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91章 多了一亩自留地

第91章多了一亩自留地

“方家哥哥,那我先走了,等有空了再来找你耍。”

盘莲和阿哥阿姐们挑着种子,踏上了归途。

他们这一天也怪辛苦的,早上天不亮就出发,等回到寨子里差不多要到傍晚时分了。

队里下午就分了肉,方平和育种小组的成员比别的社员要多一些,但没谁有意见。

等过两天分口粮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别的社员平均分到手500斤稻谷,育种小组的其他成员就有700斤,而方唯一个人就有1000斤。

郑先发本来还想多分一些给方唯的,只不过现在不能搞的太过分,奖励还是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得悠着点。

要不然很容易被人诟病。

所有的队干部都觉得亏待了“小秀才”,人家辛辛苦苦搞出了【南光一号】和【农垦58】两种优秀的稻种,结果也没落到多少好处。

说实话,连很多社员都看不下去。

最后队里决定,年底分配的时候,给方唯多分500元,并在山脚下给他重新划分了一亩自留地。

这块地属于坡地,但土地肥沃,无论是种菜、种黄豆、种生、种糯米都行。

这属于集体的决定,所有队干部都签字画押了的。

紧接着,试验田和大田都开始忙着种植晚稻,其他的工作都暂时放到了一边。

直到夏种工作结束,队里的统计数据才出来。

前段时间一共换出去了17000斤稻种,换回来17万斤稻谷。谷仓里原本还剩下6万斤稻谷,加一起就是23万斤。

这还没算夏收的收成。

夏收有9万余斤稻谷,当做种子换出去了17000斤,队里留种8000斤,还剩下6万5千斤。

“所以,我们现在一共有29.5万斤稻谷。除去交公粮和征购的3万斤、口粮8.5万斤,剩下的18万斤稻谷怎么处理”

20亩试验田全部种植了【农垦58】粳稻,大田则继续种植【南光一号】。

忙完夏种,郑先发把队干部以及方唯叫过来开会,商量剩余稻谷的处理事宜。

“去年剩下的稻谷都卖了吧,队里也需要钱啊。”

“今年多买一些煤炭回来,咱们可以和煤矿商量,用稻子换。”

“明年可以多养一些鸭子,还可以增加一些猪崽。”

大家议论纷纷,总之一句话,就是多钱,不能留这么多的稻谷在谷仓里。

方唯没怎么说话,经过去年的暴富,今年大家的心态好多了,出的主意都挺靠谱。

“小秀才,你怎么不吱声说说你的想法。”

方唯不想发言,郑先发却点了他的名。

“今后粮食生产这一块会越来越好,咱们是应该重视一下副业了。养鸭子、养猪都很好,但规模做不大。

我的意见是提高黄豆的产量、挖掘烤烟的潜力,尝试发展经济林。经济林,我打算改良油茶树、移栽野生板栗。”

方唯说了一下自己今后的计划,目前两种稻种的产量都很难提升,所以也不需要继续培育,按照平常种植就行。

按照轮耕原则,5亩坡地试验田种植了烤烟,同时,队里开始大面积种植黄豆。

林地这边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油茶树苗和板栗树苗。

方文书认真记录了大家的发言,郑先发随后宣布散会。

第二天。

趁着空闲,方平去了山谷,而方唯则去了队里新给她的自留地(坡地)。

他之前就想好了,可以在这边种植糯米。

【一片不错的坡地,评价良好。】

【你是否将这片地指定为种植区】

不出意料,这一亩坡地可以进行归属指定。

这还有啥好犹豫的,必须要指定呀。

【归属土地】【农田】【种植区】

【区域面积:20000平方米】

【区域等级:(7级,0\10000)】

【区域属性:耐旱、抗涝、抗病虫害、加速生长、增产增收】

【在此区域内种植,全属性额外增加70%】

很难得,方唯终于拥有了第二块归属自己的【种植区】。

在这一亩地当中种植作物,额外属性加持可以达到70%,对他来说总归是会有大用的。

“三哥,我们来了。”

