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聪顿时来了兴趣,白人学习中医那可是后世才有的事情;虽然中医在国内被某些人故意抹黑、诋毁,但在全世界很受欢迎。
最成功的案例不是东方而是倭国,他们就继承了中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中医被倭国称之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之为汉方药、简称汉方,倭国210个古方就是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书中的269个方剂。
后世许多人喜欢跑到倭国代买汉方药,看似很可笑、实际上很可悲。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医中的针灸,后世的美利坚50个州已有44个州批准颁发针灸执照,每年有100万以上的患者接受过针刺治疗,针刺医师达到1万多名,同时从事针刺的西医师约有3000人。
普鲁士有三分之一的西药房销售中药,500多家西医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
英格兰中医诊所现有3000多家,其中在伦敦就有1000多家、针灸医师7000多名,大小中药供应商40余家。
正因为对这些有一定的了解,朱文聪才敢在美利坚推动中医的发展、将西医扼杀在摇篮中。
当然!西医是无法消灭的,随着西方的科技越来越先进、中医便被降维打击。
朱文聪便把一切的希望寄托在了新中医,希望以后和西医互相抗衡、最好是压过对方一头。
庄云轩带着朱文聪、苏妍婍来到了大厅,四周的每个科室是一位老师傅带一群徒弟的画面。
先让徒弟给病人检测、师傅在后边观察,如果有不对的地方直接提出来、加以改进。
“他们白人学得会?”苏妍婍见到白人在问诊,顿时感到三观需要重组一下。
“医术上的事情我不太清楚,老先生们说他们是学医的料、语言不通不是最大的问题。
那些白人也在努力的学习汉语中,白天学医、晚上学文、他们是能吃得苦。
其中有几位之前是西医后来见到我们中医神乎其神的医术后,立刻拜入门下、请求收留。
其余人则是家人或者自己被中医治好病,他们对中医充满了好奇、下定决心成为中医。”庄云轩讲解着。
苏妍婍在门外仔细观察着,老师傅身旁有一位汉人翻译、原来他们之间还是需要多多的沟通。
也不知道中医学的那些名词是到底怎么翻译,苏妍婍恍然明白朱文聪所说的翻译不好找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不懂中医的翻译那请他过来也毫无意义,可是既懂中医学又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人是少之又少。
目前这类人才只能自己培养,先精通了英语这门语言、然后再系统性的学习中医学。
“哥哥。。那些老先生真的会教他们吗?”苏妍婍很好奇,东方的师承是有着极其严格的标准与流程。
按理说教会外人已经是最大的无私,要是连洋人都教、那就不叫做无私而叫做。。
搁在东方是会被群众戳脊梁骨、扣上一顶又一顶大帽子,所以眼前的画面有些不真实。
庄云轩目光看向了朱文聪,自己是不太清楚、只知道当时朱文聪和那些老先生谈了许长时间。
老先生们不仅愿意为济民院出一份力、同样也愿意无私奉献,开始打破祖制、另起门户。
“当然的!我当时和他们明说,中医的衰败是注定的、不可挽回的。
清廷的无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随着西方势力不断的扩大、我们的宗教被洋教取代。
于此同时我们的中医一旦失去了朝廷的保护,你应该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他们有些人可是御医!之前皇宫不安全皇帝出逃,而御医们能往哪里逃呢?”朱文聪反问着。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苏妍婍感叹一声。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画面是不会再次上演,无处可去的东方人会越来越多。
朱文聪也是巴不得清廷越乱越好,自己可以快速的收罗天下群英、爱新觉罗不要、自己当宝贝!
看着认真学习与实践的白人,朱文聪还是挺羡慕嫉妒、西方人就这一点好不务虚。
东方的形式主义传承了上千年,道德君子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所有的心思与时间都用在了算计自己人,你不算计他人就会被他人算计。
“我们济民院按照明朝的规制设立了11科室,分别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外科、针灸、眼科、口齿科、咽喉科、伤寒科、正骨科、痘疹科。
后来根据老板你的指示,我们将大方脉改成内科、小方脉改成小儿科;科室很多、人手很少,我相信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我是非常感谢华商会的鼎立支持,11科室的老先生全是依靠着他们的关系与能力帮忙招募。
老先生们是真的大仁大义,他们早已写信给东方的学生、同僚、希望他们能来美利坚共同发展。”庄云轩边走边介绍着。
朱文聪点着头,这是自己之前和他们强调过的、待在东方是没有任何的未来可言。
与其眼睁睁看着中医的衰落,不如来到美利坚再造中医、甚至说可以成为新中医的至圣先师。
“这边是正骨科!美利坚人挺喜欢正骨的!
如果不是人手缺乏的问题,我都想把正骨科的接骨和按摩分开来,按摩是个不错的商业项目。
根据我的详细调查,美利坚人有事没事就喜欢往正骨科跑、他们没有脱臼、纯粹就想着按摩。
那块牌子就是我立的,禁止无病者重复享受医治、请给其它病人医治的机会。”庄云轩指着左侧。
“口齿科的人怎么那么多?”苏妍婍发现美利坚人不仅喜欢正骨、还喜欢整牙齿。
“美利坚人吃东西没啥讲究、经常一口坏牙,以西医的水平是直接拿锤子将坏牙全部敲掉。
我们中医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治牙的医案,我记得是陈老先生说过的一部《五十二病方》的书籍、讲述了用榆皮、桂等粉末塞入龋齿孔洞。。
唐代的《外台秘要》记载,用烧热的铜箸烙化树脂(松脂、梧桐泪)、乳香等,填塞龋洞或缝隙,可以修复龋齿。
陈老先生就是陈修园先生的长子,他父亲著有《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乃是世界牙科的第一人。”庄云轩详细介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