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蝗灾是蛋白质

【扬州的大商人赵德昌,原本因为税费过高,每次漕运都要精打细算,甚至一度想放弃漕运生意。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如今,税费大幅减少,码头设施也更加完善,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这日,他满脸笑容地对同行们说:“多亏了皇上的好政策,现在漕运顺畅,税费合理,咱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啦!”】

【在淮安府的码头上,新建成的仓库宽敞明亮,货物堆放得整整齐齐。一位搬运工人高兴地说:“以前卸货又慢又麻烦,现在有了这么好的码头和仓库,咱们干活都更有劲头了,收入也增加不少!”】

【看到漕运的良好发展态势,朱由检并没有松懈。他意识到,漕运的安全除了防范外部的匪患和内部的腐败,还需要提升船只的质量和船员的技能。于是,他又下旨让工部和兵部共同研究改良漕运船只,同时设立专门的漕运船员培训机构。】

【工部侍郎刘辉和兵部郎中王武接到旨意后,立刻展开行动。他们召集了各地的造船工匠和经验丰富的船员,共同商讨船只的改良方案。】

【刘辉皱着眉头说:“现有的漕运船只,在遇到大风浪时稳定性不足,而且载货量也有待提高。咱们得想想办法。”】

【一位老工匠摸着胡须,缓缓说道:“大人,我觉得可以在船身结构上做些改进,增加龙骨的强度,同时优化船帆的设计,这样既能提高稳定性,又能提升航行速度。”】

【王武点头表示赞同:“不错,另外,我们还可以给船只配备一些防御武器,以防万一遇到海盗或者不法之徒。”】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试验,一种新型的漕运船只诞生了。这种船不仅结构坚固,载货量比原来增加了两成,还配备了简易的火炮和弩箭等防御武器。】

【与此同时,漕运船员培训机构也正式成立。朱由检亲自挑选了一些经验丰富、品行端正的老船员担任教官,为新船员传授航海知识、漕运技巧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在培训机构的开学典礼上,朱由检亲临现场,语重心长地对学员们说:“你们是大明漕运的未来,肩负着保障漕运安全、促进经济繁荣的重任。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真本领,不辜负朕的期望。”】

【学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放心,臣等定当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随着新型船只的投入使用和船员素质的提升,大明的漕运事业蒸蒸日上。运河上,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只往来穿梭,将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往北方,又将北方的粮食、皮毛等物资运往南方,为大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朱由检,依然在为大明的繁荣富强不断探索、改革,努力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 】

……

洪武位面

应天皇宫中,朱元璋听完天幕中漕运事件及改革过程,一巴掌拍在龙椅扶手上,震得桌上茶杯都晃了晃,大声怒喝:“这些贪官污吏,竟敢在漕运上动手脚,简首是无法无天!朱由检做得对,就该严惩!”

刘伯温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陛下,漕运乃国家经济命脉,此次事件虽被朱由检解决,但背后反映的管理漏洞和官员腐败问题由来己久,不可不防。”

徐达一脸气愤,攥紧拳头:“俺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就是为了保家卫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些蛀虫倒好,在后方搞破坏,坏了国家根基,就该重重惩处!”

常遇春在一旁附和:“陛下,俺看以后得派些信得过的人去管漕运,不能再让这些人胡作非为,坏了咱大明的名声!”

永乐位面

紫禁城奉天殿,朱棣来回踱步,听完后猛地停下,脸色阴沉:“周显这等官员,竟敢勾结富商,扰乱漕运,实在可恶!朕当年下西洋,漕运一路顺畅,如今竟出这等乱子!”

郑和满脸焦急,双手微微颤抖:“陛下,漕运关乎国计民生,也与海外贸易息息相关。此次事件解决后,还需加强监管,保证海上、内河运输畅通无阻,促进经济繁荣。”

解缙满脸愤慨,手在空中挥舞:“这些人胆大包天,竟敢破坏国家经济命脉!陛下,得立下严苛律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还漕运一片清明。”

姚广孝微微闭眼,双手合十:“陛下,漕运之乱,根源在人心。除了惩治贪官,还需加强官员的品德教育,让他们心怀天下,以百姓福祉为念。”

宣德位面

御花园里,朱瞻基原本悠闲品茶,听到此事后,惊得放下茶杯,满脸震惊:“这周显身为朝廷命官,做出此等祸国殃民之事,实在辜负朕的信任,必须严惩!”

杨士奇捋着胡须,神色凝重:“陛下,漕运改革势在必行。不仅要解决当下治安和税费问题,还需从长远考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漕运持续稳定发展。”

于谦神色激动,拱手说道:“陛下,加强巡检司巡逻、改善码头设施,都是利民之举。臣建议选拔清正廉洁的官员负责漕运事务,保障改革顺利推行。”

杨溥微微点头,补充道:“陛下,在改革过程中,还需倾听百姓和商人的声音,不断优化措施,让漕运真正造福于民。”

嘉靖位面

西苑宫殿内,朱厚熜原本闭目养神,听完后猛地睁开眼睛,脸色铁青:“周显简首胆大妄为,竟敢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搅乱漕运,必须严惩不贷!”

徐阶微微躬身,神色恭敬:“陛下,此次魏忠贤办案得力,漕运秩序得以恢复。但改革漕运管理体系、整顿税费,还需谨慎行事,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戚继光一脸气愤:“这些贪官污吏,比倭寇还可恶!俺要是在漕运任职,定让他们不敢造次,保证漕运安全!”

