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弃徒. 作品

第232章 尘埃落定,谋划未来

“考虑过了,我俩还是觉得先解决个人问题更重要。”

男知青脱口而出,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

方唯没吱声,转而看向女知青,想听听对方怎么说。

“我也考虑好了,愿意和他结婚。”

女知青有点害羞,但态度一样很坚决。

方唯点点头,便不再多言,刷刷刷就给他们开了介绍信,然后递给了男知青。

“谢谢方支书,等我们结婚的时候,会给你送喜的。”

“好啊,我等着。”

两个知青拿着介绍信去了公社,方唯也懒得呆在办公室了,便起身去了竹器厂。

刚进厂里就看到了盘莲忙碌的身影。

盘莲已经开始上班,不过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要回家奶孩子,所以不管干啥都风风火火的。

“三哥,你怎么来了”

盘莲也看到了男人,便笑眯眯的走了过来。

“我来看看,你忙你的。”

方唯回应了一句,便在厂里转了一圈,随后才去了方平的办公室。

“老三,今儿怎么想起来来厂里了你先坐,我马上就好。”

方平正在修改图纸,这是一款新家具的设计图,他要做一点修改。

年后,温工一走、盘莲又生孩子,整个竹器厂就靠一个人撑着。好在一切都很顺畅,也没出什么问题。

方唯觉得大哥在生产管理方面很有天赋,厂里的事情基本上不用大队操心。

“你忙你的,我就是出来转悠一下,没什么具体的事情。”

方唯摆了摆手,随即离开了办公室,又去库房看了看。

库房距离厂区不远,里面堆积了大量的各色竹子。这都是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产自瑶寨。

看目前的数量,起码能维持三个月以上的生产任务,库存很充足。

随后,方唯便离开了竹器厂。

财务数据他不需要多问,厂里会定期上报报表,一看就知道是啥情况。

“咦又出啥事了”

他还没有走到大队部,就看到那边聚集了很多人。

队里一向很平静,这么多人像是在围观什么,那就肯定有事。

方唯赶紧走到跟前,喊道:“干啥呢看西洋景啊”

“支书,你快看,郑豹队长和几个民兵打死了一条大蟒蛇。”

站在圈外的社员扭头看到是方唯,便赶紧解释了一句,并同时让开了路。

方唯走进去一看,好家伙,底下躺着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

郑豹等人得意扬扬站在蟒蛇的旁边,不让人群靠近。

“支书,今天育林队那边反映山上出现了一条蟒蛇,我带几个民兵去把这家伙收拾了。”

看到方唯,郑豹赶紧开口表功。

当地有蟒蛇的存在,这玩意一般不会下山,但偶尔也有闯进村庄的情况发生。

这家伙在育林区内出没,那肯定要清理掉。。

“做的不错,你们把蟒蛇赶紧处理了,不要引起围观。”

方唯夸奖了几人一句,然后让郑豹带人把蟒蛇处理了。

随后他就直接回到了家里,见关崇阳、孙道人和阿公正坐在院子里聊天。

“阿公刚喝了药,我们在这儿谈下白。”

孙道人手里的药材也基本上用完了,今天是最后一服药,煎好之后给阿公送了过来。

阿公喝完药之后,三个人就坐在院子里聊天。现在的时节还不算热,坐在外面很惬意。

稍后,盘莲也回来了,大家便进屋坐下开始吃饭。

大家说到最近各队结婚的知青都多了起来,都很感慨。这些知青也不容易,大好的青春都留在了农村,未来还不知道会怎样。

方唯当然知道未来的走向,但距离现在还很远。

“老爷子,我刚去了你那边吗,屋里没人,我一猜就知道你在支书家。我刚回来,给你带了点果脯,给你放这儿啊。”

大家还没在吃饭,于浩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现在很少在队里出现,大部分时候都在外地奔波。搞销售就是这样的,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于浩爱下象棋,这些年只要有空就会和老爷子下两盘,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而且这小子对阴阳风水很感兴趣,总是偷偷地向老爷子请教。

“于浩,还没吃吧坐下对付两口”

方唯和于浩打了声招呼,喊他过来吃饭。

“不了,雪琴已经在做饭了,我得回去。你们慢慢吃,我先走一步。”

于浩将手里提着的的一包东西放在了旁边,另一包东西递给了盘莲,不等对方拒绝便扭头就走。

方唯也不在意,当场打开,里面有一些果脯和干果。

两包东西都一样,一看就是提前准备好的。

“这小子,整天在外面跑,也学会这一套了啊。”

关崇阳嘀咕了一句,但看得出来,他其实也很高兴。

“老爷子,你这是打算将衣钵传给于浩了那你可得小心点,不要让别人知道,要不会很麻烦。”

