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着其中的道理,赵祯感慨颇深。
作为皇帝,他就是全天下那第一个分配金币的人。
而他要拉拢的也不是第二个阶层的人,指的就是那些宰相。
他的目标是更低一级别的人,比如各级将领,各地方州县官吏。
只要他们认自己这个皇帝,那自然能做到口含天宪,一言九鼎。
如此这般,不正是权力是自下而上的最好诠释吗?
深有感悟的赵祯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别发呆了。”李放推了他一下,“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要多少有多少。”
这种逻辑问题,在那个儒学昌盛的时代,很难有人能短时间内找到答案。
主要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毕竟古代学术都讲究个悟性。
连经典著作也大都是微言大义,不同人眼中,经典的解释方式也不同。
压根不会有人用这等思维方式解题。
不过这也只是唬住一时,天下能人辈出,尤其是北宋时,更是文风蔚然。
语文课本里,几乎有一半的词作都出自这一朝,聪明人一多,肯定有能思索出答案的。
不过李放并不在意,一来,那些人都是瞄准科举这个通天大道而去的,就算还未入仕,也不会来凑这个热闹。
至于已经入仕的,那就更不用提了。
再一个,他这也是临时举办的活动,为了引起热度,等到后面报纸销量上来了,也就用不上这种手段了。
听到李放说还有,赵祯赶忙追问:“还有什么有趣的问题,让我看看。”
李放挪动鼠标,点开了新的网页。
帽子问题:三十个人围坐在一间屋子内,每个人头顶都带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色,且黑色的至少有一顶。
规定,每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帽子,但看不到自己的帽子,也不能开口询问。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让这三十个人看一下别人头顶的帽子,然后把灯给关了,并宣布,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鼓掌。
结果第一次关灯,屋内鸦雀无声。
于是再次开灯,让大家再看一遍,结果关灯时却依旧没有鼓掌声。
直到第三次熄灯之后,屋内才有噼里啪啦的鼓掌声响起。
问,屋内一共有几人带着黑帽子?
题干很好理解,但赵祯还是不会解:“这又是什么问题?这怎么能猜出有多少个黑帽子?”
“想知道答案?”李放笑眯眯的问道。
赵祯认真的点点头。
李放拖动鼠标,拉到下面,准备给他看看答案。
屏幕滚动中。
“等等!”
赵祯忽然出声叫住了李放:“再上去些!”
“你看到什么了?”李放奇怪的听从赵祯的指挥。
“就是这里!”赵祯指着屏幕颇为得意,他笑着表示,“此题我能解,数算之道我也是略通一二的。”
李放凝神看去,不由得笑了出来。
“行,我倒要看看你怎么算。”
带着看好戏的微笑,李放任由赵祯去算。
读了一遍题目,赵祯心中更有把握,抬头看向李放:“你这可有算筹?能替代之物也行。”
赵祯也想到了李放这里估计没有算盘,故而索要算筹。
算筹好弄,找些长条状的东西就能代替。
他憋着口气,非要证明下自己,那么多问题,他这个皇帝总不能一个都答不上来吧。
还真别说,赵祯这么一提,李放还真有东西可以拿来充当算筹。
“有东西能替代,就是有点长,你凑合着用吧。”
说着,李放起身去一旁翻抽屉,不一会儿拿着一包香回来了。
这是他专门买来给任红昌当鞭炮的定时工具用的,特地买的好香,不容易熄灭,燃烧时间还长。
从包里分出来些递给赵祯,他急忙接过,一边看题,一边在地上摆“算筹”。
为何不在茶几上呢?因为香太长了,茶几放不下啊。
口中念叨着题目,赵祯手中不停。
“一个农民有十七头牛,临终前遗嘱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得到一半,二儿子得三分之一,三儿子得九分之一。在不能杀牛的情况下,每个儿子该分几头牛才能完成这个遗嘱?”
