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科举取士?

“大将军……!”

阎忠急忙开口想要劝谏一番,然而话未说完便被李渊毫不留情地挥手打断。

紧接着,李渊说道:“本将军这里自有一套更为适宜的选拔人才之法,可以从中遴选出并州真正具有雄才大略之士!”

听闻这番话语,阎忠不禁愣在了原地,不过转瞬间他便回过神来。

只见阎忠赶忙抱拳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向李渊询问道:“敢问大将军,您口中所说这套更为合适的选才之法究竟是什么呢?”

此时的李渊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神秘而自信的笑容。

只听得他缓声说道:“此乃名曰‘科举取士’!”

“科举?”

阎忠乍一听这个陌生的词汇,心头不由得猛地一紧。

他凝视着李渊那张充满自信的脸庞,脑海之中迅速回想起过往种种经历。

对于这位大将军时常涌现出来的奇妙构想和创新思维,阎忠可谓是深有体会。

难道说,大将军此次竟然打算要彻底变革现行的取士制度不成?

想到此处,阎忠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不迭,一种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心头。

于是乎,阎忠只得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再次开口问道:“大将军,恕属下愚钝,实在不知这所谓的科举取士到底为何物呀?”

“此次考试乃是由我大将军府出题,目的便是要在这并州之地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青年才俊,而后征辟他们入朝为官!”

李渊面色凝重地说道。稍作停顿之后,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要之事,稍稍迟疑了片刻。

紧接着,李渊再次开口:“不仅如此,此次科举面向所有人开放,但凡识文断字者,皆可前来参加应试。所有试卷都将交由大将军府统一审阅,务必从中遴选出具有学识的贤能之士,并委以重任!”

说罢,李渊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阎忠,眼神坚定而果敢。

听到这番话,阎忠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之色,难以置信地问道:“什……什么?所有人皆可?”

他显然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一时间竟有些语无伦次。

李渊则重重地点了点头,肯定地回答道:“没错,正是所有人皆可!”

其态度之坚决,毫无半点转圜余地。

阎忠见状,顿时慌了神,急忙劝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啊!您这样做,岂不是要让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高门子弟与普通的寒门之士共处一室、同场竞技吗?此等做法简直就是违背了千百年来的纲常伦理呀!”

说到此处,阎忠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语气之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而且,一旦大将军开此先河,恐怕这天下的世家大族都会视我们如同异类一般!届时,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压力和困境,实在难以想象啊!”

阎忠一边说着,一边手脚发凉,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李渊目光如炬地盯着愣在原地、神色略显惊慌的阎忠,他那威严的声音在议事堂内回荡:“纲常?何为纲常?莫非在你看来,只有世家子弟才算得上人,而贫苦百姓便不配为人吗?”

李渊的双眼微微眯起,原本平和的面容此刻也流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听到这话,阎忠心中一惊,瞬间意识到自己刚刚所言有误。

怎么能忘记大将军的身份呢!

他连忙躬身行礼,解释道:“属下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啊,大将军息怒!只是……只是那些世家大族又怎会轻易同意打破常规呢?所谓‘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阎忠尽量用委婉的措辞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然而,李渊却毫不留情地冷哼一声,猛地一挥袖袍,厉声道:“哼!什么朱门竹门,这些不过是世家大族所遗留下来的糟粕而已!难道我等招揽贤才还需在意其出身门第不成?在本将军的眼中,无论世家贵族也好,寒门庶族也罢,甚至是那些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皆是我的子民,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李渊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在场众人皆为之动容。

此时的议事堂内气氛凝重,数十名文吏正静静地坐在一侧,他们一个个都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大将军与阎主簿之间的争论。

众多来自世家的文吏们,在听完大将军的这番话语之后,无一例外,皆是眉头紧蹙起来。

而钟繇、陈琳等一众人士,皆乃聪慧之人,须臾之间便洞悉了大将军此番举动背后真正的意图所在。

很显然,大将军此计乃是旨在从根本上摧毁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基石。

所谓世家,其定义颇为严苛,非得是一个家族连续三代均有成员出任两千石以上高官方可称之为世家。

然而,欲谋取官职,必然离不开他人的举荐。

正是因为世家牢牢掌控着举荐的名额,致使每年各郡内的察举名额尽数落入当地世家之手。

如此一来,朝堂之上所见之官员,近乎清一色地出自世家之门。

至于那些寒门之士,亦或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于庙堂之上可谓毫无立足之地。

如今,李渊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完全依据个人的才能高低来选拔人才,只要才华出众者便能胜出。

这般做法无疑使得那群出身贫寒的学子以及那些略通文字的寻常百姓得以与世家子弟一同站在竞争的舞台之上。

不过,对于钟繇来说,他倒是并未过多担忧这场竞争。

毕竟世家历经数代积累,家中藏书琳琅满目,知识底蕴深厚无比,绝非寒门和普通百姓所能相提并论。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能够勉强识得几个字已属难能可贵之事。

要想读懂那些晦涩难懂、蕴含深厚哲理和历史沉淀的经史典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因为这些珍贵的知识财富向来被世家大族视为不传之秘,寻常人等根本无缘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