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6岁的睦仁对西方各国的体系很是了解,看得出他是做足了功课。
西方的那一套制度根本不适合东方的国家,不仅行政效率低、而且民众与民众亦有差距。
东方民众是习惯了被管束、遇上明君享受太平盛世、遇到昏君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现阶段西方民众是相反的情况,他们不喜欢被管束、更是不服从王室与教派的统治。
从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西方人的思想就被彻底打开、同时资本主义也在萌发的状况。
再到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崛起、以及19世纪的蒸汽时代到来,资本正式成为世界的主宰。
如果说东方是靠着对帝王的个人崇拜来实现治理,那么西方就是靠对金钱的崇拜来实现治理。
有钱能让你过上富裕的生活、没钱让你寸步难行,同理明君和昏君也是一样的情况。
“所以好的制度会引进、坏的制度会摒弃,这就是我对维新变法的最终定调。
其实我是更偏向于明朝的内阁体系!皇权永远是唯一的,内阁只不过是协助君主处理公务的机构。
最终的决定权在于皇帝、内阁只有建议权,当然、这对皇帝个人要求比较高。
陛下你说君权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西方一直说我们的君权是独裁体制。”睦仁请教着。
朱文聪思索起来,天底下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与制度、凡事都是有着利弊两面。
美子跪在朱文聪的身后帮忙按摩肩膀,不得不说倭国的服务还是非常的到位、太懂得如何伺候人。
“我只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管是西方的制度还是东方制度,总要适合我们当下的社会。
其实清廷也处于变革时期,到底是西化还是不西化、清廷高层一直不承认西方文明的强大。
就算是有人喊出师夷之技以制夷,也不会向西方低头,清廷高层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顾全大局’。
也许高层已经看出了东方与西方的差距,但是民众看不出来、从全国各地的仇洋现象就能发现。”朱文聪分析着。
“确实!如果官方承认西方的强大,那么愤怒的民众绝对会推翻软弱无能的官署、新的王朝再次建立。
倭国与清廷是一样的情况,那些狂热的武士永远不会正视倭国的落后、弱小,永远认为自身的苦难源于洋人。
武士们天真的以为可以通过手中的利剑驱逐洋人、再造倭国,事实上这是极其野蛮与落后的表现。
当年美利坚的坚船利炮轰开倭国国门的那一刻,所有人应该要认清这个无比惨痛的现实。”睦仁很认可朱文聪的说法。
朱文聪一开始觉得清廷不思进取,可是清廷的高层全是饭桶吗?没有人人知道现状吗?
事实上康熙会微积分、乾隆是路易十六的笔友,清廷的皇族一直默默关注着西方社会动态。
他们如此了解西方的情况、岂能不知道东方与西方的差距,可工业的差距真的很大吗?
仔细思考一下就能明白没有什么差距,真正的差距是穿越者的认知与当下的时代不符合。
现在是蒸汽时代、一台蒸汽机的科技含量能有多高?清廷用三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了东方第一台蒸汽机。
徐寿和华蘅芳在没有图纸和资料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观察洋人的轮船和蒸汽机反复研究与实验、最终完成创造。
“不过倭国的愚民比清廷的愚民更温顺!你的子民顶多对官僚、洋人大打出手,清廷的民众那可是连皇帝都敢干掉。
所以你推动工业不用承担什么风险,无非是死一些官僚、以此降低民众的怒火。”朱文聪补充一句。
“为什么清廷就推动不了工业的发展呢?”睦仁不理解,按理说他们发展工业的速度非常之快。
朱文聪看了一眼睦仁:“他们是异族呀!那些反对势力正愁没有借口声讨清廷,只要你向洋人靠拢就是卖国求荣。
只要清廷不犯错、各地方就没有独立的借口,民众是认可清廷的合法统治地位。
额。。简单的例子,你可以把清廷当做谋朝篡位的幕府将军,他无论做什么事情、民众始终不会接受他是皇帝。
那么无论幕府将军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幕府向洋人妥协,不就被你们当做讨伐的正当理由!”
睦仁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清廷确实和幕府相似、他们的统治地位是通过武力获取。
天下民众只是屈服于幕府的武力,心永远是向着天皇、不会对幕府感恩戴德。
如果不是长洲、萨摩藩的人假传圣旨造反,没有谁会充当出头鸟、大家都在观望等待。
清廷那边的剧本就差一个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人,现阶段只是在苟延残喘。
“统治的合法性很重要呀!”睦仁感叹一声,合法性也就是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拥护才能一直统治。
“你很幸运!”朱文聪说道,东方的皇帝更换速度太快了。
睦仁微微一笑,合法的统治无论做什么是对的、民众不会有太大的怨言,即使有错那也是臣子该死。
幕府就是非法统治、说什么都是借口、做什么都是错的,所以只要有人奋起反抗就会有无数人加入。
当民众听到是天皇号召自己们造反,那什么顾虑都不再有、彻底的否定了幕府统治。
朱文聪顿时明白为什么倭国能够打赢清廷,一个团结一心的国家打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是包赢的!
清廷不是输在装备上、战术上,最大的问题在于高层、一方主和一方主战、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果然!与陛下闲聊收获颇多,让我不再迷茫起来、有了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
可是我还是不理解,为什么陛下对倭国的市场不太看好、我们是有哪里做的不对吗?”睦仁一直不理解朱文聪不愿意加大投资的力度。
“清廷的人口、资源优势太大了!并且我没有足够的余钱投资另外一个国家,只能小规模投资。
明年我就要去往普鲁士、你应该知道的,对于倭国的未来我是比较看好、但不是完全看好。”朱文聪知道倭国未来会变成一台战争机器。
睦仁静静的思考起来,朱文聪担心的应该是战争的不确定性、因为倭国要发展就要战争、要战争就有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