也是因为看到这些数字,赵祯才有信心的。
分数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数学中已经出现,作为皇帝,赵祯虽然没更深入的了解数学,但也是系统的学习过的。
起码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
故而对于这种能计算的问题,他还是有信心的。
可当算筹摆好,赵祯口中默念,这时他却傻眼了,他发现十七这个数字好像并不能被倍除啊?
虽然察觉出不对了,可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一时半会儿他也不好意思承认做不
出来。
只能皱眉苦思。
一旁的李放看他那样子,偷笑一声,也不理他,任他去想。
这个问题除了巧思之外,当然能用正规的数学知识解决,不过李放相信,以赵祯的数学水平,八成是解决不了的。
坐到一旁,李放趁这会儿拿起剩余的香来,又拿过一把尺子和一杆笔,开始给香划上刻度。
今天晚上就要穿越了,到时候定时一定要精准。
他买的这种香可以燃烧半个小时,他现在按一分钟为刻度分好,到时候任红昌也好精确把控时间。
最好能让鞭炮能在同一时间爆炸,一次性搅乱局势。
比照着尺子,李放一个个划好刻度。
还没等他处理完三根香,那边赵祯就站起身了,地上的“算筹”也收了起来。
“不行。”赵祯有些颓然的摇了摇头,把香递了过去。
“这个数字除之皆有余数,如何能按遗嘱分配?我实是技穷了。”
李放没想到他这么快就放弃了。
伸手接过,轻笑一声:“这也不能怪你,你没受过这种教育,确实不好解题。其实吧,这种题目,有时候就是换个思维方式的事儿。”
说着,李放将网页拉到最下面,每道题的答案都在那里,连带着之前的那个帽子问题也有了解答。
只是看了一遍,赵祯便恍然大悟。
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不过如此之感。
和李放说的一样,换个思维方式,果然很简单就有了答案。
“发人深省,真令我大开眼界。”赵祯感慨了句。
李放靠在沙发上,开口问道:“如何?就以答出这些题目为注,若有人能在一天内答出,可在店内任选一件,然后还有大笔金银送上,在那个时代估计很容易就能推成顶流话题吧?”
到了这一步,赵祯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所谓的营销手段确实有效。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若是他在宫内听闻这个消息,都不免好奇是什么问题,什么商家敢如此自信。
弄不好还会让人给自己带题目来看。
这要是自己再推波助澜一番,估计很快便会人人热议。
而且李放定下来的是一天换一个问题,也尽力避免了真有才智之士答上题目,不得不送上金银的尴尬境地。
其实就算有人答上来也没啥,那些工艺品几乎没有成本,而给一个人金银财货又能有多少?
只要能打开局面,多少钱也都赚回来了。
“行,就按你说的办!”赵祯投出了赞成票。
“ok!”李放坐直了身子,“那我现在就写一个详细的策划案,回头打印出来,你带回去安排你小舅子执行。”
码字的同时,李放也不忘支使赵祯。
让他接着自己刚才的工作,继续给香划分刻度,免费的人手,不用白不用。
“回头要在家里再买一台打印机,不能老去店里打印啊。”
李放心中盘算着。
手指飞快,一篇策划文档很快成型。
李放起身:“你先忙着,我出去给你打印东西。”
“嗯。”赵祯应了一声,继续低头忙活。
李放拿起手机下楼,跟徐妙锦打了个招呼,迈步出了超市。
打印完了东西,李放看到有卖烤鸭的,想起这会儿是饭点了,也顺路买了一只。
又买了些别的食物,满载而归。
“开饭了!”
回到楼上拿碗筷的李放招呼了赵祯一声,让正低头忙碌的赵祯回过神来。
李放凑过去一看,好家伙,这会儿赵祯已经弄好了大半。
“你这效率,回头进厂也饿不死你啊。”
赵祯虽不明白,但也清楚李放是在调侃自己。
“我在现代饿不死,你在我大宋也不会饿死的。他日若是现代待不下去了,朕的身边亲随,倒也不是不能给你留个位子。”
说笑了两句,二人共同下楼。
扫视了一圈柜台上的饭菜,赵祯不由得开口:“今日是什么节庆吗?”
