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阁酱 作品

第351章 351: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谭小絮道:

“不是有邱舒瑶吗,指导员的工作全部交给邱舒瑶。本文搜:e小说 免费阅读”

贺川、常文一起望向邱舒瑶。

邱舒瑶一脸惶恐,心里没底的样子。

别说邱淑瑶心里没底了,在场的主要干部,没有不担心的。

虽然吧,高毅松在连队时不显山不露水,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和隐形人一样,从来不争不抢,不像谭小絮那样风风火火、锋芒毕露。

但他却是连队的顶梁柱。

属于关键时刻能解决难题的存在。

有他在,就安心。

之前谭小絮离开连队、去场部当场长时,大家想着,走了一个谭小絮,至少还留下一个高毅松。

可是现在,连高毅松也要走了,连队的顶梁柱没了。

这让所有人都很不适应。

常文说道:

“邱舒瑶刚来,目前可能还无法完全接替高指导员的工作。”

谭小絮笑了笑:

“你们不要担心,我和高指导员不是突然撒手、完全不管了,只是往后高指导员的重点会慢慢转移,直到邱舒瑶能完全接手指导员的工作。会有一个过程的。”

谭小絮这么说,稍稍缓解了大家的担忧。

谭小絮又道:

“一个真正成熟强大的集体,不应该完全依附某一个人,它必须做到离开谁都能转,我相信我们十一连队就是这样一个集体,所以,不要有任何担心,我之前说过,十一连队永远是我的大本营,现在是,将来也是。”

这番话,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在场的人立马振作起来。

贺川、常文对视一眼,接受了高毅松要离开的现实。

贺川道:

“那好吧,以后我们会互相合作,一起把连队工作做好。”

“这才对嘛!”

“不过,谭场长,”常文开口,“马上大棚里的瓜果蔬菜要上市了,想好销路了吗?”

“我最近也正在研究这事,咱们的蔬菜肯定要拿一部分出去卖,但有一个问题,现在室外气温太低,白天零下十几度,所有蔬菜放在室外,不用半天就冻成冰坨子,所以保温是个难题,下一步我们除了研究蔬菜种植,还要研究保温材料。”

“那现在呢?”

“现在只能用最笨的方法了,用棉被包裹麦麸草屑,把蔬菜放在麦麸草屑里,虽然麻烦了点,但这样做既能保证不受冻,还能保证水分不流失,这几天,看情况先进行头茬采摘,打包好了以后,我拿出去找销路。”

“好。”

把大家的情绪安抚好,又安排了蔬菜大棚的工作,谭小絮又找到施文滨。

施文滨今年也没有回家过年,留在连队。

谭小絮问施文滨:

“施班长,这个天气,不能开工动土吧?”

“不能,天气太冷了,要等回温才行。”

“那可以提前规划吧?”

“这倒是可以。”

“那你这几天先规划一下,我打算,在连队再盖上两排宿舍,再来一排单门独户的小院,至少六座。”

“六座?盖那么多院子干嘛?”

“先盖上,我有预感,以后在我们连队结婚成家的会越来越多,只要有职工在我们连队结婚成家,我们直接提供住房一套,还有基本家具,不让他们为了房子操心。”

“好。”

“还有,场部那边,工程队的人都回家过年了,找不到人手,你也顺带着帮忙规划一下,过段时间,高指导员也要搬到场部去住,你帮我们选块地皮,帮高指导员再盖座房子。”

“没问题。”

“然后,把我的房子盖在他隔壁。”

施文滨:“……”

高毅松突然插话:

“我们两家中间的墙上提前留好门的位置,方便以后两家拆成一家。”

施文滨皱眉扭头:“???”

高毅松笑的一脸纯良。

安排好所有事,谭小絮又去蔬菜大棚,跟汤玉梅确定了蔬菜采摘的日期、品种和数量。

而后,她就又去了趟县城,开始为冬季蔬菜找销路。

她先去了他们农场的供销社。

一到供销社,供销社主任笑脸相迎,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子了。

不管谭小絮说什么,一律“好好好”、“我们一定配合谭场长的工作”、“蔬菜是吧,没问题没问题,放我们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吧,好说好说”、“都依你,都依你!”。

百依百顺。

弄的谭小絮都不好意思了。

供销社主任当场拿了黑板,把蔬菜预售的消息挂了出去:

通知,本供销社后天将到货一批新鲜蔬菜,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西红柿:05元/斤

黄瓜:05元/斤

菠菜:06元/斤

茄子:03元/斤

青椒:04元/斤

香菜:01元/两

水萝卜:03/斤

西葫芦:03/斤。

牌子一挂出来,立马引起一帮人围观。

人人大开眼界似的。

一个裹了小脚的老大娘呼天抢地:

“我的老天爷啊,真见了世面,这辈子还没吃过几毛钱一斤的菜,怎么不上天呢!”

“谁会吃五毛钱一斤的柿子?嘴咋这么值钱?”

“天价啊!”

“这定价的人有没有良心?压根不想让咱们吃的起,为什么不卖的便宜点?”

“就是!”

“后天我一定要来看看,哪个大冤种会来买,谁买我笑话谁!”

谭小絮混在人群里,听到大伙的议论,嘴角直抽抽。

后来终于有人说话了:

“人家也没打算卖给你!”

“你还是去买一分钱一斤的大白菜吧!”

“你没看看人家卖的是啥吗,卖的就是个稀缺,你打听打听,整个东北,哪个地方冬天有卖柿子的,就咱们这地方有,你还嫌贵,嫌贵你不买不就行了,啰哩巴嗦的!”

谭小絮第一个点头附和:

“对对对,大哥说的有道理。”

然后,画风一转,又有人抨击嫌贵的那帮人了:

“也不想想,咱这东北的土地,冻的梆硬,跟冰坨子似的,是怎么长出来柿子的,要我说,冬天种出的柿子,卖五块一斤都不贵,买不起没关系,别在这说风凉话。”

“就是,能在冬天种出黄瓜柿子,多了不起啊。”

“人家能公开挂在这卖,没有特供给某些单位,你就偷着乐吧,说不定哪天被上面盯上了,你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说的也是啊——”

“诶,大妹子,你说,他这黄瓜柿子是怎么长出来的,咋没冻死呢?”

一个大嫂戳着谭小絮问。

谭小絮一脸清澈愚蠢:

“我不知道,我来打酱油的。”

【作者的话】:

首先感谢大家看到这里,也感谢大家的好评支持,你们的存在让我在扑街的前提下坚持了好几个月。

作者一直在反思,为什么会扑成这样,一开始我以为是题材的问题,后来才明白,不是题材的锅,纯粹是自己水平不行。

再看看人家写的书,只能说,自己扑街是应该的。

这本书一开始就出问题了,后面作者再努力挽救也无济于事,是时候停下来好好沉淀一下自己,学习下人家为什么能写的那么好,自己为什么写的那么菜,再加上这几天焦虑到每天失眠,白天后脑勺一跳一跳的疼,为了一本扑街小说苦苦挣扎,最后挣的钱都不够买药吃,不值得。所以,这本书以后随缘更吧,大家可以不用等了,非常抱歉。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钱”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