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共耕种四万四千亩粟田,另有菽、黍、麻、油菜等作物,加上蔬菜,共计五万余亩田地……”
石雪拿着竹简,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文字,“光是收获的粟籽,今年就已经达到了多石,足够部落食用三年。”
“明年开春,按照部落的要求,会对本部今年耕种土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八千亩土地,进行休耕养地,计划在上面种上菽、绿豆、苜蓿等作物。”
自从去年熊洪提出了轮耕的方法后,部落负责种地的族人,就开始注意到土地里面蕴含的肥力多少,对收成多少的影响,尤其是石雪安排木棍,全力进行堆肥。
“这些休耕的地方,已经确定好在哪里了吗?”
熊洪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麻布材质的地图,上面标注着部落各个村子的大致方位和地形,虽然有些地方只是一个符号,但也能让这些村长们看个明白,各个村子所在的相对位置,大概在什么地方。
“确定了,就是部落最早耕种的围墙南岸、以及东岸的一部分区域,其中有一半是土丘农耕区。”
“嗯,该休耕就休耕,土地里的养分越多,来年长出的庄稼也就越多,”熊洪点点头,部落的饮食结构也趋于合理,族人对各种食物的吸收利用率也提高很多,尤其是今年是个丰收之年,积粟甚多,明年有条件进行休耕。
“另外,在草部落南岸、本部南岸以及草部落周围的几个村子的附近,都发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空地,只要稍加清理,就可以用来种植麻,为部落提供麻皮……”
“而且,部落其他的作物,也可以在这些地方种植,这样就不会影响粟田的数量。”
去年集议就规定了,每一个村子的村长可以连续当三年,三年之后再重新选择。但不管有没有可能继续当村长,大家对田地里生长的作物还是很重视的。
在座的族长们都认真地听着石雪的汇报,这些内容是对各个村子的情况进行详细查探后才得出的结果,而且对每个村子的现状都有提到,就可以跟其他村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就能发现自己村子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比如耕地面积,同样是相同的人口和耕牛,两个村子的耕地面积居然能相差到两三成;而种植同样面积的粟,收获下来的粟籽重量也能有一两成甚至更多的差距——熊洪特意让石雪在汇报的时候,不要光汇报总体的情况,还要将各个村子的耕地和收获分别进行计算,得出一些他想要的数据。
通过这些数据,就能看到,有些村长对种植很是重视,比如土村和水村,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亩产量居然直逼本部,达到了本部亩产量的九成以上;而有些村子,虽然面积很大,但平均算下来,亩产量只有本部的七八成。
这也是熊洪为什么宁愿减少本部耕种面积,转而加大对各村农耕种植支持力度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与其盲目地扩大耕种面积,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还不如精耕细作,努力提升亩产量。
亩产量,一亩地能够出产多少粟籽,在土地肥力、水热条件、耕种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完全取决于族人的田间管理是否有效。
听着石雪的汇报,虽然收获了四万多石的粮食,但听到每个村子单独的数字,他却开心不起来,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这么多村子,这么多土地,如果按照本部这边平均亩产110斤的产量,就算有些田地遭受到野生动物的破坏,那收成也差不多在石左右。
可今年收获了多少?石,足足少了至少3500石,也就是35万斤!
这35万斤粟籽,按照一人一天两斤的量,足够200人吃上2年!
可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听到石雪的汇报,熊巫以及各个村长也都明白了过来,这些“消失”的粮食,差不多要种三千亩才能得到。
原先以为亩产多一点少一点影响不大,可能一亩地也就差个10斤左右,但在部落这么大种植面积的基数上,这个数量就非常恐怖了,熊部落前两年的收成也没有今年“消失”掉的粮食多。
当然,按照部落最好的土地来进行衡量,有一些不公平,很多土地的肥力还达不到亩产110-120斤的标准,不过熊洪还是想让族人们尤其是村长们意识到,种地不是玩闹,你不认真对待土地,土地也就不认真对待你。
不比较不知道,得知差距这么多的村长们,也都沉默了下来。
今年再种地,的确要好好提升一下亩产量了,别的不说,每亩就算提升个5斤,一千亩也有5000斤了,可要是获得这5000斤,还要再种50多亩地,这不就增加了族人的劳动成本吗?