入眼满是肉食,吃的看起来比他这个皇帝都要好。
“今晚我就要冒险去了,肯定要多吃两口,别到时候没了力气。”
李放给二人分发碗筷。
边吃饭,赵祯还就办报纸的事,又和李放询问了些细节。
听的徐妙锦眼中异彩连连。
徐妙锦忽然插口:“这报纸之事,不知我可否在大明为之?”
她想的很好,若是自己掌握了发声渠道,那就不会被朱棣逼到这个地步了。
若是他敢威逼,自己将消息往外一捅,扩散开来,看他朱棣怎么下台!
“不行!”
李放与赵祯几乎是同时开口。
二人对视一眼,赵祯向后靠了下,示意李放解释。
李放认真的说道:“这东西,是舆论神
器,即便你初创之时,不会有人在意,但当你发展到令人不敢忽视的地步时,就一定会引来铁拳。”
“没错。”
赵祯也开口附和:“徐娘子,我亦是皇帝,在我治下,是决不许有另一家与我争抢此舆论之地,否则......”
说着,赵祯语气严肃了不少。
“我不排除可能会直接动武。”
宋朝的皇帝重文轻武,但他们自身就掌握着最大的兵权,只是不爱用,不代表不能用。
二人这番警告,让徐妙锦瞬间熄了这个主意。
左右朱棣已经放弃让她入宫了,还是不要多此一举的好。
“罢了,还好现在也用不上这个主意了,我还是别节外生枝了。”徐妙锦赶紧摇了摇头。
劝她熄了这个心思后,李放又给赵祯讲述了一番今早遇到李治的事儿,引得他也有些兴奋。
李世民唉,有志向的皇帝谁不想见见他。
吃过午饭,赵祯起身告辞,他要回去安排事儿了。
李放给他出的这几个主意,让此时的赵祯再度从吕夷简不配合的阴霾中走出,雄心满满的回去干事业了。
马上有机会见到唐太宗李世民了,赵祯可是准备要远迈汉唐的,可不能在这会儿掉了链子。
赵祯离去后,看了下时间,李放开口对徐妙锦嘱咐了一声。
“今天下午就要麻烦你一个人守在这了,我今早为了抓李治特地早起,现在还有些困。晚上又要冒险,我趁这会儿上楼补个觉。”
徐妙锦十分善解人意:“你自去便是,我一人可以看的过来。”
李放用电脑登了自己的聊天软件小号:“你要有事解决不了,不方便上楼叫我的话,就按这个,给我打电话叫醒我。”
考虑到徐妙锦是个女子,还是个古代女子,李放怕她不好意思上楼,专门准备好了。
安排完了,李放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哈啊~~~”
活动着肩膀,李放径直上楼午休去了。
徐妙锦则坐在柜台里,靠着椅背看起了电视。
......
北宋。
赵祯刚一回来,便立刻吩咐人去传自己小舅子前来。
对于官家这几日老爱一个人独处的习惯,这些太监们也都习惯了,没人敢多说什么。
“唉,对了。”赵祯忽然想起了什么,“前日里那个......”
回忆了一会儿,赵祯才想起那个名字:“那个张茂则,这几日可有来向朕缴旨?”
“回官家的话,此人已经缴旨了,不过官家没有问及,我等也不敢拿这些琐碎小事搅扰官家。”
赵祯冷眼看着身边的人,什么不敢搅扰自己?分明是不愿意让自己身边再多出一个亲信来。
毕竟天子身边的位子,没有一个是多余的。
多出一个人来,就多分一份宠信,这等一飞冲天的机会,这些人岂会平白帮助外人晋升?
不过对于这点,赵祯还算能容忍,毕竟人回答的也在理,总不能什么小事都递到自己面前。
区区一个小太监的事儿,哪里轮得到他这个皇帝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