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这么长时间,方唯也打算歇一歇了。
每天除了去大队部看文件、拿报纸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继续撰写“杂交水稻育种手册”。
这本手册他已经陆陆续续写了好几年了,删删改改,有时候还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一直都没有完本。
可能是他现在露面的次数少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支书的权威越来越重。
就连和他已经比较熟悉的于浩、姜霞和楚琳琳,现在见了他都有点打怵。
主要还是因为方唯的地位变化,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还有就是他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威望却越来越高。
屋里。
方唯停下了手中的笔,将手稿收了起来。
然后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起身走到了院子里。
阿公不在家,显然去到了关崇阳那边聊天,阿姐也出去了,只有两条猎狗跑了过来。
他随即去拿了一些吃食喂给了两条狗,这两条猎狗已经过了壮年,状态看起来依然不错。
喂了狗,方唯便走了出去。
“支书,出去啊”
村里还挺热闹,姜霞和楚琳琳带着部份知青,正在村里道路的两边移栽草。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柏油路清扫的干干净净,社员们的房屋周围栽种了各色各样的树木,路两边种上了草。
污水和垃圾根本看不见,村里修了暗渠排水,垃圾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现在农村没什么塑料制品,一些易燃的垃圾在烧火做饭的时候直接烧了从而化作了灰烬。厨余垃圾每天都有人收集,然后送去了堆肥场。
方唯一路走来,不停的有知情和他招呼,他都一一做了回应。
对于二队的这些知青,他还感到很满意的。
这些年轻人经常会组织义务劳动,村里环境的改变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只是,这些知青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面临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像婚恋,他们几乎不可能和当地的社员结合,所以知青找知青就成为必然。但知青在农村没有根基、结婚之后的条件会艰苦一些,也对回城不利。
最近倒是有部分招工名额,县里戴帽子分配下来,给了下塘大队两个名额。
这种事不归郑虎管,名额刚到队部,方唯还没想好该怎么处理。
招工回城,对于知青来说,是关系到今后命运的问题,他必须要慎重。
方唯不紧不慢的朝着大队部走去,他准备去看看新送来的文件和报纸,顺便考虑一下这个招工名额的分配问题。
来到队部,他先看了当天送来的文件,然后召集郑虎等人开会。
“事情就是这样的,两个招工名额,大家有什么建议”
这次招工不是当地企业来招工,而是衡州铅锌矿场要在县里招收30名工人,主要就是为了解决知青的工作问题。
各大队要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上报公社,公社经过审查后,将符合要求的人员名单交给招工单位。
这份名单基本上是最终名单,只要通过招工单位的政审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场工人。
“大队12个生产队,可招工名额就两个,怎么分配”
“那还不好办,先让各个生产队挑选,然后每个生产队只能上报一个人,全大队就是12个知青。
然后咱们从12个知青里面选出两个人报到公社,不就行了”
大家议论了一会,便拿出了解决方案。
方唯点点头,然后让高文书去下发通知。
因为名额不够,可以想象竞争会很激烈,但大队也没有办法,只能抱着优中选优的态度进行挑选。
通知下发到二队,整个知青组都炸锅了。
“琳琳,好可惜哦,人家这次是招收下井的矿工,没咱们的份儿。”
姜霞整个人都蔫了,由于工种的关系,她和楚琳琳都没希望。
二人索性也没有报名,没必要浪费感情。
“再等等吧,我总觉得以后像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你说不定还能回省城呢,别急嘛。”
楚琳琳就要淡定得多,她家里的子女多,生活条件不太好,从生活上来说还不如待在农村呢。
而且她总觉得上面不会让大家一辈子留在农村,总有回去的那一天。
最开始的机会不一定好,说不定到了后面还会有更好的机会。
她不急,可有很多人都开始急红眼了。
晚上。
方唯刚吃完饭,谢旺就点头哈腰的走进了屋里。
