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的鱼苗 作品

第267章 赵佾进宫

对于秦灭赵的决心,郭开早就心知肚明,但他不知道这燕太子特意写的这封书信,到底意欲为何?

燕太子和秦王是至交好友,这简直就是天下共知的事情,

可现在前脚秦国刚帮燕国打残了赵国,这位燕太子后脚就揭秘了对方埋在赵国的棋子,这可信吗?

郭开一手点着书案,目光随着烛火明明暗暗,

尤其是他现在本质上来说,也是秦放置在赵国搅动风云的,那这是秦国想要放弃他另选新的棋子?

这个想法一出,郭开就坐不住了,赵国的灭亡是注定了的,若是秦国放弃了他,那到最后他可真的要和这艘沉船共沉沦了。

想到即将要走却还未走的顿弱,郭开顾不得现在夜已深,立马招来小厮备车。

他要去探一探秦到底是如何想的,如果自己真的被放弃了,那必须赶紧找条后路,这夜色此时是最好的保护屏障。

直到见到端坐在书案之后,悠闲自得品着茗茶的顿弱,

郭开慌乱的心,才安定了下来,只要肯见自己,就说明事情并没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

顿弱显然是早有准备,将他对面空着的茶杯斟上,对着郭开做了个请的手势。

“看样子,顿弱大人是早就料到吾会来了。”

郭开从容入座,既然已经知道秦未放弃他,他就有心思去想,这封书信燕太子到底是何意了?

顿弱也没有绕弯子,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直言他也是刚接到新传过来的书信不久,紧接着就叹了口气

“吾王一直视燕太子为好友,不瞒你说,这次燕太子早已向吾王求助,

可是王上为了大局迟迟未能趁其心意,想必是让其心生怨怼了。”

郭开听明白前因后果,对于燕太子此番行为,就有了几分理解,

却也心下觉得燕太子与盛名不符了,“那不知,这书信中所说之事”

顿弱特别大方的向郭开承认,确实赵佾派人接触了赢溪大人,但是他的目的却不是为了投降。

“这位不愧是赵氏宗亲的领头人,一心为了赵国着想,

此次派遣幕僚接触赢大人,是想让其帮忙,一旦王上真的想要灭赵,请其出面帮忙劝阻”

郭开一听,也觉得这才是事情的真相,毕竟郭开可不是傻子,

赵佾对于赵王提出的那些建议指责,到底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大义,他还是分得清的。

就在郭开暗自思索这封信,能否有利用价值时,顿弱却直接露出了此次见面的目的

“朝廷已传来明确旨意,此时并非灭赵的绝佳良机,遂不会再派兵攻打赵国”

听到这,郭开直接松了口气,赵国能不灭,对他来说自然是最好的。

他现在真的可以说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一旦赵国灭了,他可就没有如此的权势了。

谁料顿弱还没有说完,指了指郭开带过来的书信。

“郭大人,您大可借此封信,独占赵王后心腹的位置。

赵佾无论是否真的有异心,由此封书信在他就是有”

燕太子的名声那是真的很好,他的书信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可以让的赵佾无话可说,无词可辩。

郭开心动了,但他仍然迟疑。“可是您之前不是说……”

话还没说完,就被顿弱摇头打断了。“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赵王病重,赵王后掌权,想必对于赵王现在的身体状况,你要比吾更加清楚”

郭开点头,赵王连续两次气急攻心,口吐鲜血,是彻底坏了身子,哪怕这一次好了,也只会大不如往前了。

顿弱知道郭开心动了,笑着冲郭开颔首。

“此乃是绝佳的机会,无论最后赵后是否相信,这都与您这位重新上任的丞相无关,毕竟这一切都是燕太子所言”

郭开明白了,这是秦想要借机除掉赵佾,他自然义不容辞。

第2日天光刚亮,郭开就让燕太子送信的门客,随他一起进宫求见赵王后。

赵王后本就因为赵王倒下,由她支撑全局,而觉得疲惫异常,

好不容易见到停战的曙光,正打算借此机会好生歇息,就被郭开突如其来的求见,打乱了计划。

纵使心生不满,可也明白,郭开向来是个行事周全之人,

若无重大事情,绝不可能如此行事,便立刻命人将郭开带进来。

看着郭开递上来的书信,赵王后不言不语,就连神情都没有丝毫波动,而是直接问郭开,就此有何想法。

郭开是何等聪慧之人,他虽然是想让赵王后相信,可嘴上的话却完全相反。

“他乃是赵国宗亲,启可会背叛赵国,臣看这定是秦设计的反间计,而燕太子恰巧就是那中计之人”

郭开不知道,他说的真的就是事实,可听在燕太子的门人耳中,那就是对他们太子的侮辱了,当下忍不住反驳道。

“吾主子所言之事,乃是其在意外之下亲眼所见,主子也只是如实将事情告知于相丞,赵国不信也罢”

“闭嘴!吾与王后正在商讨,你胡乱插嘴,是不想活了吗?”

赵王后此时却没有再任由郭开发威,而是直接出言阻止。

赵佾之前就一直,对立她的皇儿为太子之事心存不满,

甚至已经有过一次发动政变的不良历史,当时若不是自己这方率先得到消息,

此时谁当权还不一定呢,因此对于燕太子书上所言,还真就信了8分。

赵王后心中已然有了偏向,当即命人将赵佾招进宫来,她要亲自审问。

随即又想到,若是信上所言为真,那李牧必定也是参与的,

遂命人以粮草已备齐为由,将李牧也招进来。

可李牧是谁呀?他征战沙场多年,警惕之心从未因不在战场上而有所懈怠的老将。

尤其是半月前,他找宫里索要粮草时,宫里直接以没有拒绝。

现在只过半月有余,就说粮草准备齐了,这话李牧怎可能会信。

当即就想明白,粮草肯定是骗他进宫的理由,电光火石之间就找了一个,让赵王后不得不放弃他进宫的推辞,拒绝了此次的宣召。

相较于李牧的小心谨慎,赵佾可就没想那么多了,听到粮草已然备齐,立刻欢欣鼓舞的进宫去了。

现下那秦国虽然没有再继续进攻,可他也没有撤兵。

战争随时都有再次打起来的可能,粮草之事乃是事关赵国存亡的大事不可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