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教文字的五册竹简不同,数术的内容就少了很多,只有两个部分。
但相比之下却更难。
数术册分为计算和图形两种。
计算分为两册,第一册识数和加减,学完后能掌握千位以内的加减;第二册则是百位以内的乘除以及各单位的换算了,到这里,就已经能看出来一个族人是不是有学习的天赋了。按照族长所说,什么都可以骗人,但数术不会,不会就是不会。
哪怕是熊部落,能够完全掌握第二册知识并运用的,也只有两百来人,而大部分队长或者工坊的负责人,包括各个村长,都必须要求掌握第二册。
其实在计算上还有更高一级的,就是用于生活应用上。
里面主要是题目和解法,比如“熊山至白骨洞共三百五十余里,今有一车日行三十里,几日可达?每日消耗草料一石,需带草料几许?”,亦或者“熊木解木,树干径二尺长三丈,今日造船需一寸厚一尺宽、两寸厚半尺宽方木各五十,问需树干几许?如何解法方能最省木料?如何解法方能最省人力?”
这种偏应用的,别说是熊巫了,哪怕是熊洪,也得好好地打一打草稿,仔细地算上一遍。所以这卷书册,基本上能看懂的寥寥无几,熊洪当初编好之后,便一直放在那边吃灰,只有熊木曾“自不量力”地看过一眼,随后便败退而回。
图形则记录在木板上,主要是一些常见的图案以及计算方法,给族人们灌输一些基本的几何定义,如角度、形状以及面积周长的计算等。
“这些教册,可都是部落长老们辛苦整理出来的,数量很少,字刻起来也非常麻烦,刻错了还要削去重刻,故而能给你们的,也只有十份。”
桐根等人看到这些竹简,全都收起了轻松的表情,连忙站起来,一脸郑重。
他们轻轻地抚摸着桌子上的书册,麻绳捆扎着一卷卷的竹简,静静地被放在桌子上。
虽然他们现在也只能看得懂第一册和第二册的部分内容,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宝贵。在部落内部沟通,有时也要通过手脚比划,更别提与其他部落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这其中有多不便,他们是非常清楚的。
“大巫师,这……太感谢了,”桐根等人郑重地向熊巫行了一礼,又转过身向站在一旁的熊祀行了一礼。
“十份已经足够了,我们这些人也算学了不少,这次回去,也会带着族人来刻写,”桐根感激地说着,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第二册,而这些字词,他们好歹也学过一些。
“我会让族人们好好学的,学会后就多刻上一些,等我回归先祖后,让这些竹简跟着我一同埋于地下,让先祖们也看一看……”
“不过空白的竹简,还希望熊部落能提供一些。”
竹简的制作并不容易,熊部落也是在发明了手工钻,发现了竹片蒸煮变软可以被重物压平整后,才将竹片的“成本”给降了下来。而对于这些部落来说,什么工具都没有,靠石刀一点点地磨,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做成一册。
“这个好办,我们会额外给你们提供200卷,如何分配,你们就自行商量吧。”
……
“船板之间的缝隙,都填上艌缝材料了吧?”
熊木最近很多事情要做,这几天白天在造船坊忙着修补船只和制作新船,晚上还要回到围墙改进造纸,几乎连睡觉的时间都没。
要不是熊巫看着他太过劳累强制让他休息,他真的可以通宵地干。
“好了,熊木叔,每条缝我都检查了一遍,全部填好。”
一脸稚嫩的熊八,拿着工具从船底钻了出来,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叔,这条船什么时候下水啊?”
