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三百一十章
天气 山里有雨 心情 被打得心态不好了
蒲甘悍勇超想象,
战事焦灼难抽身。
吐蕃再次攻山南,
新宇上奏讲战略。
在这弥漫着硝烟与黄沙的战场上,时间仿佛被战火炙烤得格外漫长。连续十几天,我军秉持着稳扎稳打的战略,一步一步向着蒲甘城逼近。此刻,距离那座承载着胜负关键的蒲甘城,已然不足一百五十里。
一路上,蒲甘军队的主力并未与我们正面交锋,可是那些小股部队却如恼人的蚊蝇,时不时地来侵扰一番。
每当夜幕降临,我军安营扎寨,准备稍作休憩之时,他们便会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而至。
虽然这些偷袭并未对我军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失,但频繁的骚扰,让将士们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身体上的劳累更让人难以忍受。
这一日,忙碌了一整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皇帐。想着今日或许能如往常一样,暂时躲过小股敌军的袭扰,安心睡个好觉。
然而,人还未入眠,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喊杀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宁静。我的心猛地一沉,意识到大事不妙——蒲甘军队竟然夜袭劫营了!
我迅速起身,披上战甲,拿起佩剑,大步走出营帐。只见营地里火光冲天,蒲甘的士兵如潮水般涌入,与我军将士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在夜色中闪烁,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我军将士们从睡梦中惊醒,却没有丝毫慌乱,迅速拿起武器,投入战斗。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武艺,与敌人殊死搏斗。然而,蒲甘军队此次显然是有备而来,攻势异常凶猛。
在混乱中,我看到了火器营的方向火光尤为刺眼。心中暗叫不好,赶忙带领身边的亲卫,向着火器营冲去。等赶到时,只见火器营一片狼藉,许多珍贵的火器物资散落一地,有些甚至已经被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可能是我的甲胄太过显眼了,没有多久就有一群蒲甘的士兵朝我涌来,他们嘴里呜哩哇啦的喊着什么,我大概能猜到是说看到大鱼了。
我拔出佩剑毫无惧色的迎了上去,身边的护卫一个个都冲到了我的前面。我还没和敌军真正的交上手,就听到了高峰的声音“重甲步兵,火速护驾。”
然后,几十个重甲步兵就把我围了起来。高峰则带着其他的重甲冲杀了出去。
经过一夜的激战,蒲甘军队终于退去。看着战场上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一片狼藉的营地,我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虽然我军伤亡不是很大,但火器营的物资损失严重,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二天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蒲甘的军队便来到营地外叫阵。他们在营外大声叫骂,试图激怒我军,让我们仓促出战。
我站在营帐前,望着营外嚣张的敌军,心中冷静而坚定。我知道,此时绝不能冲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虽然我知道他们骂的很脏,但是我听不懂,就可以完全不用管它。
接下来的连续几天,蒲甘的军队每日都会主动前来挑衅。可奇怪的是,我军一旦出营迎战,他们只是敷衍地应付一下,便迅速撤兵。
而当我军主动出击时,他们的反抗才显得较为激烈。这种异常的情况,让我隐隐感觉到不安,我意识到,蒲甘的军队似乎是在故意拖住我军,不让我们抽身。
与此同时,传来消息,多罗刀那边的情况竟与我这边如出一辙。这让我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我不担心蒲甘的军队能吃掉我的军队,我担心的是我的对手可能已经不只是一个蒲甘国了,根据以往的经验,死对头吐蕃应该会出手了。
果然,没过多久,大理王都送来的急报,虽然被我猜到了,但是依旧让我震惊不已。
吐蕃竟然沉兵八万,已经抵达了山南城下。太子戴寿宁紧急命令林墨从四营中再抽调六万人前往山南支援,此刻,林墨的大军已在奔赴山南的路上。而大理王都城内已经没有可调之兵了,唯一能护卫都城的军队就是驻扎在旦当的驻军了。
局势愈发严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我急忙找来俞家兵和秦统、高峰,一同商议如何破局。就在我们陷入沉思,绞尽脑汁想办法时,山南将军谭新宇派人送来奏折。