胡宗宪微微皱眉,眼中满是忧虑:“陛下,漕运沿线治安复杂,除了加强巡检司,还可调动地方军队协助维护,保障漕运畅通。”

隆庆位面

乾清宫内,朱载坖正审阅奏章,听到此事后,惊得抬起头,满脸震怒:“周显做出这等事,实在是大明的耻辱!必须彻查到底,给百姓和商人一个交代!”

高拱神色冷峻,上前一步:“陛下,漕运改革需要系统性规划。合理调配巡检司兵力、优化税费制度,都要稳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

张居正目光坚定,语气诚恳:“陛下,此次改革是大明经济发展的契机。完善漕运管理体系,吸引更多商人参与,能促进经济繁荣,提升国家实力。臣愿全力辅佐陛下,确保改革成功。”

……

【这年夏天,北方数省突然爆发了严重的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如乌云般滚滚而来,所到之处,庄稼被啃食殆尽,绿色的田野瞬间变得枯黄荒芜。百姓们望着这片惨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忧心忡忡地议论着这场灾祸。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脸愁容,颤抖着声音说:“这肯定是天罚啊!咱们平日里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惹得老天爷发怒了,才降下这蝗虫来惩罚咱们。”】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满是惊恐与无奈。年轻的后生李强着急地说:“那咱们就这么干看着?庄稼都没了,今年可怎么活啊!”】

【老者瞪了他一眼,呵斥道:“可不敢轻举妄动!这蝗虫是上天派来的,要是冒犯了,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只能祈求上天的原谅,摆上香案,诚心祭祀。”】

【就这样,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百姓们纷纷在家门口摆上香案,跪地磕头,祈求上天停止这场灾祸,却没有人敢去主动灭蝗。】

【消息传到京城,朱由检大为震惊。他立刻召集户部、工部、刑部等各部官员,以及钦天监的官员,紧急商讨应对之策。】

【朱由检神色凝重,目光扫过众人,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北方数省蝗灾肆虐,百姓受灾严重。这关乎民生社稷,我们必须尽快想出解决办法。”】

【户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蝗灾导致庄稼绝收,百姓生活陷入困境,若不及时救助,恐怕会引发民变。当务之急是筹备粮食,运往灾区赈灾。”】

【这时,工部尚书站出来说:“陛下,臣听闻蝗虫有趋光和聚群的习性。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夜间设置大量的灯火,将蝗虫吸引聚集,然后集中捕杀。”】

【朱由检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此计可行。另外,朕还想到,蝗虫富含蛋白质,可食用。我们可以鼓励百姓捕蝗,以蝗换粮,这样既能减少蝗虫数量,又能解决百姓的部分粮食问题。”】

【于是,朱由检当即下旨,在受灾地区推行“捕蝗换粮”政策。规定百姓每捕一斗蝗虫,便可换取一斗粮食。同时,派专人前往灾区指导百姓利用蝗虫习性进行捕杀。】

【然而,旨意传到地方,却出现了意外情况。河南某地的地方官王福,为了隐瞒自己治理不力的事实,竟向朝廷谎报:“蝗神显圣,蝗虫乃神虫,不可捕杀。若强行捕杀,恐降大祸于百姓。”】

【与此同时,在他管辖的区域内,百姓们依旧被蒙在鼓里,守着香案祈求上苍,任由蝗虫肆虐。一些大胆的百姓想要尝试捕蝗换粮,却被王福派出的衙役阻拦。】

【有个叫张大胆的年轻农民,不甘心看着庄稼被毁,偷偷组织了几个村民,准备趁着夜色去捕蝗。可他们刚行动,就被衙役发现。衙役们将他们团团围住,领头的衙役恶狠狠地说:“你们好大的胆子!没听到老爷说这是蝗神显圣吗?还敢捕杀蝗虫,不怕遭报应?”】

【张大胆气愤地说:“什么蝗神!再这样下去,我们都得饿死!皇上都下旨让捕蝗换粮了,你们为什么阻拦?”】

【衙役冷笑道:“皇上远在京城,哪里知道这里的情况?老爷说了,一切听他的。都给我把工具放下,不然抓你们去坐牢!”】

【张大胆等人无奈,只能眼睁睁看着蝗虫继续啃食庄稼。】

【而在京城,朱由检迟迟没有收到灾区捕蝗换粮的进展汇报,心中起疑。他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监前往灾区暗访。】

【太监来到河南灾区,看到的是一片荒凉景象,百姓们面黄肌瘦,却依旧不敢捕蝗。经过一番打听,他了解到了王福谎报和阻拦百姓捕蝗的实情。】

【太监回到京城后,立刻向朱由检如实禀报。朱由检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这王福好大的胆子,竟敢欺上瞒下,置百姓生死于不顾!”】

【他当即下令将王福革职查办,并派出钦差大臣前往灾区,重新推行“捕蝗换粮”政策,严惩阻拦百姓捕蝗的相关人员。】

【钦差大臣来到灾区后,张贴告示,向百姓们详细解释了“捕蝗换粮”的政策和科学捕蝗的方法,破除了百姓们心中对“蝗神”的迷信。】

【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行动起来。每到夜晚,田野间灯火通明,百姓们拿着各种工具,将聚集在灯光下的蝗虫一网打尽。然后,他们带着捕获的蝗虫,前往官府兑换粮食。】

【在这场与蝗虫的斗争中,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转机。虽然庄稼损失惨重,但通过捕蝗换粮,他们获得了维持生计的粮食,也逐渐明白了科学的力量。】

【随着捕蝗行动的持续进行,蝗虫的数量大幅减少,灾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朱由检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稍感欣慰。但他也深知,这次蝗灾暴露出地方管理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危机,保障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