“等明天再检查一遍,刷上一层桐油晾干就可以了,后天差不多就能下水。”
“那正好赶上水鱼叔他们去白骨洞营地了。”
“没错,这条船本来就是给他们运送物资去白骨洞营地准备的。”
造船坊的工作台上,停放着两艘还没有完全制造好的船只。由于木材的充足和桐油的补充,再加上工匠的经验丰富起来,造船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这次同时建造两艘船,虽然一开始有些忙乱,但经过熊木的合理安排后,建造的速度居然并不慢,相应地,质量也要比之前的要好上一些。甚至在这两艘船上,已经开始尝试在船身中部的桅杆上搭配横木,装备并训练布帆了。
由于桐根等人要走水陆回去,熊巫便让熊木加快了造船的速度,用来装载更多的族人和物资。
算上现在投入使用的三艘,再加上新下水没几天的一艘,还有即将下水的两艘,整个部落共有船只六艘,一次性最低都可装载六万多斤的物资。
“粟米两万斤、族人230人、食盐1000斤……”
熊木看着熊巫送过来的竹简,仔细跟运送过来的物资逐一核对,每核对完一项,便在后面划道印记,看下一项。
“没错,所有的物资都在这里,等后天船只下水,一并装载上去。”
“好的熊木长老。”旁边的族人接过竹简,转身向仓库走去,这么多东西要装载,需要提前准备好。
经过对船只操纵性的改良,每艘船从原来的需要至少十六人,变成了只需要十二人,况且为了这次回去的能更快一点,已经有不少白河诸部的族人在这里练习划桨了。
“这次运送,人口非常多,你们一定要小心一些,”熊巫跟几个船长们仔细地叮嘱着,“速度可以稍微慢一些,如果遇到危险,及时靠岸,并告诉旁边的船。”
“知道了,大巫师。”
除了几个月前流灰的船只沉到水里之外,部落船队发生的最大事故,也不过是船缝间漏水。而且凌河既不宽敞也不湍急,船只行驶在上面,就如同在平地上一样。
站在码头处,熊巫看着忙碌的桐根等人,装载着要带回去的物资和工具,内心非常感慨。
今年以前,部落可组织不起来这么大规模的队伍,尤其是物资运送,一下运送近4万斤的物资,光车辆就得从这里排到围墙。哪像现在这么简单,几艘船只就把一切都装完了。
230多人,分别乘坐六艘船,再加上船员和一些物资,显得很是拥挤,好在这些船只的“乘客”和船员,并不需要住在船上,到夜晚的时候都会停靠在岸边休息,白天就轮换着划桨,速度肯定不会慢。
“好了,点燃篝火吧,”熊巫向旁边的熊祀点点头,后者将火把放到堆好的木柴堆上,穿着祭祀服装的巫们,则围成一圈,为即将远行的族人们祈求平安。
桐根带着族人们穿过由柳木搭成的木门,每人喝了一口温水,便登上船只,按照分好的位置坐好,等待开船。
一声鼓响。
“起锚,开船~”
“起锚,开船~”
水鱼向栈桥上的熊巫挥了挥手,船只两侧的桨手在船头族人的指挥下,按照相同的动作划着桨,熊罴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后,速度也渐渐地快了起来,飞速地驶离出熊巫的视线,只在河面上留下一条晃动的波纹,然后是熊山号、凌河号……
随着最后一艘船消失在视线里,熊巫也放下了挥舞着的手臂……
“大巫师,等水鱼他们再回来,差不多就要开始结冰了,”熊木来到熊巫旁边,打断了他的思绪,“到时候正好把这几艘船都给放到船坞里,趁着冬季重新修补一番。”
“嗯,这些事你们安排就可以,需要什么材料,跟我说。”
……
“芦花,你看那边!”
熊洪的队伍已经经过了沼泽区营地,按照部落的划分,此时已经进入了熊部落的领地范围,而随着越来越靠近熊部落,道路两侧的风景也与原始粗犷的风格大不相同。
沿着道路,两侧的一些空地上有很多人工建设的痕迹,比如刚刚经过一处驿站,芦花等人就看到了一片“奇怪”的树林,明显与那种山野中自然生长的树木不同,不仅树木的大小相似,就连互相之间的距离、间隔,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十分整齐。
“那里是我们部落的果林,今年春天才刚刚栽下,我还亲手栽过几棵呢!”
看着芦花等人好奇的眼神,跟在她们旁边的水泥非常自豪,这些果树,是在春耕前水草带着他们从周围的树林里一棵棵地挖来的,费了好长时间,而且全部都是一些生长了一两年的小树苗,虽然此时依旧矮小,但相信用不了几年,都能长成部落那边,结出累累硕果的果林。
几年前熊洪有意识地移栽果树,今年秋天的时候,已经初具成效,部分果树挂果收获,族人们这才发觉,原来种植不仅包括种庄稼,也包括种植果树。
而水草去年就发现了这种移栽的办法,也有样学样,趁着春耕前空闲的一段时间,移栽了一两百棵果树,并且栽种到了这里。
并且为了保证存活,每棵树之间的距离还非常远,所以从远处看去,很大的一片。
“真厉害,”槐叶也不禁感叹道,“这样再过几年,你们就不用再去山上找野果了。”
“那是,实话告诉你,本部那边,今年已经收获了不少柿子,柿饼吃过没?熊灶他们已经在做了,今年应该会存下来不少,到时候我问水草叔要几块给你们尝尝。”
“好啊好啊,柿子我们只吃过那种软软的,还没见过柿饼呢。”
“好,别说柿饼了,还有更多好吃的,到时候都给你们要一点,让你们好好尝一尝。”
熊部落的一切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族人们都非常好奇,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少年天性,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而在一声声的惊叹和夸赞中,水泥已经无法自拔,恨不得将熊部落的好东西都带她们去看一看、尝一尝。
“那里又是什么?”
芦花指着一大片翻过的土地,好奇地问道。
“那是水村今年种的地,现在秋收后,都需要翻一遍,不然明年就来不及种了。”水泥看着泥土上寻觅虫子的小鸟,顿时也感觉温暖起来,他的部落,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