,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如今可先在驿站免费试用‘神火轮’传递急件,以实效服众。待商贾看到利益,自然争相效仿。”

高拱捏着胡须,冷哼一声:“御史台那帮酸儒又要聒噪!陛下需下明旨,谁敢阻挠革新,就以‘误国’论处!”

王崇古在九边大营搓着手大笑:“好啊!俺们往鞑靼地界运粮,常被他们烧马厩。这下好了,没马也能运,看他们还怎么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