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绒毛底下。抱着汤婆子听他说话, 冷不防手被冰了一下。

顾青川握住她的手,温和笑笑,“走罢。”

他这人有着一副好皮囊,眉目深邃,鼻高唇薄,是英朗正派的长相, 笑时又有些不同, 能显出几分温柔。

廊下几个丫鬟看见, 眼神都痴了一瞬,神情欣羡。

林瑜心底叹气,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人明明已经定亲, 却还是能与旁的女子同居同住,可见并不把女子放在眼里。妻是妻, 妾是妾,他心里分得再清楚不过。如今对自己不同,也不过是因为尚且还存着几分乐趣。

她把汤婆子递了过去,趁机抽出自己的手,“大人的手好冷,快暖一会儿罢。”

顾青川对她突如其来的关心还不大适应,转瞬就瞧见她在搓手,笑骂道:“你倒是嫌弃起爷来了?”

林瑜笑了笑,先沿着雪中的小径出去,上了马车。

马车行了不多时,在一处宅邸前停下。一个穿着青袄的下人开了门,见到顾青川,面上露出大大的笑容。

“先生今早还嘱咐我把雪扫净,真是大人要来。”

顾青川亦能喊出他的名字,让许裘给了红封过去。

林瑜早先还不清楚是他的什么老师,古人讲究尊师重道,现在明白过来,这里住的,应是在他少时将他接去抚养的恩师了。

她跟在顾青川身后进了大门。

这间宅邸不大,几十步就走完了前院,沿路见到的下人不过二三,正二品御史的住处,与那些家底宽绰些的百姓所住见不出多少差别,与林瑜预想的很是不同。

两人到了见客的厅外,还未进去,先听得一声朗笑。

又传出小童惊讶的声音,“我怎么又输了?”

到了门前,里面一个扎着双环髻的小童,正抱着棋罐子,歪头不解。

他回身见到了顾青川,面上一喜,连忙把棋罐子放下,跑了过来。

“顾叔!”

顾青川拍了拍他的肩,笑道:“长青,你比去年又长高了。”

他将小童带到一边,看向上首。太师椅上坐着一个鬓发灰白的老者,留了一把长髯,精神矍铄,着灰青大袖,颇有儒士风范。

顾青川躬身,极为郑重地行了一礼,“学生年前回京,今日才来拜见先生,万望先生莫怪。”

林瑜在他身后,原是不准备开口的,就被顾青川带到身旁,“家中侧室,不善言辞,这回带她一道见过先生。”

林瑜垂首敛眸,福了福身,“见过先生。”

文正松笑了起来,“退之,难得你也有今日,都来坐罢。”又指使着那个叫长青的小童,“去给姑娘搬把椅子。”

他们师生寒暄,林瑜很有自觉,坐得远远的,挨着熏笼的另外一边。

底下的炭火忽亮忽暗,林瑜扭头去看窗外,雪中红梅纷纷,或许是这院子太旧,红梅映着斑驳老旧的白墙,与别处的梅花确有不同。

小会儿过去,一碟子剥好的热板栗到了面前,长青探出身来,“姐姐,这个板栗很甜,你尝一尝。”

林瑜下意识去看了眼顾青川,他仍在与老者说话,面上带着浅笑。顺手在矮几上放下了一盏热茶,冒出的白气虚虚藏住了后边的板栗壳。

吃了小半碟板栗,林瑜目光对上了站在一旁的长青,她轻声问道:“这里有热水么?我想去洗一洗手。”

长青点点头,“有的,我带你过去。”

出门走下石阶,林瑜便停了下来。

“姑娘,还要往前。”长青提醒完,就见她弯身在覆雪中捧了一把。

“还是不麻烦了,我就用这雪洗一洗。”林瑜掌心拍散碎雪,对他笑了一笑。

厅中于她而言憋闷得厉害,她不打算一直待在里边。

厅中。

顾青川拿起了早先长青拿过的黑子,与对面的恩师继续那把残局。

相隔一年未见,文正松落下一子,“还记得你刚来的时候,把我这梅树折落过好几枝。今日倒是挑着好时候来了。”

这是许多年前的旧事,顾青川笑着摇头,“那时莽撞易怒,心里不高兴,看什么都要撒气,险些毁了老师院子里唯一的景致。”

文正松:“现在却也反过来了,要是你父亲知道,必定十分宽慰。”

顾青川:“老师越来越念旧了。”

“或许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文正松道:“我近来总想起你父亲。你还是五岁的时候,他与我说,从前总想着你也能上沙场,建功立业。又说可是到了眼下,却只望你这一生平安顺遂。”

半生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的一品将军,在新帝继位的第一年,就只盼着自己的儿子平安顺遂。

望他这一生平安顺遂,所以选定了当时还是个六品编修的姚朗,男女也不顾,就当着众人定下娃娃亲。

可这世上,哪里会有让出来的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