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煜吃鱼鱼 作品

第346章 地毯淘宝:哈苏相机和塑料凉鞋

“好,处着看!”

姜文龙走到陆远身边,抬起大手拍了拍陆远的肩膀。

“明天晚上这个时候你过来拿金子,2500块钱一毛钱都不能少,你觉得不放心的话,也可以说一个你放心的地方,我带人过去,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小时的接触中,姜文龙对陆远有一个大致的评估。

胆子大,心理素质好。

姜文龙又是骂骂咧咧,又是吹胡子瞪眼,换成一般人早就被吓尿了裤裆。

再瞧瞧陆远,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

陆远说道:“姜哥能操持起这么大的家业,肯定是个诚信之举,我信你,明天还在这里交易。”

姜文龙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目送陆远从自己面前消失。

陆远前脚赶走,手下们呼啦啦地围了上来。

七嘴八舌地询问姜文龙和陆远都说了些什么。

“你们是不是忘了,我当初跟你们说过的话,不该问的别问。是不是觉得自己都没有事了,还不赶紧回去黑市看场子!”

“距离黑市结束还有三个多小时,要是再出点什么事,别怪我和你们翻脸。”

姜文龙训斥了几句,挥手将众人打发离开。

交易金子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众人都是姜文龙的手下,可毕竟人心隔肚皮。

没有这点谨慎,姜文龙早就进去了。

过了一会,姜文龙叫来一名心腹,安排他替自己管理今晚的黑市。

姜文龙要马上回市区,联系人脉筹措金子。

另一边。

陆远没有马上离开黑市,好不容易来一次,怎么样也要仔仔细细地逛几圈。

与姜文龙建立初步合作关系,加上身上带着家伙,陆远也不怕有人对自己动歪心思。

本次进城,陆远一共带了3500块,全部来自于小鬼子堡垒的意外之财。

除了这些,陆远还带了不少的票。

原打算去省城百货公司,给媳妇和妹妹买点东西,置办一些家里的物件。

白天误打误撞救了未来大名鼎鼎的边境倒爷,又从对方口中问出了省城黑市的位置。

也就不用再去百货公司,看那些售货员的白眼。

“老同志,这种鞋子多少钱?”

即将走出黑市,陆远被一件有趣的商品吸引注意力,将一双塑料鞋子放在手里把玩。

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

见陆远对鞋子感兴趣,老大爷说道:“我这里只剩下几双,你要是一次性买两双的话,我给你10块钱一双。”

听到这个价格,陆远咂了咂嘴。

不算便宜。

这年头,一双好的皮鞋也才十几块钱。

陆远拎在手里的凉鞋在后世之人看来,造型绝对老土到极点。

塑料凉鞋,金属绊带,颜色为大红色,造型说不上好看。

就是这种颜色单一,外观简单的塑料凉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

到了八九十年代,无论男女都爱穿它。

每到夏天,脚上必然会穿着这种塑料凉鞋,配上一双尼龙袜子,就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尚人。

目前。

这种塑料凉鞋只有省城能够看到。

下面的县市别说是买,许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如果全包了,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全都要的话,每双算你8块钱。”

感觉来了大生意,老人将剩下的几双凉鞋通通拿了出来。

清一色为女式凉鞋,尺码从36码一直到39码。

一共5双,两双大红色,两双绿色,最后一双是粉红色。

“40块钱,你拿好。”

陆远掏出五张大团结递给了老人。

两双给媳妇儿和妹妹,找个机会给李文斌家送一双。

至于最后两双,留着以后送人用。

老人趁机问道:“除了凉鞋,还有其他东西,你要不要也瞧一瞧?”

陆远点点头。

原本摊位上只有几双凉鞋,再无其他的东西,老人像是变魔术一样,不知从哪儿搬来了两个大麻袋。

将麻袋里的东西一股脑地往地上的帆布上面倒。

好家伙,陆远马上看花了眼。

老人倒出来的商品种类不是一般多。

雨伞,扇子,皮球,打火机,钢笔。

看了一会,陆远生出一个古怪的念头。

这么多东西,老人是怎么把它们装进两个麻袋里的?

陆远翻开盖在上面的商品,从底下找到了一件难得的好东西。

老式哈苏相机。

摆弄了两下,陆远确定这玩意还能用。

当即,陆远抬头说道:“大爷,这台相机多少钱?”

“450块钱。”

“贵了。”

陆远笑了笑,说道:“您老人家如果诚心卖的话,300块钱行不行?这台相机的岁数估计跟我差不多,20多年前的玩意,您卖450块钱,这价格都能买一台国内的新相机了。”

“行吧,就按你说的,300块钱你拿走。”

见大爷没有讨价还价,陆远多留了个心眼儿,重新检查了一遍哈苏相机。

说起哈苏相机,曾经是陆远的收藏品里的一种。

诞生于1948年,属于哈苏相机的纪念款相机。

老是老了一点。

不过好在能和国内的胶卷兼容。

要来大爷装商品的麻袋,陆远将凉鞋全都放进了麻袋里,又从摊位上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一共花了600多块钱。

扛着麻袋,陆远准备回去睡觉了。

明天再过来找找不要票的胶卷。

拿着这台哈苏相机返回陆家庄,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各种精彩瞬间。

实现了拍照自由,剩下的冲洗胶卷,这事儿根本就不叫事儿

李文斌当公社主任期间,弄了一个冲洗胶卷的暗房。

要问李文斌为啥要搞这玩意,原因也很简单。

李文斌非常擅长进行自我宣传。

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出风头。

每一次陆远给公社立功,又或者公社在工作当中取得成绩,李文斌保准会第一时间把宣传干事叫过来,拍照写文章发表到地区的报纸。

每次都要将胶卷送到县里进行冲洗,时间方面李文斌根本无法掌握。

因此才会搞出暗房。

李文斌虽然走了,暗房却留了下来。

新来的公社主任老刘又是李文斌一手推上去的人。

借用公社的设备冲洗胶卷,老刘肯定不会有意见,宣传干事同样我会多说什么。

“嗯!”

陆远即将回到吉普车边的时候,一种不安的情绪在陆远脑海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