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的水下部分经过加固后,露出水面的高度大概有1米,长3米宽2米,如同一座小岛,布满了石头和泥土。
接下来就要建造桥墩的水上部分了。
水上部分建造起来的难度就小了很多,由于由底部的木桩支撑,上面只要用钉子和榫卯结构稍加加固、再在周围围上砖石即可。露出水面的部分,经过夯实、再次加固并且平整后,就像一块巨大的石柱,岿立在水流中。
造好的桥墩长3米宽2米,高出冰面大概五米,要是在丰水期,估计距离会更短一些。
这样的桥墩总共造了四个,与两岸的桥台形成五个距离间隔,而最中间两个桥墩间的距离,则是10米,足够现在部落船只通行。
不过还有船只的桅杆要考虑进去,这个地方,熊木便参考了熊洪的建议,修建一段带有弧度的桥面,从远处看,这座桥就像是一把巨大的弓弯在湖面上。
拱桥的技术难度是有,但总归不算太过复杂。熊洪当初玩过“筷子搭桥”的游戏,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当他在熊巫等族人面前“展露”了一手之后,部落对拱桥的怀疑就打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熊木如同上瘾一般,天天吃饭的时候在研究筷子的摆法。
做好了桥墩,有了拱桥的基础“理论”,铺设桥面就简单了很多。花了快半个月的时间,这座桥在熊洪的期盼下终于顺利完工。
桥梁整体跨度近80米,从部落出发沿着新修建好的道路来到桥梁北岸的桥台上,先上一截坡,坡度不算陡,走上十来米便是宽阔的桥面。
桥面全部由圆木加工制成,从森林里砍伐下来的十来米长的木料,削去树皮简单做个表面碳化后,就被平铺在两个桥墩中间,用榫卯结构固定,就形成了桥面底部。
在这些木料的缝隙里面,又如同造船一般,填充了一些桐油、麻纤维等做成的堵缝材料,防止雨水浸泡降低使用寿命。
每个桥墩上都有一小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些部分是预留做护栏的,桥面铺好之后,利用这些突出部分预留下的木桩,做好了半人多高的护栏,防止行人或者牲口一不小心掉下去。
由于桥面从两边往中间不断弯曲,桥中间的地方高度最高,要是熊罴号这种船只通过的话,差不多不用放倒桅杆就能通过。
而且,为了保护桥面不被风吹日晒,熊洪还让熊木在桥面上方加装木棚,如同盖房屋的屋顶一般,经过这样的设计和定期的维护,熊洪预计桥梁的寿命差不多能用上十来年。
等这座桥用的差不多,部落就应该能发展出更高技术的桥梁了,实在没有发展,把桥墩重新维护一下,还能再用几年。
“这座桥修好之后,南北两岸往来就会方便许多,南岸营地那边也就能获得更多的物资和畜力,明年去南方探索就更简单了。”
熊巫站在桥面上,看着到达对岸的族人正在清理岸边的积雪和树林,感慨地对熊洪说着,“南边那么多土地、树林和矿产,都可以计划去开发了。”
熊洪深以为然,一条几十米宽的河流,放在后世,可能都不算什么阻拦,随随便便浇筑一座混凝土大桥,就足够用上几十年的了。但在这个时代,河流的南北两岸,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北岸的熊部落,这几年发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一条总人口达到3500人的部落带;南岸,依旧是茫茫一片的原始森林和旷野,即便去年冰面探索时开始建造渡口营地,但整个部落的南方,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有了这座桥,明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还是出来干活轻松些,不用面对熊黑那张黑脸。”树杈赶着牛车,车上的砖瓦码放的整整齐齐,在牛的奋力拉动下,缓慢地爬到了桥梁正中,“还好有族长的那卷竹简,不然这事还没完。”
“结束就行,我们也道歉了,熊黑也打过我们,甚至族长的竹简都借给他抄写了,他还有什么不开心的。”
草苗在车后跟着,发现车辆有向后滑动的风险时,需要及时用木头卡住轮子,防止发生更大的危险。
“再说了,下午是不用上课了,可晚上还是要学字啊……”
牛车和驴车爬上斜坡后,行走在桥面上,由于两边围栏的遮挡,让它们看不到外面的视线,所以它们并没有像在码头那样死活不愿意上船,而是如同行走在平地上一样,不到半刻,十几头牛车驴车组成的物资运输队,就全部到达了对岸。
原本造船坊对面的渡口营地,因为有了这座桥,就失去了原先的价值和地位,取而代之的,则是靠近桥梁的临时营地。
这里也将作为探索南方的前沿基地,当然原来的渡口营地地位是下降了,但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这里将作为熊部落本部的一部分。
“本部这座桥建好了,你们也应该积累了一些经验吧?”
