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
朱慈燃疑惑的看向焦勖。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免费阅读
“正是。”
焦勖微微低首道:“不知殿下,对京城的轨道厢车,可有了解?”
“这如何会不了解。”
朱慈燃听后,当即道:“本宫随…嗯,微服出宫时,还曾乘坐过,这一交通工具,是近几年来新兴的。”
果然。
熊廷弼、孙承宗、袁可立、朱燮元、王在晋等军务院重臣,在听到朱慈燃所讲后,就证实了一件事。
在西苑居住的天子,恐不止一次的出过西苑。
相较于紫禁城,在西苑,戒备森严的同时,天子想微服私访的话,那是没有人能够察觉到的。
而透过这一点,他们还知不止天子微服私访,就连天子的嫡长子,也常被天子带出西苑去民间。
不过这件事,他们可没打算透露出去。
这影响实在太大了。
“那殿下应该也知,在轨道厢车问世之初,遭受到的诟病与抨击不少吧?”反观焦勖,却没有在意这些,而是向朱慈燃反问道。
“的确有不少诟病与抨击。”
朱慈燃仔细回忆下,开口道:“一个是此物要破坏地面,在地上修筑轨道,一个是此物是以马来拉的,一个是乘坐费用很高……”
“不过现在这些诟病与抨击少了很多。”
“眼下除了京城诸县众坊所需外,以京城作为始发点,向通州、顺义、良乡也铺设有轨道,以方便各地往来。”
“不仅是这样,本宫还知直隶天津府、直隶松江府、直隶新安府三地从去岁开始,也在推广轨道厢车了。”
讲到这里时,朱慈燃嘴角微微上扬,因为这件事,是他在暗中推动的,当然了,最初来做此事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父皇。
“那殿下可知,真正的轨道厢车,其实运力能提升十倍,二十倍,甚至是更多的。”焦勖微微低首道。
“甚至真正的轨道厢车,除了载人以外,还能载物,尤其是大宗的货物……”
“这怎么可能!”
焦勖的话还没讲完,朱慈燃就皱眉打断道:“按你所说,能提升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的话,那马匹损耗……”
可说着,说着,朱慈燃却停了下来。
朱慈燃难以置信的看向焦勖。
“蒸汽机?”
“不错!”
朱由校露出笑意,看向震惊的朱慈燃,语气淡然道:“眼前的蒸汽装置,只是焦卿他们探索蒸汽时代的试验品罢了。”
“而焦卿他们真正要做的,是探索与总结蒸汽领域的种种后,使得其能研制出运用于不同场景下的各式蒸汽机。”
“而今下被唤作轨道厢车的交通工具,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这是朕定的,叫做蒸汽火车组。”
“父皇的意思,是眼下的马拉轨道厢车,其实是蒸汽火车组的替代品?”朱慈燃压着惊疑的开口道。
“正是。”
朱由校点头道:“你不会真的觉得马拉轨道厢车,每年要贴进去几十万,甚至要死那么多马匹,就是为了方便各地往来吧?”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钻研轨道的铺设技术,试验轨道所用铁料,在风吹日晒下的耐久度,此外还要叫大明子民习惯与适应新鲜事物。”
朱慈燃:“……”
合着他要通过考校的其中一项,归根到底啊,其实是在给焦勖他们做试验,做先驱?!
只是朱慈燃哪里知道,他的父皇还做了很多事,那就是在做拼凑怪,如自行车这类新颖产物,之所以会在这个时代出现,那就是在扶持出一批产业,以此叫一些新的东西,能够在集约型手工制造业下有个位置。
别的不说,就自行车这一产物,不知在京城有,在天津,在松江,在新安都有,而别的地方没有,除了产业不够集中且丰富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平整干净的水泥路。
但是吧,最初购买此物的很少,一个是价格太贵,一个是减震太差,特别是后者,没有橡胶这一产物,使得车轮,是以木质、铁制为主,可前者呢,磨损太大了,后者呢,太重了。
为此负责此物的群体,想了各种解决办法来解决来完善,继而改进了不少生产工艺,这才是自行车的规模开始增多。
也因为这些变化,使得人力车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橡胶,会因此更早传进南洋之地了。’
想到这些的朱由校,盯着眼前的庞然大物,有蒸汽机的需求,有别的需求,他要促成一些事加快推进才行。
“你刚才说有一物,才促成你们认为洪熙式蒸汽装置,可以着手筹备钻研了,那此物是什么?”