方唯在坡地这边等了一会,邓元恩驾驶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的跑了过来。

拖拉机在他附近停下,郑虎等人跳下了车。

今天方唯准备翻地,郑虎等人知道后主动请缨,过来帮忙。

有拖拉机就是不一样,以前需要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现在对于拖拉机来说,只不过是个把小时的事儿。

邓元恩翻好地,又去拉了一趟肥料过来,就驾驶拖拉机离开。今儿的事情虽然是队长默许的,也不能太显眼不是

很快,大家完成了施肥工作。

这是基肥,回头等种植的时候,还需要根据情况追肥。

晚上。

小伙伴们去方唯那边喝了一顿酒,田桂帮忙做了几道菜,米饭管够。

“大哥家的红薯酒就是好喝,三哥,今年不种些红薯年底好酿酒。”

郑虎很喜欢红薯酒的滋味,然后就说起了红薯。

现在村里种植的红薯数量少了,但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些。多年养成的习惯一下子很难改掉,就连田桂早上也常常煮红薯粥。

方唯倒不介意,只要不是顿顿吃红薯就行。

“要种的,我大哥那边就准备种一些,应该够了。”

方唯是打算在另一块自留地里种一些红薯,红薯亩产能达到4000斤以上,就算一分地收获400斤红薯,干啥不够

坡地这边有一条现成的水渠,灌溉也算方便,水源就是他前两年配合打井队打出来的那口井。

他只需要从水渠边上开一条灌溉渠就行,也就十来米的距离。

吃饱喝足之后,他和小伙伴说了此事,郑虎等人都答应回头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等到了日子,大家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落实了灌溉的问题。

一周后,方唯便安心的开始播种。

方平忙完了山谷那边的事情,也过来帮忙。

一亩地而已,兄弟两人很快完成了种植,等着秋收就行。

匆匆数日。

又到了交公粮的日子。

队里添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恨不能装了再装,麻袋摞得高高的,方唯看着都揪心。

所有的牛车、板车也全部出动,上午就赶到了公社。方唯和育种小组的成员也都来了,这种事没有例外,壮劳力都要参加。

半大小子们差不多逐渐成年,完全够得上壮劳力的标准。

“三哥,交完粮咱们去供销社看看,顺便买点东西,怎么样”

郑虎的提议得到了小伙伴们的支持,方唯也笑着点了点头。

他还真需要买一些零碎,既然来了一趟,就买了吧。

大家不敢走开,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等了半天的功夫,终于轮到他们交粮了。

检验员拿着抽检工具慢腾腾的走过来,随后用工具插进了一袋麻袋里,抽出来的时候,中空的管子里面就有一些稻谷。

郑先发赶紧走上前,往那人的口袋里面塞了两包纸烟。

说不上这种风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检验员是要给粮食定级的,说你合格就合格,说不合格就不合格,大家都得小心翼翼的伺候。

检验员看了一眼自己的口袋,没说什么。

通过肉眼观察、用手捏、用嘴巴尝,给了一级稻谷的定级。

“你拿着检验单去交粮吧。”

那人很快开具了单据,交给了郑先发。

实际上郑先发不给他纸烟,他也会公事公办的。

谁不知道下塘大队二队在领导们的心目中都挂了号,为难对方岂不是为难自己

没人会这么傻。

但郑先发很客气,一见面就塞了两包烟,他也就心安理得的收了。

交公粮、交征购粮,然后才去了卖了议价粮。

交公粮是义务,相当于纳税,没有一分钱的。征购粮要给钱,但价格比较低,议价粮的价格要高不少。

队里卖了差不多6万斤稻谷,增加了4325.58元的收入。

稍后,郑先发给了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谁要买什么东西赶紧去,一个小时之后集合回家。

