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234章 想太多,区域全覆盖

“非常不错!我在瑶寨吃过这种米,就是这个味。张队长,接下来你们快点做好统计,我要在三天内看到最终的数据。”

方惟一口气吃了两大碗,然后给张楚安排了任务。

张楚快速的吃完了饭,站起来用手背一抹嘴,说道:“用不了三天,我现在就去盯着。”

两天后。

一队的统计数据出来了。

队里这一季种植了400亩【农优58】稻种,还有20亩试验田培育了杂交水稻育种所需的材料。【农优58】稻种的总产量为329200斤,平均亩产达到了823斤。

当这个数据一经公布,整个一队顿时欢腾了起来。

这个产量其实已经很高了,虽然比不上【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产量,但由于这是定型稻种,换购比例为1比12,总体收入远高于培育次一级稻种的收入。

要知道,【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换购比例只有1比5。

“张队长,恭喜你们,你们的试验大获成功。”

“谢谢方支书,要是没有你和瑶寨的支持,我们恐怕还得老老实实种植【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

在方唯向张楚表示了恭贺之后,张楚并没有因为眼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没有方唯提供技术并亲自上阵给大家讲课,没有瑶寨提供的育种材料,一队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他代表生产队的所有人,向方唯鞠了一躬。

“自家人不兴搞这一套!接下来,剩下的10个生产队都会种植这种稻种,换购的事情不急,必须由我整体安排。明白了吗”

“明白了!”

方唯听到了张楚肯定的回答,感到很满意,随即离开了二队。

他马不停蹄的直奔瑶寨,而此时,瑶寨也刚好完成了夏收工作。瑶寨的【农优58】稻种平均亩产达到了836斤,比一队的产量稍高一些。

毕竟瑶寨培育新稻种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意味着距离【农优58】稻种的产量极限更近。

根据信息提示,方唯搞明白了这种新稻种的产量极限,大约是亩产800斤到850斤之间。这个产量当然很不错,为接下来的推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瑶寨这一季【农优58】稻种的总产量为660400,取得了大丰收。

【采收农作物,点数+329200】

【采收农作物,点数+660400】

【总点数:5288270点。】

方唯要求瑶寨也一样,暂时不要进行换购,等两天再说。

他随即下山,回到队里就召开了夏种工作会议。

“我决定在全大队除二队之外,开始全面培育【农优58】稻种,相信到了秋后,咱们的收入还会有大幅的增加。”

方唯在会上直接安排了接下来的生产任务,下塘大队开始全面种植【农优58】稻种。

这件事早有定论,只要一队的试验取得成功,这项工作就会全面铺开。

随后,刘会计宣布了各队的水稻产量。首先是二队,二队种植了440亩【南光二号】稻种,总产量达到了484000斤。

其次是【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整个大队的总产量为333915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84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3339150】

【总点数:9111420点。】

这一季的收成不错,全大队加上瑶寨,全部取得了丰收。

方唯随即宣布散会,郑虎带领大家开启了夏种工作。播种、催芽、育秧、插秧,忙忙碌碌半个来月,“双抢工作”便告一段落。

在他的协调下,瑶寨和一队的【农优58】稻种,首先满足了下塘大队各队的晚稻生产需要,然后才开始外销。

这一次肖奇峰没有来,而是派了陈州育种基地的相关人员前来换购。

方唯将这项工作交给了刘会计和张楚等人,自己则去了瑶寨。

他倒不是对肖奇峰这个人有什么意见,主要是武耀阳和他说了,今后【农优58】稻种要优先供应本地区所属各县。

所以,和陈州农业局的合作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今后会如何还得看县里和湘陵地区的意见。

他一个小小的大队支书,决定不了这些事情。就连牵线搭桥的齐海洋,也一样决定不了,所以肖奇峰这次干脆就没来。

瑶寨这边的合作客户是本地区的单位,倒不会受此影响。

按照提前定下来的换购比例,寨里一共收获了158.50万斤稻谷,以及67.63万元现金。

方唯的10亩职田,这一季全部培育的是高产黄豆种子,总产量为5500斤,收入了26400元现金。

等他忙完这些事情回到队里,下塘大队的换购工作也已经全部结束。

其中,一队收获了79.01万斤稻谷和33.71万元现金。二队收入了96.8万斤稻谷和45.69万元现金。其他的次一级稻种,换回来333.92万斤稻谷和160.28万元现金。

