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962章 959晋商

帝国饭店。

咸丰四年(1854),名为帕克沃的英格兰创办了一家‘帝国饭店’,也就是后世有名的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分为两个部分,北楼和南楼。南楼的前身是汇中饭店,北楼的前身是华懋饭店。

不过这都是50年后的事情,现在的帝国饭店是一栋三层楼高的英式建筑,也是现在最豪华的酒店。

汇丰银行的松江分行就租借了帝国饭店的房间营业,只要把办公点设立在这里、就能凸显你的实力与地位。

朱文聪也是在这里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晋商,九鼎想要将业务发展到内地去、就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目前晋商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曾经辉煌过、现在随着清廷的衰败而失败、可谓是死绑一起。

骆雪晴将各个晋商引进房间内,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洋人的饭店、第一次被奢华的装潢震撼到。

“欢迎大家做客松江,今日就由我来招待你们!”朱文聪起身说道。

“额。。草民拜见皇上!”众晋商纷纷给朱文聪下跪磕头,作为皇商给皇帝磕头最重要。

清廷还没有入关的时候、晋商就已经大手笔的提前投资,清廷入关之后、晋商得到了自己们想要的一切。

此时此刻投资朱文聪就和当年投资清廷一样,众人需要在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挣脱出来。

“入座吧!”朱文聪早已见怪不怪,他们背叛清王朝、是因为他们失宠了、没有了曾经的特权。

现如今不要说他们这些皇商、连同八旗子弟都落寞了,高高在上永远是洋人、八旗子弟顶多算三等公民。

老头们悄悄打量着朱文聪,心想这位朱明后裔可真年轻、妥妥的潜力股没得跑了!

骆雪晴坐在朱文聪的身旁,示意后方的侍女倒茶、上菜,虽然是西方人开的饭店,但菜肴有西餐也有中餐。

朱文聪看着诚惶诚恐的老头们,这是封建民众骨子里对皇权的恐惧、天子永远是天子、草民永远是草民。

“不要那么拘束!今日我们就以茶代酒,我先敬各位一杯、非常感谢你们选择了与九鼎合作。

九鼎不仅仅是美利坚公司,背后的股东还有着英格兰、法兰西等国家,所以我们的优势是任何洋行未曾有的。

只不过我们九鼎比较低调、不愿意暴露这些隐藏的实力,未来遇到任何麻烦事情,千万不要退缩与先认错。

就算是与朝廷为敌、先跪下来的人不是我们、而是朝廷,你们可不能丢了九鼎的牌面。”朱文聪举杯说道。

老头们彼此面面相觑,朱文聪这口气大得吓人、不过这也符合当下洋人的崇高地位。

顿时众人明白了为什么沿海的商人开始当洋人的买办,确实有个洋商外皮、做生意不要太容易。

“未来与你们合作的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这是九鼎在远东的代理银行、也是你们合作的对象。

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直接问、不要过于拘谨,我们都是商人、谈论的是我们的生意。”骆雪晴看出了他们的畏惧。

“我记得松江有九鼎银行呀!”渠源浈直说着。

骆雪晴面朝着众人:“松江确实有九鼎银行,但最近的九鼎业务方向有所调整、从原先的对个人到对国家。

你们或许知道一些,九鼎一直是美利坚、沙俄两国的最大债主,同时为英格兰王室提供金融服务。

所以说九鼎银行的规模太过于庞大,要是与你们合作的话、那一口汤都不会剩下。

未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的资金将由九鼎银行提供,你们大可放心、在清廷洋行的身份有独特的优势。”

王鸿轩等人放下心来,本以为是和九鼎银行合作、结果没想到自己们根本没这个资格。

从中能看出九鼎银行的恐怖底蕴,晋商们放贷数百年、从未想过给国家放贷。

“现在你们的生意还好吗?”朱文聪边吃边问。

众人一阵摇头,日子是越来越难了、曾经清廷市场被自己们独享、现在被洋人独占。

朱文聪吃着饭菜,他们只有处境越来越不行、才能完全的依附于九鼎,成为九鼎的买办。

“同治元年(1862)的时候,清廷和沙俄签署了《清俄陆路通商章程》,俄商在清廷边界百里内免税。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蒙古各地免税自由贸易,货物运送至津门还有税收的减免、这可是我们曾经未曾有的特权。

北方市场一直是我们的地盘,现在彻底沦为了俄商的地盘;曾经在恰克图我们有一百二十家商号,如今只剩下四家。

我们不得不南下寻求新的机遇,再不改变很可能我们也会成为历史。”乔致庸感叹着。

“最早晋商是八大家,现在能凑齐的就是我们这四个人了。其它家族早已走向衰败,甚至说变卖家产。

不过大家没有在商业这块发展、大多数选择走仕途,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是如今的朝廷推动洋务、像是我们这些古板的读书人都被淘汰,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想的。

喝过洋墨水的人就很聪明吗?我只知道喝洋墨水的人一定会数典忘祖!”孔宏问吐槽着。

侯庆来立刻说道:“能守住祖宗的基业已经算不错咯!我们的家族发展了数百年时间,从明末清初一点点的做大做强。

不知道现在是同治中兴还是王朝末期,总之属于我们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就像是十三行。

皇上你觉得我们还有未来吗?我们无法做到像潮商那般弃国弃家,我们是没有移民的打算。

因为朝中都有我们的族人、所以我们是无法逃离,也不能与那些洋商有太多的合作。”

朱文聪对此表示理解,作为清廷的八大皇商、他们从满清入关的那一刻起就死绑了。

东方各行各业的尽头是当官,生意做得再大不如县老爷一句话。现阶段商人都是争做当红顶商人,手里有权利才安全。

对于这些富商而言,赚多少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读书人,让子孙入朝为官。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动,只会读圣贤之书的人注定要被淘汰。晋商逐渐失去官场的优势,也是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人挪活、树挪死,这个道理我相信你们都懂得!”朱文聪缓缓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