宗庙里,熊洪看着兴奋的众人,微微一笑,“那么,在明年春耕前,我希望你们去草部落帮助他们修建好第二座桥梁,这样,草根那边就就能把拿出空地给开垦出来,有足够多的空地去种植麻。”
熊洪的话得到了众人的认可,这次修桥比铸造铜钟简单很多,工艺上也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不过依旧需要族人间的配合,尤其是木工坊和营建坊那边,出力甚多,很多方法和技术也都用到了修桥上。
“我们需要组建一支前往更南方的探索队,等到春耕结束,就要开始行动,相应的计划,你们可以参考前两年我们去寻找白河诸部的过程,”熊洪郑重地和大家说道,“目前暂时由熊大来带领探索的队伍,这个冬天,你们就好好准备一下。”
“是,族长。”
“还有去南方探索的队伍成员,好好挑选一下,要选一些识字多的、会算算术的。”
“好的,族长。”
现在并不是一个建设和探索的好季节,将物资运送到对岸,将桥台附近的营地给简单地制作了出来,族人们便依次返回,南边也恢复到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重新变得万籁俱静——在天气变暖之前,任何无目的的探索都是在拿生命在开玩笑。
明年的探索计划,熊洪有着“一纵一横”的探索路线。
横向的探索,是打算沿着凌河南岸,把靠近各个居住点的地方都给探索清楚,该修桥的修桥,该建立营地的建立营地,并且准备沿着河岸,在河岸的南侧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纵向的探索,则是以横向探索后,选定的几个居住点为临时营地,逐步向南方推进。
北边的气候还是太冷,光是熊部落所在的区域,每年几乎就有五个月的时间处于冰雪覆盖下,更别提更北一些的鹿山和貊林诸部了,真不知道这些人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不过当初熊部落的生存方式,也不难理解,原始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那种无力和渺小的感觉。
熊部落对这种环境已经发展出应对的办法,部落有房屋有炕,也有厚实的裘衣和兽皮、麻布,吃的喝的也都不差,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熊部落比其他部落强大太多。
但来自后世的熊洪知道,未来的成千上万年里,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几乎就集中在华夏母亲河流域,那一片平整的、广阔的土地上。
既然熊部落所在的地方已经有不少部落存在,那毫无疑问,南方的平原地带,肯定也会有很多原始人部落,甚至他们的人口、规模以及生产方式,要比凌河、白河这些部落要更好。
当然,熊洪是不可能放弃现在熊部落的一切,转而带着族人往更南边跑,但不代表不可以对南方去探索和拓展。熊洪相信,即便以后他不在了,以部落现在的发展方式,族人们也会对周边进行开发,而只要开发,就一定会发现更南边的大平原。
毕竟,熊洪已经悄悄地将他所知道的地图给画了出来,在这上面,不仅包括了华夏的地形,还有后世的世界地图——哪些地方有哪些矿产、土地等资源,全部标注在上面。
熊洪的这份包含的信息很多,虽然在他看来只是留给部落的一份“彩蛋”,但对于其他族人来说,太过于神秘莫测。在绘制的时候,有几个族人是知道的,而熊洪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跟他们说了一些大致的情况。
乌青和貊巫两人,就参与到这份地图的绘制中。说是参与,更像是看了一眼,但光是这一眼,就让他们受到极大的震动。
原来在更加遥远的西北方,还有这么大一块土地存在;从东北方向出发,经过一处狭窄的“海峡”,从冰面上过去,就是另外一片陆地,被熊洪标记为“美洲”,据说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如果乘船,往更南方,还有一处巨大的“铁矿”,这处被称为“澳洲”的地方,遍地是铁矿;还有西边、东边……
貊巫将这些信息记在脑海里,虽然终其一生也用不到,但可以流传下去,只要貊部落不消失,这个信息就可以一直传递下去,直到有族人能够去实现——他们对熊洪提供的信息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