方唯看着关崇阳,很认真的说了一句。

现在像什么阴阳风水,都属于封建糟粕,属于被批判的对象。关崇阳要是公然宣扬这些东西,他会很难做。

“这点事我还能不知道你放心吧,就算我收于浩为徒也会在私底下悄悄的进行,连你都不会告诉。”

关崇阳哈哈一笑,觉得方唯想多了。

他这一辈子见惯了风浪,知道怎么保护自己。

方唯便不再多言,他虽然不愿意接受老爷子的衣钵传承,但并不反对老爷子在私底下收个徒弟。

前提是不能宣扬,一定要保密。

下午。

方唯和郑虎等人商量了一下,要求各队改善已经成家的知青的居住环境。

队里会专门下拨一笔钱来做这事儿。

这个政策在知青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管有没有成家打算的知青,从心里都很感谢大队、感谢方唯。

过了几天。

郑先发来到了下塘大队,找到了方唯。

“小日子那件事已经尘埃落定了,上级总体上支持你的做法,武主任身上的压力也就没了。”

郑先发告诉方唯,渡边原本是想利用投资打动上面,然后再借某些人的手向县里施压,目的还是为了方唯手上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

渡边是个行家,对方意识到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无限,因此就想掌握核心技术。

但是很可惜,上面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自己的先进育种技术,绝不能外流。

这件事画上了句号,其结果让方唯感到很满意。

他很清楚,这件事之所以能反转,应该是自己上报的那份材料起了作用。

“这是大好事!队里本来就用不上投资,更不会让别人把咱们的看家本领拿走。”

方唯笑着点了点头,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郑先发和对方说完这事儿,便拉着郑虎去各地转了转。他同样需要了解各队的生产情况,眼见为实,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听汇报。

方唯没有他们,而是独自去了养猪场,到处看了看。

养猪场的母猪又快要产猪崽了,经过连续的培育,具有下塘大队特色的宁乡猪,也即将定型。

外表上看,这种猪和正宗的宁乡猪没什么区别,但其实本质上已经大有不同。

有了【养猪场】的属性加持,猪的内核也有了改变。这种改变是良性的有益的,事实上进一步提高了猪的品质。

“支书,现在咱们饲养的猪已经突破了体重瓶颈,在有效饲养期内体重能达到280斤左右。

而且等母猪产了崽,咱们的生猪数量应该会接近3000头。好在咱们猪场扩建过多次,现在勉强能达到这个容量,再多就不行了。”

五叔和方唯聊了一会,也从另一角度证明,队里饲养的猪已经相当于另外一个品种的生猪。

不过方唯不打算改变“宁乡猪”的称谓,免得自找麻烦。

现在养猪规模已经足够了,暂时不需要再建设第二座养猪场,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培育稻种,以粮为钢。

“五叔,你忙着,我要去堆肥场那边看看。”

方唯点点头,随后去了【堆肥场】。

接下来几天他去各队都转了转,没有发现大的问题,农业生产井井有条,村庄环境干净整洁,他还真挑不出啥毛病。

上午。

方唯接到了京城有关方面的回函,告知他反映的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处理,并附上了处理结果。

这件事他就知道了,人家发函过来也不过是例行公事。

“方支书”

这时,有人来到了办公室。

方唯抬头一看,对方就是那天来找自己开介绍信的男知青林汉阳。他对这个小伙子的印象较深,对方说话办事不仅很沉稳,而且身上有一种很独特的气质。

“林汉阳,你已经举办了婚礼吗坐吧。”

“还没呢,我俩后天举办婚礼,想请你当我们的证婚人,不知支书有没有空”

林汉阳进屋坐下,然后直接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他想请方唯当他的证婚人,这件事本身没有问题。方唯之前也给知青当过当过证婚人,比如像于浩和梁雪琴结婚的时候,他就是证婚人。

不过,林汉阳和方唯并不熟悉,他敢自己来找方唯说这事,倒是很有勇气的。

“行啊,那我就抽空去一趟。”

方唯没有拒绝,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人和人之间相处很有意思,他虽然没见过林汉阳几面,但却对对方的印象很好,所以也乐于给对方一个面子。

到了林汉阳结婚那天,方唯便去给一对新人主持婚礼。

婚礼上来的人很多,林汉阳这人很善于人际交往,在知青中人脉关系很广。

方唯主持完婚礼就走了,他以为自己和林汉阳以后不会有太多交集,结果对方在结束了婚假之后又来办公室找他。

“支书,我想去竹器厂。我父亲在临海市家具厂工作,我从小就跟着他学过一些木工技术,对于竹器和家具制作都不陌生。”

让方唯感到很意外的是,林汉阳突然要求去竹器厂工作。

“按说你的条件很合适,可我就纳闷了,当初厂子需要人手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报名”

