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949章 946租界

朱文聪此时正在和自己的粉丝团成员交流,这些年来自己的信众是越来越多、已经分为好几个派系。

从最初的西海岸信众发展到东海岸信众,他们是紧紧跟随朱文聪的步伐、复制粘贴九鼎的投资。

简单来说九鼎吃肉、他们喝汤,只要站在时代的风口上、赚钱真的和捡钱一样容易。

以至于没有什么业务的英格兰也有了信众,他们和美利坚信众深入交流、互相学习、用朱文聪之前割韭菜的手段狠狠的收割了一波英格兰韭菜。

朱文聪的那些割韭菜手段都是后世最成功的案例,所以放在这个时代是属于降维打击、没有人能够逃脱。

在沙俄的一年里也发展出了本地信众,毕竟沙俄是没有金融环境、最劣质的诈骗手段都是高明的。

只要被骗过的人都会主动成为新的信徒,然后将自身的苦难嫁接给他人、让赚钱变成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组织起来的?朱文聪目光望向远处的海军一桌的马利克,这可都是他的杰作。

马利克跟随着朱文聪吃到了内战的红利、站队的红利、大航海的红利,总之跟随朱文聪后人生宛若开挂一般一帆风顺。

最初投靠朱文聪、并且坚持至今的人全成为了百万富翁,这可比任何的口号宣传更致命。

“此次你们回到内地准备做点什么生意呢?”朱文聪不由问道,他们是在清廷捞钱、在香江投资地产。

“炒租界的地皮!我们已经在英租界、法租界购买了大量的地皮,愿意帮助官方开发这些土地。

我们会和陛下你一同去往松江府,到时候与公董局、工部局展开相关的合作、也请陛下的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约翰激动的说道。

朱文聪脑海中检索着租界的相关信息,从43年的《金陵条约》开始,松江府成为向外商开放的通商口岸,同年12月松江道台和英格兰领事划定了外滩英格兰租界的南北界限。

44年英资的怡和洋行、宝顺洋行租借了一批土地,45年清英会订《松江府土地章程》,46年英租界的西租界(55.3公顷)被确定(今河南路)。

48年英租界的西界推进到了现在的西藏路,向北开拓到苏州河边,整个租界面积达188公顷。

53年小刀会占领松江县,清廷失去了对租界的控制。54年7月11日,英法租界联合组建独立的市政府机构‘松江府工部局’,建立cop武装,这也是后世的国中之国的由来。

62年法租界退出联合,自立门户公董局。63年英格兰和美利坚在松江府的租界正式合并,统一由工部局管理。

在场的约翰代表着美利坚商人、劳恩代表着英格兰商人,他们自然是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与各大钱庄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愿意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资金、帮助我们建立租界中的华人社区。

毕竟租界中的洋人是少数人、多数人是我们汉人,这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记得53年小刀会攻占松江县,当地两万多人逃到租界避难,60年太平天国进攻苏州,又有六七十万人涌入松江府租界。

可以说未来的香江是属于洋人的、但未来的松江府一定是属于我们汉人的,我们打算长久经营。”华商姜文说着自己的观点。

朱文聪认真听着,洋人准备从清廷捞钱建设香江、自己人准备从香江捞钱建设松江府。

他们现在需要朱文聪给到一个准确的答复,到底是建设松江府还是香江来的利润回报更多。

“这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吧?这两座城市都有着无限潜力,无论你们投资哪一座城市都能百倍获利。

主要看你们往后是在香江定居还是松江定居,而你选择了后者、意味着你会移民过来。

你们想一直跟着我投资全世界,那还是投资香江比较好、随时随地可以套现离开。

我个人推荐你们留在东方,因为这是四万万人口的大市场、所以你们无论做什么买卖都能爆赚。

清廷没有工业、也没有银行,他们的商业模式还非常的原始、你们各项优势碾压本地商人。

再加上洋商的身份,你们在清廷的地位非常的高、甚至不受清廷法律的约束。”朱文聪细细的分析道。

“陛下是说清廷可以成为我们的终点站?”沙俄富商切斯特问道。

朱文聪表示没有错,全世界最值得投入的两个国家是清廷与美利坚。他们有着广阔的土地、繁多的人口,丰富的矿藏资源等。

将这些洋商留在清廷,其实是为了加速东方的近代化建设、同时将他们获取的财富用在清廷。

当然洋商并不是傻子、让他们真金白银建设清廷是不可能的,故此租界可以让他们心甘情愿掏钱。

只要朱文聪不取代清廷,租界的天是不会塌下来、洋人在清廷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害。

“你们可以仔细的思考一下,在清廷做生意是有着诸多的约束与限制,根本不适合资本的生长。

只要我们将租界打造好,那么全天下的商人都会来此投资,只不过最终收益的时间比较漫长、前期的投入资金很大。

各国租界的土地面积很大、但开发程度很低,据我所知、英租界的英格兰人不足千人。

租界的未来还看东方人,你们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情况。”朱文聪说道。

众人连忙点头,顺着朱文聪的思路联想清廷是有着光明的未来,自己们还有高于‘贵族’的地位。

去到其它国家不是被排斥、就是没有什么赚钱的买卖,可是来到清廷、这是一片空白的市场。

朱文聪是希望他们留下来,带动清廷的经济、解决就业问题,从而让更多的民众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抱歉!我要过去一趟,他们应该等不及了!”朱文聪听到属下汇报,那些总督准备先行离开。

这些总督是私自赴宴,有的要回京报道、有的还要率军作战、总之他们的时间很紧促。

朱文聪是不能直接过去交谈,一来自己的身份高于他们、二来先晾他们方便之后的交谈。

众人看着远处的五位总督,清廷总共九位总督、这一下子来了一半;不得不说朱文聪的面子很大,可惜他没有逐鹿中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