我迫不及待地展开奏折,只见上面写道:建议林墨大军驻扎之地向南推进一百里,这样既能保护山南的粮道和我军的粮道,还能在侧面保护我军的侧翼。同时,谭新宇还在奏折中立下军令状,他表示这次山南还会和之前一样,虽说艰难,但一定还能守住。
看完奏折,我安心了许多。没有丝毫犹豫,我立马传旨给林墨,让他的驻扎地向南推进一百里,同时让他分兵一万支援谭新宇,毕竟山南不能丢。
在等待林墨回复的过程中,我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焦急万分。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在煎熬。我深知,此刻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这场战争的胜负,也关乎到大理国的生死存亡了。
俞家兵看着我焦急的模样,上前安慰道:“陛下,您也别太着急了。林将军久经沙场,一向沉稳,一定会妥善安排好一切的。”
我微微点头,却依然难掩心中的忧虑:“此次吐蕃来势汹汹,山南局势危急。我们这边又被蒲甘军队拖住,真是腹背受敌啊。”
秦统也皱着眉头说道:“蒲甘军队如此行径,背后必定是吐蕃人的意思。我们一定要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不能再这样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
高峰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依末将之见,我们不妨假意按兵不动,迷惑蒲甘军队。暗中却调集精锐部队,寻找他们的薄弱之处,给予致命一击。”
高峰一个莽夫突然说出这么可行的方案,让我很是吃惊。
我在心中思量了一番后,觉得此计可行,但仍需谨慎布局,或者说适当的加一些东西。
两天后,斥候来报,林墨已经收到旨意,正在按照命令调整部署。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稍感宽慰。
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蒲甘军队依旧在营外叫阵,他们的挑衅声不断传入营地,仿佛在向我们示威。而我军将士们,虽然士气未减,但长时间的战斗和疲惫,也让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倦容。
皇帐内,我让秦统把军队一分为三,一支守营;一支应对突发情况;一直休息。这样能尽可能的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安排好一切后,我走出营帐,看着那些坚守岗位的将士们,我时不时的上前鼓舞几句,巡查了一遍后便又回到了皇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军表面上按兵不动,实则在暗中进行着紧张的筹备。我命令将士们加强营地的防御工事,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深入敌军后方,搜集情报。
而此时,山南战场上的局势也愈发紧张。吐蕃军队对山南城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攻,城墙上的守军顽强抵抗,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鲜血。谭新宇身先士卒,带领着山南将士们浴血奋战,好在山南一直都还在我大理国手中。
林墨的大军在向指定地点推进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了吐蕃小股部队的骚扰和阻击,但林墨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一次次成功击退敌军。终于,林墨的大军抵达了指定地点,并按照命令分兵一万支援谭新宇。
随着林墨大军的到位,山南的局势逐渐得到了稳定。而我这边,经过几日的筹备,也终于摸清了蒲甘军队的部署和弱点。
而我还在等,等火器营的物资补充好了后,我才会再一次主动出击。而这一次出击,我必然要击溃对面的敌军。
看着对面山头的长得茂盛的树木,一旁的俞家兵知道,我又要放火烧山了。唯一不同的,这次烧的是别人家的山,哪怕以后会是我的,但是现在不是,我就不会心疼。
这天晚上,皇帐内烛火摇曳,我和俞家兵、秦统在沙盘上反复演练着这次反击方案,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越早逼近蒲甘城,胜算就越大。
帐外斥候来报:大理王都传来消息。
俞家兵接过通关取出铜管中的纸条递给了我。
我打开一看,还好是太子戴寿宁报平安的常规信件,现在只要后方是稳的,我就能放心大胆的继续打下去。
想来也可笑,原本我自己三令五申要求要把握尺度的一场小规模战役,变成了我大理国举全国之力要灭蒲甘的灭国之战。看来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还是没有打明白啊。
“陛下,火器营的物资已经全数送到了。”高峰快步走进皇帐说道。
“传令下去,明夜火烧敌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