也就是说,这一季全大队一共收获了509.73万斤稻谷,另外还有239.68万元进账。

之前大队还有库存稻谷300万斤,减去一些消耗,再加上这一季的收获,队里的存粮一下子就达到了800万斤的水平。

郑虎决定分口粮,他给方唯上报的方案是,全队平均每人发放600斤稻谷。

方唯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吧,尽快把口粮分下去。”

郑虎随后安排人员分稻谷,一共分发出去了120万斤,队里还剩下680万斤稻谷。

接下来就是交公粮,还是老规矩,一次完成全年的公粮任务,共64万斤稻谷,队里还剩下616万斤稻谷。

“三哥,咱们留200万斤就行了,剩下的稻谷我打算按照议价粮卖给收购站。”

郑虎在征得方唯同意的前提下,又再次销售了416万斤稻谷,收入了42.85万元现金。

队里的稻谷库存还剩下200万斤。

别看这么倒来倒去的好像很麻烦,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队还收获了一大笔饲料奖励,以及粮食销售先进单位的荣誉。

售粮先进不是可有可无的荣誉,这代表了下塘大队做出的贡献,有这个实实在在的成绩放在这儿,谁不都拿了个抹杀。

再加上大队出色完成了育种工作,一般情况下没人敢动下塘大队。

忙忙碌碌中,田炳义来找方唯,看样子心情不大好。

“县育种基地对我们生产队培育的不育系,不太满意,所以晚稻我们就全力培养【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

育种基地的王主任说我们毁约,其实就是不满意这一批不育系,说要到县里告状。老三,你能不能和王主任说说,事情过去就算了,以后说不定还有合作的机会呢。”

田炳义和王亮闹了矛盾,结果王亮丝毫不给方唯面子,搞得田炳义很苦恼。

当时方唯之所以让他培育不育系,主要是因为瑶寨和下塘大队的耕地不够用,倒不是故意坑王亮。

与瑶寨出产的不育系相比,田炳义生产队出产的不育系,品质上的确要差一些。毕竟没有属性的加持效果,品质还会逐渐降低。

方唯打算等腾出手手来,再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王亮直接就开始找事了。

“行了,姐夫,明天你和我一起去一趟育种基地。”

方唯也有点不高兴,田炳义他们生产的不育系虽然品质稍差,但并不会影响育种基地的【yx-32】稻种产量。

等到了来年,方唯会安排瑶寨为对方专门培育一批不育系,足够他们使用三季以上。

第二天。

方唯就拉上田炳义一起去了育种基地。

“方支书,我还说这两天有空去看你呢,结果你就来了。”

王亮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陪二人去了会议室。

“王主任,我姐夫他们生产队培育的不育系,有什么问题吗”

方唯直截了当说了田炳义的事情,询问对方准备干什么。

“大问题倒是没有,只是比瑶寨出产的不育系要差一些。方支书,你也知道育种基地是县里重点支持的单位,他这么搞我很难做啊。”

王亮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结果田炳义交出的答卷让他感到不满意。

他当然不会去县里告状,那么做等于和方唯翻脸,但也不能对此事视而不见。说来说去,他就是这个意思。

“王主任,这件事说到底是我的错,所以你就不要追究田炳义生产队的责任了。说实话,他们培育的这批不育系,虽然有些瑕疵但不会影响使用效果,我可以保证。

你如果觉得这样处理不合适,我们可以退一部分钱,只是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大家互不相干。你说呢”

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因为方唯的手里没有多余的土地,所以才借助田炳义生产队培育了一批不育系。

所有的材料都是方唯这边提供的,核心品质肯定没问题。只不过因为是在普通耕地培育的,缺少了属性的加成,品质自然有所差异。

但不会影响育种基地的种子质量。

因此,这件事不怪田炳义,是方唯自己没想到王亮会挑刺。

“方支书,你这么说可就不把我当朋友了啊。咱俩一直相处的不错,但公是公私是私,我希望合作伙伴都能严把质量关。

这样,老田这一次也不是故意的,所以这件事就算了,下不为例,但是,瑶寨要承担起之前的承诺,以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

王亮的态度依然和蔼可亲,嘴里说着车轱辘话,渐渐暴露了真实的意图。

夏种之前,他去山上找过王松林,想让瑶寨在下一季继续培育不育系。通过这一季【yx-032】稻种的表现,他准备扩大种植面积。

报告都写好了,已经交给了县里,他最担心的就是育种材料能不能供上。

王松林断然拒绝了王亮的要求,瑶寨这边什么都准备好了,这一季肯定要种植【农优58】稻种。不可能临时改变生产计划。

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甚至事后都没有告诉方唯。

王亮以为这是方唯授意王松林这么说的,所以才会敲打田炳义,实际上也是在向方唯传递信号。

只可惜方唯并不知道事情的起因,不过到了这会儿,他也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对方折腾了一番,结果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显然针对的不是田炳义。

