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 作品

第二十三回 赈灾计划

“梁公公!现在什么时辰了?”

“任大人,已是酉时四刻了!任大人的计划弄好了吗?”

“嗯!差不多啦!烦请梁公公去请皇上来吧!”

梁公公刚准备转身出去请皇上来,那知他刚一转身,却见皇上已从门外走了进来。

原来这林玉已是来过多次了,他心中着急,那里坐得住。其间还去大殿偷偷看了看那些大臣们的情况。

可这众臣还在那里相互争论着,根本没有拿出什么方案来。

再回到御书房外,却看见那几个书吏已在收拾屋中的案卷,只有任逍遥一人还在埋头写着。心想可能快了吧!于是这便一直耐心的等在门外。

一见皇上进来了,屋内众人都连忙施礼。

林玉走到书案前坐了下来,看着任逍遥问道:“任爱卿已有解决之良策了?”

“回陛下!是否是良策不敢说,还是先请陛下一阅吧!”

林玉看得很慢,也很仔细。当他看完时,那几名书吏在宫人的协助之下,已将搬来的案卷全都整理好,抬出去了。

梁公公也站在一旁偷看着皇上的脸色,只见他时而眉头紧锁,又时而舒展,也看不出究竟是喜还是忧。

过了良久,林玉这才放下手中了纸,望着任逍遥问道:“任爱卿,朕对这其中尚有些许不明,还请任爱卿详加解释。”

“不好意思,皇上!由于赶时间,所以有许多地方还是用符号来代替的。这么说吧!此方案的重点便是在于疏、而非单纯的救。并且此案若实施,也更有利于我大虞的长远发展。”

“哦!是吗?”

“皇上!此次灾害严重,乃我朝立国以来之最。若以我朝现在的财力、物力去全力救灾,倒是也能做到像唐相所提出的那样,不单是救了急。也能长远的稳定人心民情。但这样一来,必定耗费巨大,几乎会将国库给掏空。一但出现别的突发事件甚至是大的战事。必然会导致朝庭在钱粮上难以为继。”

林玉感兴趣的点了点头:“说下去!”

“在下查阅了相关的奏折,此次受灾的三郡十余县,共计有受灾人口五十余万。其中江州、鄱阳两郡受灾最为严重。急需按唐相建议救灾的重灾民约有三十四万余人。”

“这两郡虽然也为我大虞的产粮大郡,但这两郡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人口稠密、人多而地少。所以这两郡即便是在丰年,许多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并不是很好。毕竟吃饭的太嘴多,而可耕之地又有限,特别是那些租种大户人家土地的人家就更是这样了。”

“所以爱卿便想出了这个迁徙之策?”

“是的!人多而地少,与其在这里苦求生存。为何不把他们迁到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去呢?这样,他们便能开拓出更多的土地来。一则,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二来,留下来的,因人口减少了,土地也就相应的多了。生活自然也就好了。第三、从长远来看,还能为朝庭增加更多的良田桑园,日后,朝庭的赋税也能自然随之增加。也有利于人口的均衡和增长。”

“嗯!任爱卿说得有理。只是这大规模的迁徙,只怕也是同样耗费巨大啊!而且那些百姓大都长年居住于此,都说故土难离。要他们举家迁徙,谈何容易?难道就不会激起民变吗?”林玉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

“皇上!那咱们就先来看看这费用的问题吧!根据户部的账册来看,目前可供开支的银两大约还有三百五十万两。若是按唐相所提之方案去执行,需五百五十万左右。这样便出现了两百多万两的窟窿。”

“是啊!若是依你之法呢?”

“这五百五十万两之中,有两百万是用来接济灾民的。若将这重灾之下而流离失所的三十四万灾民中的一十六万人迁走,那么就减少了近一半的灾民。这样,接济灾民的支出有一百万也就基本满足了。”

林玉听着略微点了点头,他并不想打断任逍遥,而是耐着性子的继续听他说下去。

“在另三百五十万两的支出中,我查阅了户部的支出记录和工部以往的造价,其中两百五十万是用于洪水退后的堤坝以及损毁城防的修复。还有一百万是用于灾民灾后的房屋修缮重建的。”

“是啊!”

“堤坝与城防修复这个钱,一文也不能省。据各地的奏折来看,洪水冲毁的房屋约有四成,被淹的有六成。但随着近一半灾民的迁走,那么在灾民灾后的安置上,便不用全部重建了。只需对那些被淹的房屋进行修缮便能满足需求了。这样算来,只需支出五十万两便足够了。如此一来,朝庭只需拔银约四百万两便足够了。”

林玉不解的问道:“表面上看,这样一来,缺口只有五十万两左右。朕从的内库倒时可以填补上这个缺口。倒不是会影响到朝庭的军备等支出了。可你所提到的那十六万迁徙人口呢?还得给他们建房安置,并每人拔银十两,以做迁徙安家之用。这两项加起来,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啊!这钱又从何而来呢?”

