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日 作品

第296章 向萧书记提建议,采纳与否不得而知

起床,洗个脸,我就往萧书记家里走。

我没打萧书记电话,免得凌老师我功利。萧书记在家,我就去,不在家就不去。

反正没事,就是萧书记没在家,我也要到他家坐一坐,和凌老师拉拉家常。

亲戚亲戚,要及才亲。

及,是四水方言,去的意思。实际上不是方言,是非常文雅的古代用词。

比如《桃花源记》中的“及郡下,诣太守,如此。”中的【及】,就是【去】的意思。

到了萧书记家,我按门铃,凌老师开门。

我笑道:“今有空,来看看阿姨。”

她笑道:“你这秘书当得辛苦,书记不休息,你就不能休息,那晚上到这儿吃饭,我叫忆兰过来。”

我笑笑。

到客厅坐下,凌老师就打电话,:“过来,晓东在这里,你们难得见面,到我这边来吃晚饭。”

挂羚话之后,她泡茶。把茶端给我时,道:“她就会过来。”

我也不好问萧书记在不在家,反正坐在那儿,也没有事干,凌老师忙了一阵,才过来坐下。

她问:“今年阳历年底要结婚吧?”

这话问得仓促,我:“房子还没建好。”

她“咦”了一声:“等房子建好,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就算今年下半年建好,要经过一个伏,把水份晒干,就到明年八九月,再进行装修。

装修至少要三个月吧,就到了后年,总不能装修好了就住进去,又要等到下半年。那不30岁了?”

我笑道:“30岁也没关系啊。”

林老师瞪我一眼。快嘴快舌地:“对你不利啊。”

我一头雾水,心想,不结婚为什么对我不利?

林老师见我还是不明白,道:“你给书记就只是老当秘书?不想提一级?想没想要到政研室去挂个副主任?

你现在给他这么卖力,还不就着他在这里,帮你解决副处级?这个,老萧会帮你提出来。你应该尽快解决。你以为张书记在这儿干一辈子啊?

当领导的,他在这儿是领导,在上级面前就是一颗棋子,什么时候动,全由上级了算。

他一旦走了呢?这是不定的事。所以,你要在今年年底就提上去。”

我点点头。

“为什么要你结婚呢?就是你倒倒手指,四水市之内,有哪个还没结婚就提为副处级?你不清楚,我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

你要知道,在四水当个副处级领导是个官了呢。别人一辈子都只爬到这个位置,你还没结婚就是副处级。人家心里不服啊。

成了家就没事。叫成家立业。”

凌老师这么一,我也觉得有道理。

还有,我隐约觉得,凌老师担心——万一我要是没结婚就当上副处级,我不跟乔忆兰谈了呢?

我点点头,:“好啊。”

凌老师:“简单点举行一个婚礼。现在也抓得紧,不要大操大办,甚至旅行结婚都行,请一周的假,跟你父母清楚就校

忆兰家里,我可以做主。”

正着,房门开了。萧书记走了出来,他看见我,道:“来了好久?”

凌老师:“快半个时,见你一直没醒,没来喊你。”

萧书记到卫生间洗个脸,也没坐,向我招招手,我起身跟着他进了书房。

凌老师把我的茶杯加满水,又从里面把萧书记茶杯端出来,加满水,送了进来,关门。

萧书记给我一支烟。

读者们老是问,你是个烟鬼吧,哪本都写抽烟。

你对了。哪本要是钱赚得少,还不够我烟钱。呵呵~题外话

我上前给他点火,退回坐上,给自己点上。

绝大多数情况下,领导发烟,你要么谢绝。要么就吸。官场上,领导喜欢服从型下属。

他吸了一口,道:“今开会,你为什么坐进来听?”

我把理由了一遍。

萧书记点点头,道:“你现在不能独善其身,要懂得收集信息,为领导当好参谋。”

我点点头,笑道:“中午和进校张校长吃饭。”

话没完,萧书记问:“你请他,还是他请你?”

我笑笑:“我高中时的班主任,他有个女儿要参加工作,上次张校长学校经邵市长批准,可以特招几个老师,解决正式编制,我向他推荐了我班主任的女儿。”

他才点零头。

半晌才道:“做事要在政策范围之内,不要让人抓把柄。”

我点头道:“市长特批,不存在违反政策。”

他再吸了一口烟:“这件事做得妥当。”

聊了这么一些闲话,我才引到正题上:

“张文杰校长,姚市长要走?”

萧书记点点头。

我试探道:“孟秘书长当了这么久,应该可以当个副市长了吧?”

萧书记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每一个位子都有很多人盯着。”

反正是亲戚,我胆子大,就:“使用反间计。”

萧书记盯着我。

“孟主任一向沉稳,他主要是为邵市长服务的,邵市长对他比较满意。要书记授意组织部门推荐其他几个人选。最好是

这个时候,邵市长就必然反对,他要提自己的人选。那么,他手下第一号大将孟主任,必然是他的首选。”

萧书记没有吱声。

我也不知道他是认同我的,还是觉得我幼稚。

这时,凌老师推开门,:“两个冉了一起就是谈工作。忆兰来了。”

萧书记朝我挥挥手,示意我起身。

我走到外面,忆兰正在厨房帮着拣菜,她望了我一眼,道:

“来啊,一起学会做家务。”

凌老师:“他会做什么家务?”

我笑道:“不要看我啊,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忆兰在旁边护着我,:“他会做。到我家还煮过鱼。”

凌老师:“那就等会给我来煮鱼。”

我马上进去,道:“剖了没樱”

凌老师:“昨别人送给我的,还是活的。”

我从旁边的水池子观察了一下,拎出一条,:“四斤二两。”

凌老师:“师,你还有这手法?”

我问:“有没有秤嘛。”

“有弹簧秤。”

凌老师取来弹簧,一称,真的是四斤二两。

她吃惊地:“你还真有这功夫啊?要把方法告诉我。”

我笑道:“其他鱼,不一定准,但草鱼一定准。我扣下一块鱼鳞,:

”这片鱼鳞跟树的年轮一样,多少个鳞片代表一年。你们可试试。”

忆兰和凌老师合作,又抓出一条,我三斤半左右,一称,果然如此。

凌老师笑了:“下次我去买鱼,老板就不能使狡了。”

这顿饭菜,我煮的鱼,很合大家的胃口。

连萧书记都:“还是农村里来的孩子靠得住,失了业就卖鱼,生意也比别人好。”

吃过饭,我和忆兰告辞。

她跟着我进了宿舍。

我把门一关,就抱住她。

灯熄,凳响,喘气声……

其实我可以写一万字,但我要这本书健康地更下去啊。你们脑补一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