谢旺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在育林队干得不错,收入也上来了。之前的欠账早已还清,婆娘还给她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谢旺,你这是做么子”
方唯注意到谢旺的手里还提了不少东西,招呼对方过来坐下,然后问了一句。
“支书,没啥好东西,是自家晒的小河虾,用来下酒还是蛮不错的。我有个事想求你,杜为民这小子一贯表现很好,这不有两个招工名额吗他想去。”
谢旺哼哼唧唧半天,才说明了来意。
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育林队的一个知青来求情。
这个杜为民方唯知道,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平时和谢旺的关系很好。
“谢旺,这事儿你得找赵队长,我不管具体的事情。小河虾我收下了,莲,给谢旺拿一些干笋,让他回去尝尝鲜。”
方唯目前还兼着二队的队长一职,但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由赵金生负责。
而且这个忙他没办法帮,队里的知青绝大部分都是好样的,给谁不给谁都会让他难做。
所以这个事还得靠全体社员评议,优中选优,他不可能一言而决。
盘莲随后把谢旺带来的小河虾收了起来,又给对方装了一袋子瑶寨产的干笋。
谢旺见到这种情况,只好叹了一口气离去。
接下来,不断有人上门来找方唯。知青自己出面的不多,大都是托了人前来说情,甚至连罗工、高青山都来过。
好在各队的社员评议随即展开,方唯这边才清静了下来。
二队这边在评议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很多社员都推选于浩,结果于浩主动让出了这个名额。梁雪琴都快生了,他一个人去衡州上班,以后她们母子(女)咋办
这就是大多数知青不愿意这么早结婚的原因所在,一旦结了婚就有了拖累,真有回城的机会,选择起来很难啊。
于浩算是有良心的,不讲良心的拍屁股就走,以后这段婚姻能不能存续下去都是个问题。
最终,二队是杜为民胜出,和其他11个候选人在大队再进行竞争。
大队这边是采取队干部投票的办法,方唯主持评选,他一个人拥有两票。胜利者是二队的杜为民和一队的一名知青。
方唯随即把两人报到了公社,没过多久,杜为民就打起背包去了矿山。
杜为民走了以后,整个知青组都消沉了几天。好在各队都有预案,及时派人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知青们很快就恢复了原先的状态。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们好好干活、努力学习,以后像这样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方唯亲自来到了二队的知青宿舍,和大家谈心。
他是支书,做思想工作是他的本职工作,而且他的口才本来就好,所以更能打动人心。
“支书,你能保证以后有招工名额的时候,做到公平分配吗”
楚琳琳不知道哪根神经抽了,张口就来了一句。
“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我只说在咱们大队,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大家放心吧,以后你们这些人迟早都会回到城里去的。”
方唯不禁莞尔,这个楚琳琳还是那么的天真。
他最后又安慰了大家一句,便起身离开,回到了家里。
翌日。
吴迪亲自来到了下塘大队,令方唯感到很惊讶。
作为周边最大的纺织厂厂长,吴迪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怎么会专门跑过来一趟呢
“方支书,关于招工的事情我知道的晚了,当然,人家这一次主要是招下井的旷工,我们也没打算让小霞去。
不过今后肯定还会有类似的机会,我想恳请你帮我这个忙,尽量让小霞早点回城。小霞是家里的老小,以前没吃过苦,她姐天天念叨这事儿。”
吴迪是为了姜霞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早把对方弄回城里去。
他是有很多办法,但不管怎么样都绕不开生产队和大队,因此,他希望在机会到来的时候,方唯能尽力给予配合。
“明白了,到时候我会尽量帮忙的。”
方唯了解吴迪的能量,对方想搞一个招工指标不是什么难事,但公社和大队得配合才行。
指标到了公社可就不一定给谁了,所以他才会亲自跑一趟来找方唯。
方唯点点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在这件事上他没必要做恶人,招工指标是别人想办法弄来的,自己这边行个方便而已,还能加深和吴迪的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公平。
“太感谢了!方支书,过段时间我可以给你提供一批残次品和布头,数量可能有些多,你要是需要的话,到时候我会派车给你送来。”
吴迪大喜,主动提到了布匹的事情。
计划内的布匹他也没办法,但略微有些瑕疵的布匹他就可以做主。对于方唯来说次品就很好,既不会影响衣服的制作、价格还便宜。
