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003章 900朱门

(资料)

“夫君我要在这里先下车!”苏妍婍招呼着车夫,刚在车窗外看到了自家的老宅。

此时的苏府是破烂不堪的样子,不知道被多少波人洗劫过、大门都被拆除。

苏妍婍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没想到离开家乡数年时间、这变化是真的大。

朱文聪牵着苏妍婍的小手,长久以来江南就是东方最富庶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

每一方势力登场都会对姑苏进行一次财富洗劫,不仅仅是填补军费、更重要是解决粮食。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亡、百姓苦。”苏妍婍感慨着。

“我会重建姑苏的!”朱文聪认真说道。

苏妍婍抬头望着朱文聪,这种亏本的买卖、朱文聪是不可能去做的。

清廷高层已经选择弃疗,对于江南的各个城市、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愈合伤口。

正因为清廷的不作为、所以才有后来的东南互保事件,江南民众早已拉黑了清廷。

“夫君!你是不是打算让那些银行家去重建姑苏?江南?夫君高瞻远瞩,一下子有了应对之策。

战后重建的姑苏需要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尤其是本土势力的土崩瓦解、留出了大量的空白市场。

我接下来的演讲是不是该让他们关注一下眼前的姑苏,这是一座非常值得投资的城市。

虽说没有租界保障他们的安全,但我相信夫君会取得两江总督的支持”骆雪晴瞬间想明白。

朱文聪露出满意的笑容,骆雪晴能猜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可见她的能力越来越强。

现阶段许多各国的洋商都将目光投向东方,松江是英法美的地盘、这对他们不是太友好。

来到江南的地界上,所有洋商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不存在谁可以提前抢占市场。

苏妍婍紧紧抓着朱文聪的手,真的要是能忽悠洋商重建姑苏、那朱文聪可是救世主了!

“小姐?小姐!”一位类似于乞丐的老头从府里冲出来。

“安伯?你怎么没有跟着我父亲去松江定居呢?”苏妍婍一下子认出苏府的门倌。

“我和老爷约定好了,要用这条贱命守住这座宅邸、可惜大门都被强盗拆了。

如今见到小姐你平安无事,老朽也就放心了、还请小姐回去吧!”安伯认真打量着苏妍婍,缓缓转过身离去。

朱文聪拉住苏妍婍,古代的主仆关系那可是过命级别、说是赌上性命绝对做得到。

苏妍婍一脸难过的表情,自己很想改善他的生活、可看到他离开的背影就明白他的心意。

“门倌是什么?”路易斯不理解。

“就是看家守院的人!一般是房主人最忠诚的仆人才能胜任,其余人是没这个资格。”骆雪晴解释着。

“看来你爹估计还打算回到姑苏,难怪你哥主张移民海外、遭受了全族老人的反对。

感情是故土难移,人暂时定居在松江、心永远是在姑苏。

你要多多的做通一下父辈的思想工作,纸醉金迷的地方往往会被战争摧毁的很惨烈。

千万不要对清廷抱有任何的希望,早日离开早日解脱。”朱文聪说道。

苏妍婍头靠在朱文聪的肩膀上,自己突然感觉好累、明明是在故乡却没有一丝丝的安全感。

以前在美利坚非常的想念故乡的原风景,现在开始想念居住在美利坚的安定、和谐。

“这里的灾民好多呀!”玛丽亚注视着前方街道的民众,他们背靠着大户人家的城墙、等待着富人的剩饭剩菜。

朱文聪之所以将开会地方定在姑苏,主要也是让那些洋人出点钱、带动一下消费。

松江是最好的选择,但姑苏有她独特的意义、更何况这里的风景确实非常不错。

“地方官署不管吗?”路易斯不理解。

“没钱呀!受灾的又不是这一个地方,清廷为了平叛早已国库跑耗子、谈何战后重建工作。

清廷其实是可以学美利坚发行国债,然后利用战后重建的工作来推动全国的大基建。

可惜眼巴前的成功案例清廷就是不选择,说白了还是对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不够自信。

清廷发行的国债主要消费群体肯定是汉人集团,你们认为

汉人集团会买单吗?”朱文聪反问着。

众女一阵沉默,由于异族统治不得人心、所以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都不太好实施到位。

再加上八旗子弟已经被养成废物,他们根本不足以和现如今的汉人集团对抗、清帝不得不重用汉臣。

历史上清廷第一次发行公债的时间是1894年9月8日,这个节骨点上大家都知道甲午海战爆发了。

海防捐也没能凑齐足够的战争费用,所以清廷实施‘息借商款’、命令各省向地主富商借钱。

借款规定两年半还本付息,以六个月为一期,第一期还利不还本,自第二期起本利并还,每期还本四分之一,月息7厘、一年按12个月计算;并颁发银票,票以一百两为一张,所有商铺字号、本息数目、交兑日期,均须一一填写。还清之后,将票交销。此外再给五期小票,每还一期即撤一票。

经过八个月的募集,根据《光绪朝东华录》中载,息借商款募集总额1102万两白银、当时清廷的财政收入为8103万两白银。

对比隔壁的倭国,睦仁为了打赢甲午海战带头节衣缩食、全国上下一起凑出战争费用,这对比感非常的强烈。

你说清廷不如倭国?其实不是国的问题、主要是人的问题,人出问题了国家也就烂了。

老妖婆要是带头节衣缩食号召全国民众抗倭,那倭国的历史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异族终究是异族,根本就没有号召天下的能力、也就无法发挥出东方这台机器的全部功力。

战败后的清廷与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清廷赔偿倭国2亿两白银、后追加三千万两赎辽费。

1897年举步艰难的清廷准备借贷过日,当时英格兰和沙俄为了独占贷款权吵了起来、清廷谁都不敢得罪也就暂停借款。

次年光绪帝下令让臣子想个办法解决赔款问题,詹事府右中允黄思允建议仿效西方国家发行公债。

‘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财力,类别区分,各出其余,以应国家之急;似乎四万万之众,不难借一二万万之款’作者黄思允。

光绪随即安排户部议决,拟定发行清廷公债章程,取名“昭信股票”,有以昭信守之意。

没错!清廷发行最早的公债并不叫做债券而是股票,此项借款关乎清廷的自立自强,所以黄思永将借款股票命名为自强股票。

具体效果只要了解清廷尿性的人都应该知道,无非是狠狠的割了一波爱清人士的韭菜就草草了之。

一开始息借商款的一千万两白银如何偿还?

堂下何人、竟敢状告本官还钱!

昭信股票预计发行总额1亿两白银,但到停止发行时,共计认购不足2000万两。

从中就能看得出来,偿还赔款、外债清廷是积极的、主动的;可是战后重建、以及股市救市是冷漠的、被动的。

故此松江股市崩盘后、汉川铁路公司爆仓、清廷继续装死,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开始送清廷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