方唯和郑虎等人去供销社转了转,几乎每个人都买了一些小东西。

等他们回到车队的时候,看到郑先发正和唐泽在说话。

“唐书记”

唐泽看到方唯,笑着招了招手。

方唯走上前和对方打了声招呼,然后静等着对方说话。

“过两天县里要召开夏收工作表彰大会,你被评为了公社的优秀社员以及育种工作先进个人。

到时候你跟着郑队长去参加会议,不许请假。”

唐泽看着眼前这张年轻英俊的面庞,忍不住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这小子应该读高中、上大学,或许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不过现在这样也挺好,年轻人只要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毅力,在哪个岗位不能发光发热

【南光一号】在瑶岭公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震惊了县里。

唐泽将各项数据如实上报,县领导看过之后很激动,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表彰大会。

“好的,我会按时参加会议的。”

方唯点点头,这种事轮不到他有意见,上面怎么安排他服从安排就是了。

唐泽随即转身离开,他手里还有一堆事。

郑先发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就招呼车队返程。他和方唯坐在拖拉机的后车厢里,浑身都在抖,但还是觉得很畅快。

“队长,县里没给咱们队一个集体荣誉”

方唯以为需要大声说话对方才能听到,不过他显然低估了郑先发的听力,人家早就锻炼出了“顺风耳”的绝技。

别说是坐在拖拉机上,就是坐在打铁铺子里,随便说句话他都能听到。

方唯的这句问话恰好搔到了他的痒处,郑先发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怎么没有咱们二队被评为了先进集体,听唐书记说,以后还会给咱们一块【育种示范基地】的牌子。”

郑先发那叫一个得意,他虽然没有亲自参与育种工作,但队里的哪一项工作不是在他的领导之下

更何况他的确给了育种小组全面的支持。

方唯暗暗的叹了一口气,他其实不想挂什么牌子。

挂了牌子就意味着队里往后不得安宁,示范基地嘛,学习交流、人来人往,他并不喜欢。

但方唯同时也很清楚,除非自己什么都不做,只要做出了成绩,有些事就很难避免。

一路说说笑笑的回到了队里,方唯赶紧回家冲了个澡。

这一天下来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搜味儿。

“满满,我抓了一些鳅鱼,晚上咱们吃【鳅鱼烧豆腐】。”

方涛放暑假了,这一年家里的说是有所改善,孩子的个头窜了一大截。

在农村,这么大的孩子能做很多事情,割禾的时候都要跟在大人后面捡稻谷。

至于摸鱼、摸泥鳅、摸黄鳝,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方涛看到小叔从外面进来,便赶紧上前表功。

“满满,还有我,我帮哥哥提了篓子的。”

方婷婷也不甘示弱,她最怕被小叔忽视,不能总让哥哥一个人出风头。

方唯不禁乐了,摸摸了婷婷的头顶,然后拿出来一包爆米和几块硬,给了两个小家伙。

兄妹俩欢呼一声,拿着东西就跑进了里屋。趁着田桂没看到,赶紧吃,要不然会被抢走锁紧柜子里的。

“老三,之前在公社,唐书记同你讲么子”

方平冲完澡,泡了一壶茶来到堂屋,一见三弟就好奇的问道。

当时大家都没往跟前凑,离得挺远,压根没听到唐泽和郑先发、方唯之间的对话。

方唯便实话实说,说了要去县里参加表彰大会的事情。

“那咱们在山谷里种地可得小心了,万一被人发现,对你的影响不好。”

方平明白“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这又是奖励又是表彰的,难免会被人嫉妒。

所以她有点担心山谷里的那一亩地,自己倒无所谓,因此影响到三弟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等种完这一季黄豆,咱们停一停,看看风向再说。”

方唯深以为然,现在家里的粮食足够吃,自留地又多了一亩地,山谷里的那块地就没那么重要了。

人在吃不饱的时候什么风险都愿意承担,一旦能吃饱,考虑的问题就会更多一些。

方平点点头,认可了三弟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