方唯没有马上答应对方,而是问了一个其他的问题。

“当时不是想着尽快回城嘛,就没有多事。现在好了,我这一结婚估计下半辈子都得呆在农村,当然要好好谋划一下未来。”

林汉阳还挺直接,一句话就解释清楚了。

现在的情况的确是这样的,厂矿企业招工一般都愿意要单身,拖家带口的人家也不好安排。

所以说,现在这个阶段选择结婚的知青,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回城的想法。

于浩两口子是这样,林汉阳两口子同样如此。

不过方唯知道,这些知青最终都能回城,但个别和当地人结婚的知青就很麻烦。

“还会木工活走,跟我去竹器厂,让我见识一下你祖传的技术。”

方唯其实在心里已经同意了,开了句玩笑之后,就带着对方去了竹器厂。

这两年他有意识在培养本地人才,毕竟知青说走就走,培养半天都为别人做了嫁衣。不过他对这个林汉阳有点兴趣,给他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也不是不行。

等两人到了竹器厂,方唯把大哥和盘莲拉到一边,简单说了一下林汉阳的情况。

然后让林汉阳动手随便做一个小东西,方平是真正的行家,看了十分钟就说道:“这个林汉阳有一定的底子,技术不咋样但脑子里很有想法。”

“那行,以后就让林汉阳来竹器厂上班吧。”

方唯随即把林汉阳叫了过来,通知他从即日起来竹器厂上班,生产队那边他去说。

“谢谢支书!”

林汉阳很高兴,冲着方唯等人一个劲的道谢。

方唯摆摆手,转身离开了竹器厂。

竹器厂发展的很快,有大瑶山的优质竹子作为原材料,又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工人作为骨干,生产的东西大受欢迎。

于浩带领销售科走南闯北,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竹器厂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晚上。

方平吃过饭来找三弟,说了一件事情。

有一个外省的客户一直在经销厂里生产的竹制家具,前不久人家特意找上门来,说想购进一批木制家具。

而且点名想要楠木或者红木制作的家具。

“老三,这事儿不好办啊,厂里没有稳定的木料来源。”

方平眼看着有一笔订单却不敢接,关键是他自己也有意进入木制家具领域。

这事儿他做不了主,必须要跟队里商量。

“我不太懂这个,不过我觉得想办法找一下的话,还是能找到木材的进货渠道的。问题是咱们没有木制家具的设计和生产经验,生产出来的东西行不行还得打个问号。”

方唯以前去参观过县家具厂,当时厂子的惨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县家具厂已经不存在了,转而生产一些农具什么的商品。

生产家具的环节包括设计、生产等等,竹器厂没有木制家具的设计人才,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搞不好就会拖垮整个企业。

他觉得还是要慎重。

至于木材原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实行砍伐木材的禁令,还是很容易解决的。

“那就再商量,这个订单我们先不接了。”

方平觉得三弟说的有道理,便暂时熄灭了这个心思。

匆匆数日。

队里的养猪场传来了好消息,母猪开始陆续产崽,一共产下了1062头小猪崽。

养猪场原本有2169头猪,加上刚刚出生的小猪崽就到了3231头猪,已经严重超标。

郑虎建议先把今年的生猪任务交了,可以腾出来不少地方。

“行,那你就安排人去上交生猪任务吧。”

方唯点头同意,郑虎第二天就安排人员拉走了120头猪,去公社上交生猪。正好队里年后就没有杀过猪,方唯决定给大家分猪肉,又杀了120头猪。

这样一来,生猪存栏数就不会超过养猪场的承载能力,还剩下2991头猪。

【产出生猪,点数+67200,总点数:4254830点。】

上交了生猪任务,给队里带来了2.59万元收入。

下塘大队饲养的宁乡猪有了一定的名气,就连收购站的站长蒋玉芬都想到队里来买猪肉。

中午。

家里做了香喷喷的红烧肉,这年月就这道菜最受欢迎。

方唯把大哥大嫂都喊了过来,说起做菜的手艺,阿姐王竹韵的手艺最好,下来是田桂,盘莲能排第三。

“老三,你说婷婷高中毕业之后,能不能当个生产队会计或者文书之类的”

兄弟俩中午还喝了点,田桂在桌子底下不停的踢方平的脚,方平才犹犹豫豫的开了口。

现在农村的孩子读完高中便失去了晋升的通道,想在县城里安排个工作很难,城里的孩子都找不到工作呢,农村的孩子只能回乡务农。

要是运气好,碰到大企业来招工,倒是有机会离开农村。

再怎么说也是高中生,实在不行还可以再生产队、大队当个队干部啥的。

方平在县里不认识什么人,唯一一个有办法的人是郭永清,但对方早已靠边站了估计帮不上忙。

所以,田桂就想提前下手,争取让女儿当个会计或者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