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郝昭

紧接着,两人同时发动攻势,双剑相交,迸发出一连串耀眼的火花,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精彩的对决令人目不暇接。

四周的世家族长和名流雅士们见此情景,纷纷忍不住捋着胡须,连连点头称赞,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

与此同时,他们还不时地用眼角余光偷偷瞄向坐在上首位置的州牧李渊。

可惜李渊依旧如沐春风,并未开口说什么。

这让不少世家以及名士有些失望,搞不清楚李渊在想什么。

原来这场看似热闹非凡的宴会表面上虽说是为了庆祝某事,但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人才展示大会。

阎忠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地安排这一切,无非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让李渊收纳下这些优秀的并州青年才俊,从而帮助他更好地管理和统治整个并州地区。

以阎忠对于李渊的了解。

如果不能给并州那些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人才们一个在大将军面前展现自我的契机,那么想要让大将军接纳并重视这些青年才俊可就难如登天了。

只见场中二人身形矫健地舞动着手中长剑,动作行云流水,配合得天衣无缝。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便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未停下脚步,因为此刻的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大将军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舞蹈过程中,两人不时地用眼角余光瞥向自己身后的家族众人,同时也不忘偷瞄一下坐在上首位子上正襟危坐的李渊。

而李渊呢,则始终面带笑意地端坐着,一言不发。

正因如此,这两位舞者纵然已经疲惫不堪,却也丝毫不敢有半刻停歇。

就在这时,两人突然对视一眼,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竟不约而同地发起狠来。

原本还算得上是优雅翩翩的舞剑表演,转瞬间就变成了真刀真枪的激烈打斗。

刹那间,剑光闪烁,火星四溅,看得在场众人目瞪口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使得不少原本沉醉于美酒佳肴之中的宾客瞬间清醒过来。

他们满脸惊愕地望着场中的两人,随即将目光投向了李渊,似乎在等待他发话制止这场闹剧。

可惜的是,李渊依旧沉默不语,宛如一座雕塑般稳稳地坐在那里。

既然连李渊都没有开口,其他人自然更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贸然出声喊停。

此时的阎忠眼见局势愈发失控,心中不禁焦急万分。

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发现已有许多道目光纷纷聚焦到了李渊身上。

“大将军!”

阎忠轻声开口道。

李渊摆了摆手,让阎忠想说的话卡在喉咙当中。

一时间,整个宴会厅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尴尬和紧张。

李渊似是察觉到了周围那些探寻意味的目光。

只见他微微一笑,然后缓缓将视线从那两个正在激战的舞者身上移开,转而投向了自宴会开场以来便一直安安静静充当看客角色的武将们。

一众武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李渊。

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气氛似乎有些异样。

李渊的视线缓缓转向徐晃。

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空中碰撞。

李渊微微扬起下巴,徐晃心领神会,只见他霍然起身,用力一拍桌案,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紧接着,他动作迅捷如闪电般伸手抽出了身旁一名亲卫腰间的宝剑。

徐晃手持寒光闪闪的宝剑,大步流星地走到那两名已然杀红了眼、犹如斗鸡一般互不相让的世家子弟跟前。

只见他手腕一抖,手中长剑化作一道银芒疾射而出,精准无比地挑在了两人之间。

随着“铛”的一声脆响,那两名世家子弟被强大的力道生生分开,各自踉跄后退几步才勉强站稳脚跟。

徐晃稳稳地站定在这两个年轻人中央,他怒目圆睁,瞪着眼前这两个衣衫凌乱不堪的家伙,声若洪钟地厉声呵斥道:“此乃庆功之宴,岂容你们在此肆意妄为、大打出手!成何体统!”

听到徐晃这番怒斥,那两名青年如梦初醒,他们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太过失态。

于是,两人赶忙收起佩剑,扑通一声双膝跪地,低垂着头齐声说道:“在下一时冲动,多有失礼之处,还望大将军多多包涵!”

说完,两人便手持剑柄,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不敢再有丝毫动弹。

李渊见状轻轻挥了挥手,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无妨,看你二人方才身手不凡,想必也是身怀绝技之人。你二人如何称呼?”

此言一出,原本热闹非凡的宴席瞬间安静下来。

此时,宴席间坐着的两位家主听闻此语后,面上不禁露出一丝喜色。

他们心中明白,自家子弟进入了州牧的眼,这无疑是一件幸事。

而跪在地上的两位青年更是又惊又喜,急忙抬起头来。

左边那位看上去约摸二十岁光景的年轻人率先抱拳开口:“在下姓郝名昭字伯道!”

声音清脆响亮,透露出一股自信与朝气。

紧接着,右边那位年纪稍长、看似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也不甘示弱,同样抱拳说道:“在下姓温名伯字文觊!”

其语气沉稳有力,给人一种成熟稳重之感。

就在两人自报家门之后,坐在上方的李渊眼中忽然闪过一道精芒,直直地看向了左边的郝昭。

他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段关于此人的记忆——那不正是在陈仓凭借区区一千多人马,成功阻挡住诸葛亮率领的三万北伐大军的郝昭吗?

据史书记载,郝昭乃是魏明帝曹睿时期的一员将领!

可眼下明明还是大汉的中平二年,距离那个时候还早着呢。

难道说,郝昭要等到六十多岁时才能真正在历史舞台上扬名立万?

六十多岁方才扬名,这算不算是大器晚成呢?

李渊暗自思忖着,对于这段历史,他其实并不是特别熟悉,但郝昭以少胜多、坚守陈仓的事迹却让他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