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两家,三家……方长青在心中默默数着,一个晚上的时间,他们马不停蹄地跑了十家,然而收获却少得可怜。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总共收上来的银子,竟然不到一万两。
出发的时候,方长青满怀信心地带了十辆马车,想着即便不能满载而归,至少也能有个不错的收获。
可如今,天亮了,第一辆马车都还没装满银子,更别提后面的九辆了。
如果只是一家两家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还能解释为偶然,是这些人家中确实没有多少余财。
但现在,十家皆是如此,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了。
方长青的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他心中清楚,根本不用再自欺欺人,这些人显然是联合起来给他做了个局。
不,仔细一想,这又何止是给他做局,分明是给陛下做了个局啊!
想到这一点,方长青瞬间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梁上升起,惊得他差点停下了脚步。
现在,还有大半人的家里没去征收银子呢。
如果这些人跟之前去过的那些一样,都不肯乖乖拿出银子,那岂不是意味着,如今的朝廷,竟然没有几个人愿意支持陛下了?
这个念头一旦在方长青脑海中浮现,便如野草般疯狂生长,让他越想越心惊。
不行,此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刻向陛下禀报。方长青顾不上其他,连忙大声下令道:
“来人!”
一声令下,早己在一旁待命的禁军们如听到冲锋号角的战士,迅速上前,整齐划一地喊道:
“大人!”方长青大手一挥,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立即封锁昨夜去过的那些府邸,不许任何人进出。另外,留几个人带着银子随本官进宫,要快!”
“是,大人!”
禁军们领命,士气高昂。
随即,一千禁军除了留下了十个人,剩余的全部如离弦之箭般,朝着那些府邸冲了过去,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犹如密集的战鼓。
方长青也没有丝毫迟疑,带着剩下的人与银子,快马加鞭,朝着宫里疾驰而去。
一路上,风声在耳边呼啸,他的心却愈发沉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陛下得知此事后的表情,还有这背后隐藏的复杂朝局。
半个时辰后。
阳光渐渐洒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然而,在南凌侯府内,气氛却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南凌侯,这位在朝堂上有着一定地位,且属于没有重大事情就可以不上朝的权贵,此刻正坐在自家的会客厅中,一脸期待地等着段天成的到来。
他时不时地朝着门口张望,眼神中满是焦急。
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浓烈。
昨夜,他派去跟随不良人护送银子的人,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如今,段天成也没有按照约定前来,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中悄然滋生,让他坐立不安,手指不自觉地在桌子上敲打着。
然而,更让他慌乱的事情还在后头。
不多时,管家那慌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侯爷,侯爷,不好了,禁军将侯府给围了!”
“什么?”南凌侯顿时一惊,手中的茶杯差点掉落。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这京城之中,在他堂堂南凌侯府前,竟然会有禁军包围,这简首闻所未闻。
“这怎么可能?快,带本侯去看看!”说着,他和管家急匆匆地来到府门口。
果不其然,眼前的景象让南凌侯倒吸一口凉气。
门口密密麻麻全是禁军,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神色冷峻,虎视眈眈地站着,每个人的手扶在刀把之上,散发着浓浓的杀意。
南凌侯心中又惊又怒,他连忙怒斥道:
“本侯乃朝廷官员,看不见这里是南凌侯府吗?尔等这是何意?”
然而,他的怒斥就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人搭理他。
禁军们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一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如同一座座雕像般伫立在那里。
南凌侯眉头紧皱,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见没人搭理他,他心中的不安更盛了,犹如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随后朝着管家说道:
“看好家里,本侯要去面见陛下。”
管家连忙应是,声音中也带着一丝颤抖。
南凌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首接往外面走去。
然而,他一只脚刚跨出大门,两柄长刀便如鬼魅般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寒光闪烁,仿佛在向他宣告着什么。
见到这一幕,南凌侯心中一沉,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
这时候,他心中一个可怕的念头诞生了:他要完了!
这种被禁军包围、无法自由行动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南凌侯一人身上
。
那些正要去上朝的官员们,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他们被拦截在了府中,无法踏出府邸半步。
整个永昌城,仿佛在一夜之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紧张氛围之中!
一场巨大的风暴似乎即将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掀起惊涛骇浪,而这场风暴的中心,便是那看似威严却又暗藏危机的朝廷,还有那位坐在龙椅上,或许还未完全知晓这一切的陛下……
方长青心急如焚地赶回宫中,一路上思绪万千。
他深知此次事件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征收银子的问题,更是关乎朝廷根基、陛下威严的大事。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终于,他抵达了皇宫。
一路小跑,穿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了御书房之外。
他顾不上整理自己略显凌乱的衣衫,便急切地求见陛下。
侍卫通报之后,方长青匆匆进入御书房。
百里中君正坐在龙椅之上,看到方长青如此狼狈的模样,微微皱了皱眉头。
方长青扑通一声跪下,将昨夜征收银子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陛下禀报。
百里中君听着,脸色逐渐变得阴沉起来,眼中瞬间布满了血丝,脸上的青筋暴起,愤怒无比。
“这些人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公然抗旨,这是要造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