在朱由校思绪万千之际,朱慈燃似想到了什么,伸手对焦勖说道:“还有你说的蒸汽机,难道会因为此物,而提前研制出来吗?”
“殿下,此事由臣来给您解惑吧。”
而在朱慈燃话音刚落时,宋应星走上前作揖道。
“好。”
朱慈燃点头道。
“此物唤作橡胶,乃是陛下钦定之名。”
宋应星掏出一团东西,神情正色道:“此物是在机缘巧合下,是由宗人府所辖商号,在南洋一带,跟西班牙籍海商交易时发现了。”
“而此物在带回京城后,就第一时间被送到了西山进行研制。”
“洪熙式蒸汽装置,主要解决的就是气密性,这一点是关键,毕竟蒸汽装置,是靠煤的燃烧,从而将水烧滚,形成水蒸气,然后在蒸汽转化装置下,从而推动这个庞然大物的运转的。”
宋应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述。
“你的意思是说,要通过减少水蒸气的流逝,来给这个庞然大物,带来源源不断地动力?”
“正是!”
宋应星眼前一亮,点头道:“只有足够的动力,才能驱使这庞然大物,这就好比是人,需要充沛的体力,才能走,跑,跳,动。”
“臣等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体力,尽量做到更充沛。”
“只有解决了这一点,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臣等才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去改进与完善。”
“此物能大规模种植吗?”
朱慈燃走上前,伸手拿过那团东西,“这黏唧唧的,不像是果实一类的。”
“可以大规模种植。”
朱由校平静道:“不过此物种植有限制,只能在较热的地方种植,像我大明境内,东番、琼州府可以种植。”
“此外整个南洋,有不少地方也都能大规模种植。”
原来是这么回事!!
熊廷弼眼眸微张,他现在才算明白,天子为何对南洋念念不忘了,合着除了南洋的财富宝藏,还有众多资源外,还有这层含义在啊。
早先,他是见到过蒸汽装置运转的,哪怕它只走了很短一段距离,可是造成的冲击,让熊廷弼至今都难以忘记。
而在孙承宗、朱燮元他们调任军务院的第一天,熊廷弼就向他们讲了此事,这是奉了天子旨意讲的。
不过他们没有见过实物,只是见了一个模型。
如果不是熊廷弼的为人与脾性,孙承宗他们会认为熊廷弼得了癔症,但通过熊廷弼的讲述,使得孙承宗他们感到无比震惊的同时,也在思索一件事,如果真的有朝一日,蒸汽机能够出现的话,那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
“也就是说,眼下在东番、琼州府境内,已经开始种植此物了?”朱慈燃显然想的是别的事情。
因为那黏唧唧的手感,叫朱慈燃联想到一件事,那就是自行车、人力车这些新颖产物,是否能以此物来制造轮子呢?
“眼下种植的只有东番。”
朱由校负手而立道:“橡胶树的种子,是通过西班牙籍海商得到一批,但规模太少了,这想要长成材,需要的时间还很长。”
“父皇,您前两年,对外宣称要练丹,那个丹宝,不会就是此物吧?”朱慈燃突然瞪大眼睛,看向朱由校说道。
“还不算太蠢。”
朱由校笑笑,伸手轻拍朱慈燃肩膀道:“正是此物。”
咚咚~
朱慈燃心跳加快起来,当初因为这件事,他可没少拐弯抹角的劝,因为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家父皇那样开明,如何会信长生一事啊,再一个,自家父皇还很年轻啊,为何要想追求这些了。
也因为这件事,这在朝野间的争议就没有停过。
“这玩意儿的潜力很大。”
朱由校轻叹一声道:“如果能够培育出来,培养起来,这给大明带来的潜力,是超乎想象的存在。”
“但是吧,由于种种原因,此事还必须封锁消息才行。”
“所以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去追求长生之道了,通过宗人府所辖商号,重金购买来的这些橡胶,全都移交到西山这边了。”
“陛下,适才提到的蒸汽机,难道只能用在陆上吗?”而在朱由校话音刚落时,一直在沉默思考的袁可立,突然开口道。
“呵呵,看来爱卿是联想到了什么。”
朱由校露出笑意,看向袁可立道。
“王卿,此事还是你来解惑吧?”
