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月影 作品

第391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嗯,自从山本五十六回国接任海军大臣之后,萧诚再也没有听到关于太平洋战场的消息。本文免费搜索:小说魂

不管是公开的报纸、广播,还是来自小林家的内幕消息,对此都没有提及。

日美双方似乎进入了相对静默的阶段。

在萧诚穿越前的历史上,这个时间段,日美双方在干什么呢?

山本五十六死后,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接替了联合舰队司令官一职。

在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双方主要继续在所罗门群岛一带进行中小规模的岛屿争夺战,美军真正发起大规模反攻,要到下半年的十一月左右了。

这几个月,美军应该是在制定作战计划和集结兵力。

日方又在干什么呢?

在广袤的西太平洋上大大小小的岛屿修筑碉堡,收缩兵力,企图依托这些小岛,将美军拖入泥潭。

嗯,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这段时间确实不应该有什么大新闻。

中小型的战斗,不至于传到遥远的哈尔滨。

“山本五十六阁下对于永野总长和家父的主张很是认同。”

听到萧诚问起,小林广实点头道,

“他也觉得,帝国最好的出路,只能是和美国佬和谈。

不过,山本阁下认为,以如今太平洋战场的形势,美国人愿意和谈的可能性极小。

哪怕我们让出在东南亚占领的大片领土,美国人也不会愿意。

小田君,你没有去过美国,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政体。

山本阁下曾经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在帝国高层,算是最了解美国政客的人了。

他与永野总长,还有家父一起多次秘密商讨了美国人可能的反应。

美国人的总统,是依靠民众的选票上台的,因此,在制定重大国策之时,必须考虑民意。

就像一年多以前,美国孤立主义思想根深蒂固,民众普遍反战,根本不愿意下场参战。

包括他们的议会,也同样如此,更倾向于通过《中立法》保持中立,大发战争财。

罗斯福即便是总统,也无法一意孤行对帝国宣战。

可是,帝国却自己给了罗斯福参战的理由啊!

同样,如今美国国内的民意,都倾向于彻底击败帝国。

真要和谈的话,不是几个政客就能说了算的,哪怕是罗斯福自己也不行。

他们必须对国内的民众有个交待!”

“当初一意孤行,坚持对美开战的,究竟是谁?”

萧诚倒是有些好奇,当初明明连山本五十六这样重量级的人物都明确反对与美国开战,究竟是谁能够力排众议,达成决议的。

“是东条首相,他在前年接替近卫首相组阁之后,立即决定终止正在进行的日美谈判,明确提出“不惜对美一战”的方针,并开始协调陆海军制定作战计划。”

小林广实不愧是名门子弟,尤其是如今独当一面之后,对高层的情况了如指掌,

“可惜了,当时高层大多数人,都没有山本五十六大将这样的眼光,对美国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在东条首相的强硬态度之下,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都同意了他的主张。

最终的决议,是东条首相领衔,陆海军两位总长附署,以天皇的名义发布的。

事到如今,却成了这个烂摊子,都是因为东条首相的一意孤行。”

在萧诚面前,小林广实说话己经毫无顾忌。

毕竟双方的关系己是今时不同往日,连海军大臣都算计过了,己经真正成了一条船上的人。

更何况,二人也早就在密谋中隐晦地提过,到了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行非常之事。

这个非常之事虽然心照不宣,没有明着说出口,但彼此心里都很清楚,就是刺杀东条英机!

“当时,明明还有另一个选择!”

小林广实愤愤不平道,

“苏联!

他们和苏联人在诺门坎打了一仗,吃了个大亏之后,心里就虚了吧!

签了个互不侵犯条约,竟然还真的遵守!

对美开战前,多好的机会啊!

苏联人的主力都在欧洲战场和德国人拼死拼活,虽然在远东仍然有不少驻军,但如果真的开战,必然陷入两面夹击,顾此失彼。

遵守这条约干什么?!

帝国将投入到太平洋战场的兵力用来全力夹击苏联的话,未必不能取得战果。

德国人在欧洲战场,多半也不会遭遇惨败了。

此消彼长之下,苏联想在东西夹击下活下来都很不容易,更别说给予德国人重创了。

现在的局势,不会是这个样子。

我敢断言,如果德国人在欧洲战场败了,苏联人一定会毫不犹豫撕毁条约,向帝国开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所在的满洲!

可惜,机会过去就不会再有了,如今的帝国,己经不可能再对苏联开战。”

“的确如此,帝国己经没有余力再和苏联交战了。”

萧诚看向小林广实,这家伙还挺有见识的嘛,

知道苏联人根本不会遵守什么条约,只要德国人败亡,一定会来远东摘桃子。

“唉,小田君,我也是有感而发。”

小林广实自嘲地笑了笑,

“现在,我们只能面对眼前的困境,努力自救了。

山本阁下觉得,开启对美和谈的关键,不是我们的退让,而是必须来一场大胜,把美国佬打疼!

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同样也了解美国民众。

这些人的复仇情绪因为珍珠港的事被煽动起来,目前看起来确实很狂热。

不过,他们有一点和帝国,甚至和大多数国家都完全不同的特质。

美国民众对于伤亡的承受能力是非常低的!

只要一场伤亡巨大的战斗,就能一巴掌将这些狂热的美国民众打醒。

让他们重新想起长期以来奉行的孤立主义。

会有很多人质疑这场战争的必要性,这就足够罗斯福头疼的了。

当然,这仍然不够!

美国的政客们还能用帝国对美国的威胁来裹挟民意。

这个时候,如果帝国能够给出非常有诱惑力的谈判条件,并在美国国内搞得人尽皆知。

一定能将美国人逼到谈判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