“皇上!在下查过闽中、梅州、南海、桂林四郡的相关资料。这笔钱,可由迁入四郡的府库中先行支出。至于建房安置,若是在四郡选择在空地较多,又利于开荒之处集中建村,那么无论材料还是人工上,都会更便宜一些。”

“再加上农具耕牛等费用,加起来大约需银八十万两便足够。至于拔付给灾民每人十两银子用于生活基本物资的采买,可让四郡先拔付五两,余下的五两,待明年各郡的税收入库后再补发便可。以此算来,总计四郡今年需支出一百六十万两,明年再支出八十万两便可。而从户部的记载来看,四郡眼下的库银,加上上半年收缴但尚未交送朝庭的各类税银应该有一百八十万两左右。足以应付这笔支出。”

“你的意思是,这笔支出先由四郡地方上,先行支付?”

“是的!皇上只需下令,让四郡先行支出,并从明后两年里应交纳朝庭的税银里扣除,补足当地府库之后,再上缴朝庭便可。朝庭不可欠百姓的账,但是对于各州郡,那还是完全可以的嘛!”

林玉听罢,也不由的一笑:“这倒是!若是欠百姓的账,那会失信于民的。至于各州郡嘛,那本来也是朝庭的。自然不妨事!”

“皇上!接下来我再解释一下关于粮食的分配问题。”

“任爱卿请讲!”

“首先,对于留下来的十八万灾民,按每人每日半斤粮来算。到明年秋后,所需粮食约为四五十万石。而现在朝庭主要粮仓中只有一百多万石存粮,并且其中七十余万石为军备存粮,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妄动的。”

“是啊!强敌在侧,这军备粮确实不可轻动。”

“所以只需调拔三十万石,以解燃眉之急。其余的三十万石可,以依银钱之法,逐步从周边的会稽、楚州、长沙等郡的义仓调拔即可。待日后上缴之时再先行补足各地义仓,然后再上缴朝庭。”

林玉听罢也不由的点点头:“嗯!此法甚好!”

刚说完又感觉不太对,想了想不由的问道:“刚才你说这留下来的人,需耗粮最多五十万石,可这朝庭拔付与各地之后调运的加起来却有六十万石,这岂不是多出十万石来?”

任逍遥一笑道:“皇上,您可别把要迁徙的那十六万人给忘了!这十万石是补偿给他们迁徙途中之用的。至于他们倒了南方四郡之后,至明年秋后所需的粮食,依旧可由四郡的义仓支付。同样还是在往后,先补仓,然后再上缴朝庭。”

“嗯!不错!只是朕还是担心,这可是足足十六万人啦!他们若不愿意迁徙怎么办?还有,让谁迁?谁不迁呢?弄不好,还是容易出乱子的啊!”

“皇上,在下查过了。此次重灾的这些县,人均土地很少。许多贫苦人家也仅仅是在丰年时能混个温饱而已,他们的生活并不好。而是若迁往南方,当地的空闲土地以及可开垦的荒地多的是,再加之朝庭在赋税上的减免,那么他们只需两三年,便能够过上比眼下好的多的生活。所以我想他们了解清楚之后,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去的。毕竟谁不想过得更好一些呢?”

说着,任逍遥又话锋一转道:“不过皇上!当然也不能是只迁地少的农户或无地的佃户去,为防百姓心存异议,公平起见,一些受灾较重地区的大户、富户也得迁一些过去。”

“可这些人的房产、田产怎么办?总不能朝庭无故的给人收缴了吧?”

“当然不能这样,朝庭可按市价收购,再以市价转给其他灾民。当然不用他们现在就付钱,他们也付不起。可在以后分期归还便可。当然这笔钱,还需国库余下的几十万两银子或是皇上的内库中先垫付了!”

林玉不由的笑道:“没想到你这法子还打起朕的内库主意了!”

任逍遥也笑道:“这也不是没法嘛,而且也只是皇上暂借给百姓的嘛!不过我真正担心的,还是这些大户、富户们。怕他们才是真正的不愿迁徙啊!毕竟穷苦百姓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只要朝庭做保证,再宣传倒位。问题倒还不是很大。主要还是这些富户门!我初步估计了一下,这些需要迁徙大户、富户约有一百多户啊!而且这些人家大都人丁众多,少的十数口,多的几十口子人呢!这些地主富户,虽然灾年也受了不少的损失。但日子也还不算难过。所以要让他们迁徙,倒是有些困难。最怕的就是有些心存不良的富户门,因自己不愿迁徙,还从中挑事,激起民心不稳。让朝庭的赈灾计划难以实施,并闹出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