“臣遵旨”
王徵作揖拜道。
一道道目光聚焦过来。
而在此等注视下,王徵没有急着说什么,而是朝一处走去,很快就推着推车,朝众人走了过来。
当遮挡的红布,被王徵掀开时,不少人的脸色全变了。
“这是铁船?!”
袁可立伸手指着眼前之物,难以置信的看向王徵道。
“不,准确的来讲,是叫蒸汽铁甲船。”
王徵摇头说道:“这是船舶清吏司,近两年来,一直在研究的全新领域,此船是以木、铁来制造的。”
“不过这样一来,单纯靠人力,风力去解决航行,就是不现实的事情了。”
“长庚(宋应星表字)他们研制的蒸汽装置,就极好的成为了动力所在,蒸汽铁甲船一旦研制出来,那将彻底摒弃风力驱使,人力驱使,而以源源不断的蒸汽来作为驱使。”
“这怎么可能啊!”
孙承宗皱眉道:“即便是以木铁来制造,可这重量将多大,这下了海,不就直接沉下去了?”
王徵道:“所以我等一直在琢磨气密舱,配重,船体构造等方面。”
“这也不够啊。”
袁可立紧随其后道:“好,就算蒸汽铁甲船能下海,姑且认为蒸汽装置能运用到这上面,以此给此船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铁遇到水,特别是海水,你们怎么解决?”
“别告诉老夫,造这艘船,用了没多久,然后就废掉了,真要是这样,那造此船的意义何在?”
“此事的确是一大难题。”
王徵叹道:“即便是到现在,对应的铁料,钢料还在研制之中,至于多久能攻克,此事还说不准。”
“就不能直接以木船来承载吗?”
朱燮元想了想,皱眉道。
可说着,朱燮元却又说道:“不行,真要以木船的话,那防护势必跟不上,木制蒸汽船,这玩意儿就像是鸡肋一样。”
“的确。”
王徵点头道:“最初我等也是这样考虑的,但是经过一次次……”
耳畔回荡着王徵他们的声音,朱由校却没有理会,而是朝前走着,抬头看着那庞然大物,他这次过来,还叫熊廷弼他们一起来,就是想叫他们知道,在大明的前面,有着一条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路。
只是想要跨过去,这期间需要经历很多。
公布蒸汽装置,公布蒸汽机研制,朱由校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至少在没有成型之前,他是绝不可能公布的。
所以眼下面临的难关,是需要这一届内阁、军务院勠力同心下,跟着他一起扛下去,至于为什么只叫熊廷弼他们来,而不让毕自严他们来。
是因为这一划时代产物,想要真正运用起来,首当其冲的是整体性安稳,他需要叫熊廷弼他们认为这一产物真搞出来,自己会先运用到军事层面,这样他们才会扛住巨大压力,从而支持他的对外扩张。
扩张了,一些亏空与矛盾就能解决与转移了。
但按着朱由校所想,军事方面的运用只怕需要的周期太长了,在此之前,需要先搞出一些小型化的蒸汽机,以此运用到官办工坊中,如开采,如锻造,如纺织……只有在这些领域积攒了经验,运用成熟了,那么才能继续扩大来。
别的不说,单单是王徵提到的蒸汽铁甲船,这没有个十几年,甚至是更久,只怕很难定型投产,毕竟做出来第一艘,不代表就能直接开造了,这还牵扯到海试,期间有任何状况,是需要去调整与改进的,所以想在三五载内,就定型蒸汽铁甲船就批量生产,这不可能,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