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小弓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六章 都不收!

第四百一十六章 都不收!

丁氏看着围过来看热闹的村里人,有些哑口无言。搜索本文首发: e8中文网

刚才大家伙都争先恐后的让桑有福答应他们的请求,到处都闹哄哄的,没人注意田氏和丁氏打起来了。

安静下来,这边的动静就瞒不住了,都过来看热闹。

谢氏扶着婆母王豆花钻过围观的村里人。

丁氏一下子就和满脸怒气的婆母对上了,她不由缩了缩脖子,小小声喊了声娘。

娘那边说不通,她就耍个心眼,趁婆母出去上茅房的功夫弄了这么一出。

这会儿莫名有些心虚。

“别,你可别叫我娘,我当不起!

我可没有你这么能作妖的儿媳妇!”王豆花边说边撸袖子脱鞋。

鞋一脱,扑过去就开始打人,“老娘就上个茅房的功夫,你就给我惹这么大事。

个遭瘟的搅家精,你这样的媳妇我家要不起!”

王豆花恨啊,好不容易和大嫂家把关系处好,非得给她搅合了。

这么一闹,让大嫂一家怎么看他们二房?

大嫂会不会以为是她撺掇的丁氏闹事?就是为了逼他家帮二房也买一个民户户籍。

越想越气,王豆花不顾家里人阻拦,破鞋底子不要命的往丁氏头脸上招呼。

“老婆子,这么多人看着呢,好了,花妞娘也是为了娃……”桑良眼看着大家都来看热闹,老脸有些发烫,溜边劝道。

眼角却一直往冯大花这边愁、瞅,希望大嫂说句话。

冯大花翻个白眼,瞅个屁!

丁氏挨打都是她该的!

“好你个缩脖老王八,丁氏惹事的时候你不管,这会儿你倒是知道叫唤了,把嘴给我闭上,不然我连你一块收拾!”王豆花指着桑良骂一顿。

她膈应死这个废物了,屁用没有,就知道嘚不嘚。

她现在也不在乎脸面了,村里人爱咋看咋看,她也不怕人看笑话。

桑良脸红成了猪肝,一甩袖子不管了。

“娘,错了,媳妇以后不敢了。”丁氏抱头求饶,王豆花咬牙又打了几鞋底子,撸一把掉落的碎发,把人往冯大花跟前一推:“知道错了,就给你大娘赔不是!”

有婆母镇压,丁氏不敢不从,轻轻打了几下嘴巴,对冯大花赔不是,“大娘,是我胡咧咧,您别跟我计较,是我不懂事。”

冯大花哼一嗓子,趁大家伙都在,挑明了说:“买户籍要一百多两银子,掏了这部分银子,我家家底彻底被掏空了。

不怕大家伙笑话,刚才留根说让大家伙凑银子的时候,我是真高兴呀。

可还没高兴完,就听甜丫小嘴叭叭给拒绝了。

这丫头说大家伙日子都不好过,刚还劝我呢。

要不是实在发愁落户以后的日子,我也不愿意拿大家伙的银子。

这一路走来,咱大家早就处成亲戚了,但凡我家有银子,我二话不说就拿出来帮大家买户籍。”

“大花,可别这么说,谁家日子好过啊?都是一个村的,谁不了解谁,你家啥情况咱们都一清二楚。”

“就是,就是……”

大家都对冯老太的话深有感触。

一百多两银子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巨款,买个户籍把甜丫家的家底掏干也正常。

“大嫂,是我没管好丁氏,你们把她说的混账话当个屁放了就行。”王豆花也趁大家伙都在解释一句,“丁氏为了娃,私下里找过我,求我找你帮忙给二房也买个户籍。

这就是为难人,我没答应她,没想到她趁我不在闹开了。”

有她这句话,冯大花心里最后一点不舒服也没了,不是王豆花撺掇的就行。

她宁可王豆花有事挑明了说,也不想她搁背后耍阴招。

两家的事说开。

一众老姐妹又把冯老太围住,七嘴八舌说想把自家娃记到桑家名下。

“大花,俺不贪多,就把俺家最小得添才记三有名下就行,让娃当个良民,别跟着俺们当军户。”

“大花,你别听她的,咱俩关系最好,你可不能忘了牛蛋啊……”

为了家里的孩子,孙老太也难得求人,拽着冯大花的胳膊,“大花啊,亲家啊,咱两家可最亲了。”

明明有三家可以选择,但大家却都来找冯大花,实在是甜丫那丫头太有本事了。

跟着甜丫,以后他们的娃不愁没好日子过。

看着把冯大花团团围住不断打感情牌的老太太,桑有福难得的看一眼自家大房。

不住反思,自家大儿子一家这么不中用吗?

还是说村里人嫌弃大儿子一家?

桑大柱倒是不咋在意,穆家也不比自家好啊。

他不臊,有人陪就行。

穆老爹:俺家可是外来户,你有脸和我们家比?还要不要脸啦?

他们家四个大老爷们,就冬妹一个女的,还是个未过门的儿媳妇。

把娃交给他家,你们能放心?

再说,总不能让常平和冬妹这俩还没自己娃的小年轻,刚成亲就照顾别家七八岁的娃吧,也说不过去呀。

冯老太被拽的头晕,耳朵也像是要炸开一眼,她冲桑有福瞪眼。

个糟老头子,作为一村之长,你不该管管吗?

看冯老太被折磨了一会儿,老头心里暗戳戳的嫉妒散了,装模作样的咳嗽两声。

站出来让大家伙听他说:“依我说,都不收!”

老头一锤定音,没好气的点叨一众老太太,“光想着让娃记到桑家名下,你们乐意,官差能乐意吗?”

“人家有啥不乐意的,官差也不管这些啊。”

“就是,人家官爷那么忙,稀得管咱们?”

一帮子老太太张嘴就是怼老头,都是一个年纪的,谁也不怕谁。

桑老头被吵的脑仁疼,“你们当官差是傻子?人家重新登户籍之前,都要先查验原户籍的。

桑家有几房有几个人,上面记得一清二楚,你们说塞人就塞人?官差眼不瞎。

惹恼了官差,说不定要连累甜丫家,她家要是买不到良籍,你们就不亏心?”

老太太们没想到这点儿。

一时都有些怔愣,半晌有人小小声嘀咕道:“那就说是半道捡的流民,看着可怜,想记到自家名下,能成不?”

“你家大头哪点像流民了?还孤儿,骗鬼呢?”桑有福把她家大头揪出来,手在小娃胖脸上捏了捏,“这一捏一坨肉。

咱村有哪家的娃瘦成了皮包骨?”

这下没人说话了,相互看看自家的娃,实在没脸接话。

逃荒这一路虽然千难万险,但他们还真没断过口粮。

孩子年纪小怕长不成,各家有吃食都先可着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