“要,当然要!谢谢吴厂长,咱们以后还是要继续互通有无啊。等下次送布匹来的时候,顺便给你们装一些鸡鸭和鸡蛋,不能让你们空车回去。”
方唯紧接着也答应给纺织厂提供一些鸡鸭和鸡蛋,到时候肯定会皆大欢喜。
随后,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吴迪在方唯家里吃了午饭,吃完饭和小姨子见了一面,便匆匆离去。
姜霞什么都不知道,还以为姐夫是特意来看她的呢。
“三哥,吴厂长这算不算是拉关系走后门”
等客人走了之后,盘莲笑着和方唯开了句玩笑。
“算不上吧,最多算利益交换。这些年要是没有陈州纺织厂给咱们提供布匹,你们一个个哪能像现在这样穿的这么光鲜亮丽”
社员和知青缺少布票,每年年底发放的那一点可怜布票,连做一件衣裳的布都不够。
但自从和陈州纺织厂挂上钩之后,大家的穿着都好了不少。
当然,纺织厂也从队里得到了实惠,生猪、鸭子、鸡肉和鸡蛋也买回去不少,这些东西在城里都得凭票供应。
所以方唯给吴迪帮忙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更何况招工指标还得人家自己去弄。
“是这么回事,所以大家都念你的好呢。”
盘莲嫣然一笑,知道男人都是为了大家才会这么做的。
随后,她就去了竹器厂上班。现在厂里的订单数激增,她想偷懒都不行,每天的事情根本忙不完。
时间匆匆。
可能是临近过节的原因,队里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煤矿、水泥厂陆续过来拉了鸡鸭和鸡蛋,随后陈州纺织厂也拉来了6车布。
三家单位,一共拉走了3000只鸡、1500只鸭子以及9000斤鸡蛋。
队里也给大家分了鸡鸭和鸡蛋,平均每个人一只鸡一只鸭还有3斤鸡蛋。一共分出去2000只鸡、2000只麻鸭和6000斤鸡蛋。
【产出肉鸡,点数+20000】
【产出麻鸭,点数+14000】
【产出鸡蛋,点数+15000】
【总点数:426235点。】
肉鸡和麻鸭都符合出栏标准的,而且鸡鸭都会按照规定的存栏数补足。之前队里的鸡鸭其实都有些超标,趁着节前处理一批刚好。
这次过节就不分猪肉了,等过段时间再说,细水长流嘛。
接下来就是分布,这批布首先给瑶寨留了一些出来,毕竟6卡车布的数量着实不小。然后按照一人一身衣服的标准进行分配,当场交钱。
社员们都高兴坏了,说不好听的,吃的喝的还有办法解决,可是布匹就难了。要是没有方唯通过关系搞回来这些布,大多数人几年才能做一身衣裳。
分到手的布,盘莲找人进行裁剪,回来后情大嫂帮忙,她俩给全家人分别做了衣裳。
家里有缝纫机就这点好,找人裁剪然后拿回来自己缝制,可以节省不少钱。
盘莲和田桂的手艺早都练出来了,手工很不错,不必外面做的差多少。这年月大部分人都很少买成衣,大都是自己做。
“老三,这眼看就要端午节了,鸡鸭都有了,怎么还不分猪肉”
吃饭的时候,方平突然问了一句,他还纳闷呢,怎么到现在还没有来人找他去杀猪。
“这次过节不杀猪了,等夏收开始之前咱们再分猪肉。”
方唯解释了一句,方平便不再吱声。
“你们两个一会去试一下衣服,看看合不合适”
吃过饭,田桂喊两兄弟去试衣服。
方唯和方平稍后去里屋试了一下,都觉得很合身。
阿公也做了一套衣服,寨里昨天就把布匹拿回去了,给阿公和王竹韵留下了足够的布。
盘莲忙活了几天,这会儿突然觉得有点头晕恶心,干呕了几声。
“爸爸,妈妈病了。”
小家伙心疼妈妈,顿时拉着方唯的衣角眼泪汪汪的。
方唯赶紧跑过去,问道:“莲,你没事吧你歇一会,我去请孙道长过来。”
他随即去把孙道人喊了过来,孙道人给盘莲号了脉,然后笑着说道:“恭喜你们两个,莲有了。”
“老三,恭喜啊。你快让莲歇着,我们先回去了。”
方平和田桂也向方唯两口子表示了恭贺,然后两人起身离开。
衣服都已经做好了,还是让莲早点休息吧。
阿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家里人丁兴旺可是一件大事,要不是孙道人不允许,他这会儿都想好好的喝几杯。
第二天。
方唯带着盘莲去了县医院,经过化验,再次确认了怀孕的真实性。
“三哥,你说这次会不会是个女儿”
从医院出来,已经临近中午了。
盘莲说想吃馄饨,方唯就带着她去了饮食店。
两人一年到头也下不了几次馆子,方唯要了两碗馄饨和几样小吃。吃完之后,两人就骑车往回走,盘莲的话语里充满了幸福。
“儿子女儿都行!莲,你以后不要太累,尤其不要亲自做活,你负责把好质量关就行。”
方唯给盘莲交代了一番,主要是怕她累着。
盘莲坐在自行车的后座,紧紧贴在男人的宽阔的后背上,能感受到三哥对自己的关心。
她和男人早都说好了,就生两个孩子,好好把孩子养大教育好,并不想多生。
一转眼。
端午节到了。
过节的前一天,王松林亲自带人送来了新鲜猪肉、腊肉,还有昨天打到的半只麂子肉。
“老三,你在屋里吃肉喝酒,都没给大家分猪肉,说不过去吧”
过节当天,关崇阳和孙道人都来了。
阿姐做了一大桌菜,有粉蒸肉、红烧麂子肉、有炒血鸭还炖了一盆鸡汤,真的很丰盛。
老爷子和方唯开了一句玩笑,实际上大家都分了鸡鸭,家里倒不缺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