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052章 1050岳麓

随着轮船在湘江岸边停靠,朱文聪抬头望着远处的山、此时的岳麓还是一片森林。

“这里的风景真美!”苏妍婍舒展着腰肢,果真是有山有水有人家。

此时的星城只是一座小城市,随着湘军出征以及归来、这座城市才被彻底激活。

熙熙攘攘的码头上,苦力们扛着沉重的货物、商贩们大声吆喝着、每个人都显得忙碌。

朱文聪刚走下船就能感受到码头上人们的目光注视,没有辫子就显得极其异类。

百姓们早已习惯了后脑勺的辫子,突然发现有人没有、就会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奇怪与不怕死。

“米哈伊尔陛下!我叫做刘昆、乃是湘地巡抚,听闻陛下今日抵达星城、特意前来码头接风洗尘。”刘昆客气说道。

朱文聪感到有些错愕,心想这位巡抚是真的不怕死、居然敢明目张胆的接待自己。

刘昆那自信的笑容明显是不怕后果,他敢这么做就有相应的底气、否则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你好!我来到这里只是一场旅行,完全不劳烦巡抚的招待了。”朱文聪直接拒绝。

“还请陛下赏光!我已经在酒楼为你备好了接风宴,只是我个人与一些学子参加。

当下如火如荼的洋务运动、让许多学子注意到了世界之大,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陛下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东方人、得到了无数西方人的崇拜与支持,我们一直想与陛下好好的交流一二。

不瞒陛下、我们之所以如此了解陛下,主要是容闳引荐、他称赞你是活着的圣人。”刘昆详细说道。

朱文聪不由思索起来,历史上刘昆与容闳没什么交集、一个忙着搞湘地教育、一个忙着搞留学计划。

不过他们都效忠一个人、曾国藩,刘昆与曾国藩有深厚的私交、被称之为湘军之师。

曾国藩负责洋务运动、容闳则是帮助曾国藩搭建与外国交流的桥梁,比如海外的机械设备采购、留学计划。

刘昆主张的是传统儒学、经世致用思想,容闳是美利坚耶鲁大学的文学士、更为主张西方科学。

“我们就过去蹭一顿中饭?”朱文聪询问着媳妇们,本来是打算带她们先在客栈歇息一晚、然后再去岳麓山露营。

苏妍婍点点头,自己此时很好奇刘昆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居然打破潜规则。

朱文聪倒觉得刘昆书生气十足,他作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湘地学政、全都是教育方面工作。

由于之前重建江南的时候、重点推动教育的建设,这就让刘昆对朱文聪刮目相看。

作为教育人、刘昆认为朱文聪也会大力支持湘地的教育,为自己解决当下最大的资金难题。

。。。

“陛下是如何看待当下的洋务运动?到底是中学为主还是西学为主?”雅间里刘昆率先提问道。

“你是如何定义的?”朱文聪反问道,自己很期待这位学官对清廷教育的看法。

“我是认为西学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不能因为一次、两次的战争失败而否定我们传承千年的中学。

容闳他说陛下你是当今学贯中西的第一人,所以我特地向陛下请教、我的观点是否正确。

陛下你从小接受的是中学、出国之后才掌握西学,我想陛下你能给到我们最正确的答案。

究竟是西学胜于中学、还是中学远胜于西学,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时间。”刘昆很是纠结。

朱文聪听后有些失望,自己对当今的读书人要求特别高、因为他们是足以去改变整个历史的人。

沉浸在过去的人是永远回不来,过去辉煌、强大并不代表现在、未来依旧如此。

“当你们在意胜负的时候、你们已经输了,文化是多样性的、正如一个人的多变性格。

就比如我们的湘菜与江南的苏菜,你能分出一个胜负吗?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外地人终究是吃不惯。

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如果我们只顾着吃湘菜、认为湘菜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区别呢?

天下八大菜系各有各的特色与风格,只有尝遍了各大菜系的美食、你的厨艺才能更进一步。”朱文聪指着桌上的美食。

刘昆瞪大着双眼、朱文聪这个说法就像醍醐灌顶,刘昆大彻大悟、自己有些着相了。

朱文聪始终不认为现在的东方文化有多好,受封建王朝的影响、东方文化中的糟粕还是很多的。

“不去了解西方文化、怎么知晓差距在哪里,难道就只会手捧圣贤之书、骂一骂当朝者不公?

你们真应该好好的看一看《海国图志》,魏源先生早已看明白了差距、只是你们一直不愿意承认。

当下诸多的问题我觉得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你们有没有做到就不得而知。

我是不希望你们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你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朱文聪望着学子们。

学子们早已羞愧的低下头,自己们还在不断的翻寻圣人之书、试图找到救国救民的成功案例。

殊不知答案并不在圣人之书上、而是在每个人的自身,自己都做不到从严要求自己、谈何去改变天下。

“真是惭愧呀!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够多,所以无法解决当下社会的问题。

难怪曾部堂让我多多的接触西学,可我担心西学会影响到我掌握的中学、事实上不过是庸人自扰。

一直听闻陛下对教育的建设是不计成本,故此我想让陛下支持湘地的教育建设、让更多的人能读上书。

现在看来我们所教授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还请陛下指点一二、将西学引进到我们的教育体系。”刘昆缓缓说道。

朱文聪再次感到震惊,这刘昆不愧是学官、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教育建设上。

难怪近代的湘地人才辈出,没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不可能诞生一位位人才。

刘昆重视中学、曾国藩重视西学、张之洞更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都是湖广的朝廷命官、为湖广的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正因为打下了牢实的基础、才有后世的一句历史评价:一部湖南史半部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