熊洪见大家都陷入了思考,也就放心不少,只要都重视田间管理,今年收成不会差的。
“熊石,你刚刚说的这些麻田,确定没有跟粟田重合吧?”
熊巫感觉氛围有些凝重,趁着石雪停顿下来,看向熊石,再次确认到,“麻田的种植子虽然也要扩大,但不能以减少农田为方式,今年部落的耕种总面积,还是在四万亩左右,本部这里只会种植一万五千亩,剩下的亩数,只能由你们各个村子来承担、分配。”
“明白了,大巫师,这些麻田并没有与农田重合,几乎都是沿着凌河南岸寻找的新地点。”
石雪点点头,向旁边的熊石说了一句,对方又快速地拿出了一卷竹简递给她,“这里是我们对各个村子种植面积的规划,大家可以在达到这些要求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再开垦一些出来,只要不影响对现有耕地的田间管理即可。”
对于各个村子明年的粟田种植,其实熊洪也有一定的了解。
去年沿着凌河对各个部落以及凌河沿岸进行“视察”,对沿途能够作为“后备”耕地进行开发的地方都做过标记,而这些地点,除了一些实在太远、或者目前交通不便的地方,剩下的相关材料,都交由石雪所负责的农耕队,给各个村长安排了下去。
“当然,一些原材料的种植,也需要扩大面积,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麻和油菜。”
熊石接过石雪的话,将这个话题也抛了出来,反正这也是属于他们农业种植的任务,自然需要跟各个村子说清楚。
各个村子的人口数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族长重视田间管理提升亩产量的现在,明年各个村子需要新开垦的粟田并不算多,种植一些其他作物难度也不大,相比于今年,任务就轻松了很多。
“对于各个村子要种植的田亩,我们根据各个村子的土地数量和人口,进行了一些分配:本部这里,至少需要种植粟田一万五千亩,油菜三千亩;水村种植粟田四千亩,菽一千亩……”
在座的村长们双手运转如飞,纸张上面的炭笔正快速地记录着,这些分配下来的任务,是部落规定的,不容许减少,除非能有充分的理由,但对这些村长而言,耕地只会多,不会少。
今年收获的粮食就堆放在粮仓里,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族人,都知道要好好种地。
“……以上就是部落30个村子、营地的种植分配,如果有什么问题,大家尽管提。”
石雪说完,向熊洪和大巫师以及族人们行了一礼,便回到座位上坐下,等待着其他村长们的提问。
“族长、大巫师,”草根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同样向大家行了一礼,“石雪队长对种植任务的分配,我村无异议,但麻田的种植,需要更多的工具和人手,否则仅凭草村的七十一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在刚刚石雪的分配计划中,草村共分到了种植一千亩粟田和一千五百亩麻田的任务,粟田倒没有什么问题,今年也差不多这个面积,日间管理起来也不算太麻烦。
但麻田就很棘手了,相当于在如今五百亩的基础上翻了两番,虽然部落给他选定了种植的地点,相对好开垦;又准备春耕前就去帮忙架桥,便利两岸交流。
但人手、畜力和工具着实不够,所以听到这些,草根立马提出了意见。
“我们是这样计划的,本部这边会组建十支耕种队,春耕之前,就会到各个村子进行支援,而耕牛、犁铧这些农具早就准备好了,开垦农田应该会很快。”
熊石看着草根解释道,“还有就是田间管理上,在秋收之前,这些耕种队伍,也会分到各个村子进行协助。”
“关于各个村子的人口问题,春耕后,熊皮和羽落那边会送一批新加入部落的族人到本部这边,到时候经过一个月的适应,等到夏天的时候,就会把他们分到各个村子里去。”
熊洪开口,瞬间就吸引了族人们的注意力,昨天才收到羽落他们的传讯,故而石雪他们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又有近300名族人加入进来,算上之前的200多人,明年春耕前能够带回来的族人,应该能缓解你们各个村子的种植压力了。”
听到熊皮他们取得的“成果”,各个村长们都非常开心,在以前食物匮乏的时候,部落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消耗,过多的人口是一种非常大的负担;但现在看来,各个村子只会觉得人口太少,不管是种地还是养殖,没有充足的人口,活都没人去干。
熊洪接下来两年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壮大各个村子,首先就是每个村子的人口要达到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