“王主任,咱们也算是老熟人了,有话请明说。”

方唯也懒得猜来猜去的,直接问道。

王亮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很精彩,过了好一会才说:

“之前我和王队长谈过,事后他没和你说”

“说什么自从夏收工作开始之后,我就忙得团团转,总共也没见他两回。你不说我都不知道你去找过王松林,有啥事你不会直接找我”

方唯双手摊开,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王亮翻了个白眼,好嘛,自己演了这么多戏,结果全演给瞎子看了。

于是他就从头开始说起,最后告诉对方,育种基地准备把【yx-032】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两万亩,所以对育种材料的需求会成倍增长。

“活该!这就是你们从机关出来的人的通病,想太多。你要是和我说一句,也不至于绕来绕去,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现在咱们谈正事,你想扩大【yx-32】稻种的培育面积,我肯定支持。但你也要考虑到瑶寨的实际情况,要让人家为你们培育材料,你得把人家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方唯没好气的骂了一句,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结果让王亮搞得这么复杂。

机关出来的人啊,做事就是这么不爽快。

育种基地要扩大生产规模,方唯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毕竟【yx-032】稻种也是他搞出来的,如果能大面积推广,他的脸上也有光彩。

不过这事儿需要好好合计一下,他就随口逗了一下王亮。

结果王亮顿时急眼了,说道:

“方支书,我到哪里去搞粮食啊基地只生产稻种又不生产粮食,总不至于把种子给吃了吧”

方唯看到对方的气急败坏的样子,心里的气也就消散了。

“行了,刚逗你的。这事儿我需要回去好好想想,总之不会耽误你的正事。姐夫,咱们走吧,别影响人家王主任的工作。”

方唯撂下一句,没拉着田炳义离开了育种基地。

王亮倒是回过味来了,心里有些惭愧,觉得自己不应该用这些手段和对方打交道。他算是看出来了,方唯不吃这一套,要是再有下一次,对方铁定会翻脸。

实际上他还是不了解方唯,要不是看在王亮没有私心一心为公的份上,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客气。

回到家,两人正好赶上吃饭时间,于是他就陪姐夫喝了几杯。

事情过去了,田炳义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队里这几年搞得不错,即便是培育次一级稻种,都能让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他吃过饭就匆匆告辞,队里还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

方唯把姐夫送去出之后,就去了大队部。他考虑,给育种基地的供应材料的事情,以后就由下塘大队来做。

他如今已经将大队下属12个生产队的全部耕地,都纳入到了【种植区】之内,随便哪个生产队都可以培育出无瑕疵的育种材料。

实际上育种材料的价格很高,主要是没办法解决粮食的问题,所以瑶寨才没那么积极。

但下塘大队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是每一季有几个生产队专门培育育种材料,整个大队也不会缺少口粮。

不过这事儿他不会直接答应王亮,多拉扯几个回合才行,要不然对方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心里有计较,他便把这事儿放到了一边,然后开始看文件。

下午。

大队开始施工装广播,就是那种俗称的“大喇叭”,需要用线连接。

有了这玩意,可以播放新闻、通知事情、还可以播放歌曲什么的,既方便又可以丰富社员们的文化生活。

一套广播的钱对于下塘大队来说不算什么。

几天后,当每个村子的大喇叭响起来之后,很多人就感到很惊喜。他们以前没用过啊,喇叭里传来激昂的歌曲,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下面播放一则紧急通知,请各生产队的队长注意了,方支书让你们马上到大队部开会。再重复一遍,各队队长立即去大队部开会。”

张楚听着歌曲本来还挺陶醉的,结果听到通知,立刻骑上自行车往大队部赶。

四十分钟后,方唯走进了会议室。

“都来齐了那就开会。”

今天的会只有一个议题,就是传达上级的文件。

实际上这件事没那么急,正好方唯想测试一下广播系统的效果,就把他们都叫来了。

传达完文件精神,郑虎又说了几件和生产相关的事情,然后看着方唯问道:

“支书,还有别的事情吗”

“晚上八点,各队组织好社员和知青收听喇叭,进行思想学习。郑队长,这事儿你负责,到时候由你在广播室读报纸。”

很长时间以来,思想学习都是由各队自行组织。毕竟各队之间相隔可不近,大晚上的跑来跑去也不现实。

现在有了广播系统就不一样了,比如像宣读文件、读报纸等,都可以通过广播系统把声音传达给每一位社员。

大家纷纷点头,方唯便宣布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