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之木 作品

第1086章 1085票号

平遥是一座古城池、泾渭分明的城市规划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朱文聪很喜欢古镇。

王月洁详细介绍着每一条街道,自己的才学是得到了族里的认可、所以经常去平遥的票号帮忙。

目前平遥票号还没有从战争的泥潭中走出来,外地的账目由于战争的原因、一直需要时间处理。

天下商人之所以相信晋商、主要在于晋商的一诺千金,将钱财交给晋商可以放一百个心。

如果没有外来的和尚、晋商可以稳稳妥妥吃着垄断的红利,可惜现实是没有如果。

晋商明明比洋人更加的优秀,可他们却从天下第一商帮走向衰亡、从此一蹶不振。

万岁万物都有着一定生命周期,从起家到发展、从辉煌到衰败,晋商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伴随着清廷衰败、晋商也是无法逃脱,二者早已死绑一块。

“夫君为什么晋商票号会走向衰败?”路上骆雪晴忍不住问道,他们的业务规模不比洋人的银行差。

王月洁不由望向朱文聪,自己也想知道朱文聪不看好晋商票号的理由、明明是全国之最。

朱文聪望着远处的后世大名鼎鼎的日昇昌票号,自己已经来到了东方的华尔街。

“新时代不再需要他们了!连年的战争会摧毁一切,晋商作为头部商帮、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首先是西方资本的入侵,他们依靠着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来抢占金融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晋商那落后的思想、不思进取的态度,他们没有什么创新能力、一直是固步自封。

最后是家族化经营,九鼎虽然也是家族式管理,但我们一直在纳新、一直在注入新鲜的血液。”朱文聪点评着。

自从雷履泰创建日昇昌票号、从此开启了东方票号的历史,出道即巅峰再无后人超越。

归根结底还是内斗严重!收益越大矛盾越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任何人都能背信弃义。

“拜见皇上!”一众晋商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朱文聪看着他们列出四个队伍,想必是四大票号、日升昌票号、协同庆票号、蔚泰厚票号、百川通票号。

见到各大家族的话事人都在眼前,朱文聪发现他们还是非常的看重自己、否则不会全体出动。

票号内还有商人在办理业务,朱文聪不好带着一群人过去叨扰、只能找附近的酒楼。

侯庆来表示自己已经安排好了,大家本来是打算在珠算比赛的时候和朱文聪深入交流。

没想到宫里派人过来、众人不敢靠近朱文聪、免得被别有用心之人做自己的文章。

“那位是乔家的乔致庸,他一直想要与皇上你见一面、说是欢迎你来乔家大院做客。

四大票号分别是日升昌的李箴视、蔚泰厚的侯庆来、以及他的两位经理李宏龄、毛鸿翰。

百川通的渠源浈、协同庆是两家合股、王家的王宏峻、米家的米德昌,以及他们的大掌柜陈平遥。

剩下的一些人我不怎么认识,他们应该不是平遥人、来自其它地方的商人。”王月洁介绍起每一位晋商。

朱文聪微微点头,上次在姑苏的时候与他们部分人见过一面、他们一直盛情邀请朱文聪去平遥做客。

骆雪晴就很淡定,自己早就与他们有过交流与合作、对他们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晋商们是非常珍惜此次的机会,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与了解、九鼎银行确实是行业龙头。

不敢相信东方人的公司居然在西方社会做得如此成功,并且还赢得了西方人的信任与支持。

“皇上!我们先敬你一杯!感谢你带着我们做生意,也感谢你为我们提供保护。

自从西洋人到来之后,东方商人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许多市场份额被洋人抢走。

朝廷不为我们做主也就算了、居然还让我们谦让洋人,说什么大局为重、实在是丢脸!

皇上!你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皇帝,我们是永远站在皇上你这一边、世代效忠于你。”侯庆来率先开口说道。

朱文聪静静坐在主座上、看着全体起立的晋商们表态、这应该是他们权衡利弊之下的决定。

清廷已经无法保证他们的垄断地位、并且还不断的向他们索要钱财,以此填补不平等条约赔款的窟窿。

“不用如此客气、显得有些见外了,以后我们肯定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九鼎在东方的金融业务都需要你们帮忙,九鼎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

毕竟九鼎的主营市场在西方和美利坚,东方这边的情况错综复杂、九鼎难以应对。

你们的票号钱庄早已遍布全国、其信誉赢得了天下商人的一致认可、这份成就无人超越。”朱文聪示意大家坐下。

晋商们此时一脸得意的表情,自己们的市场地位是无人撼动、洋商也打不过自己们。

九鼎想要在东方单独建立金融业务,不仅要面对晋商、更要面对洋人的银行、初期的投入成本巨大。

“其实我是希望你们跟着我去海外攻城略地,西方的金融体系虽然很成熟、但他们不如经验老道的我们。

可以说西方人用过的任何经济政策、金融手段,全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故此在不考虑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开启内地的金融市场。

以往大家不需要资本,因为大家都是小本经营、所以大资本的运作往往是对田地、粮食的垄断。

现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这需要上万资金的投入、大部分人是拿不出这个钱。

每一座工厂可以说是下金蛋的母鸡,只要生产线正常运作、源源不断的货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朱文聪再次说道。

侯庆来等人发现朱文聪还是想让自己们投资工业,那块市场确实是需要庞大的资金。

工厂主要么找人合资、要么就找西方的银行借钱,单靠个人的财力支撑一家工厂有些困难。

“皇上!我们已经投资了江南的纺织厂,也感受到了工业带来的恐怖利润。

只是那帮甬商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根本不懂得节省开支,说是什么机械设备升级、雇工福利、技术购买。

工厂明明有了稳定的收益,可他们却盲目的扩张,不追加投资股份又会被降低。

我们对工业着实不懂,所以想要向皇上你请教一二。”渠源浈说出自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