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上仙。”小乞丐对着羲禾又施了一礼,才渐渐消失不见。
羲禾随后就开始整理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看完以后,只有一句话,有些人死在自己的眼前都不要救。
这又是一个古代的位面,原主名叫阮心柔。
她是阮家的独女,阮母的身体不适合再生一个孩子,阮父爱重自己的夫人,也没有再纳妾室。
阮家夫妻只有阮心柔一个孩子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他们夫妻心地良善,看到路边的乞丐也会舍些粥饭。
每到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阮家第一时间就开始搭棚设粥。
他们家门口不像其他人家一样,如果有乞丐路过就会去驱赶他们,只要有乞丐前来都没有着手而回的。
因为他们的心肠太软,很多乞丐都到食物之后,从不在他们家门口逗留或者闹事。
那年冬天天气冷的很早,阮父早起就有下人前来禀报,说门口晕倒一个书生。
阮父就吩咐人把他抬回家去,命人生起炉火,喂下热汤救了那书生一命。
那书生病好,以后就力所能及的干一些琐碎的事。
他告诉阮父自己是前来赶考的书生,家境贫寒一路上省吃俭用的。
在进城以后听说阮家乐善好施,就想着前来讨一碗粥。
没想到自己的身体这样虚弱,竟然晕倒在人家的门前。
那书生说的极其卑微,为阮父看他态度诚恳,就资助了他一些银两,让他前去赶考。
他觉得一个穷家子弟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不想让他失败而回,不然他的家里人该多么的难过。
接过阮父手中的钱,那书生跪在地上连声感谢,还保证到如果自己能出人头地,一定好好的报答阮家。
阮父是心善之人,他救助了别人,从来没想过让别人去报答自己。
那书生说的话,他有多放在心上。
书生拿着阮父给的银两进了京城,因为他身体虚弱,到了京城就病倒了,没有赶上赶考的时间。
他把阮父给的钱花完以后,才朝着家乡赶去。
也不知道上天是不是非得把他们凑在一起,他回乡的路上遇到了阮父收账回来。
阮父还认得他经过一番谈话,觉得他行为举止都很不错,准备资助他一些银两的时候。
那书生提出了要求,他要想在阮家的铺子里帮工,一边读书一边挣赚钱,因为现在家里已经付不起他的束修了。
阮父看到他这么有志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布庄当掌柜。
这期间,他从来都没有传出什么不好的风评。
可,阮父这些年已经是焦头烂额了,因为他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他在给她选夫婿,可选了大半个城都不合适。
这天阮母到了店里,跟那书生接触过,她觉得人的人品还是不错的,听了他的话也起了心思,暗中观察了一番。
觉得他是一个可造造之材,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阮父是一个敞亮的人,他就直接询问那书生有没有未婚妻,或者有没有在家里成婚。
那书生笑着摇头说没有,因为家里贫寒怕耽误人家。
阮父对他的态度很满意,渐渐的也把他视为心腹。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阮父直截了当的问他愿不愿意当他们家的女婿。
阮家要招上门女婿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那书生没有拒绝,也没有感到屈辱,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阮父为了女儿他肯定是会去调查的,他派人去了那书生的老家查了情况,跟他说的一模一样,也就彻底放下了心。
可他不知道有些人天生是会伪装的,他查的再仔细,也没有对方装的好。
那书生跟阮心柔成亲后两年没有生下孩子,他每每都在安慰阮心柔,让她放下心,自己不会像其他男人一样,非得要子嗣。
如果有就要,没有,他们就过继阮家家族的其他孩子。
可能是上天开眼,在临近再次科考的时候,阮心柔怀有身孕。
那书生离家的时候,让阮心柔安心在家养胎,如果考中,他会早日归来。
一家人送走了那书生,每日里在期盼中过日子。
在阮心柔要生产的时候,那书生还没有回来,阮家夫妻就知道这里边有问题。
可是又怕女儿担心没有派人去查,只是想着反正他们家里也没有别人。
如果孩子的父亲不回来,那就生下孩子他们自己养,他们又不是养不起。
就是阮心柔感觉到了什么,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阮父请了很多名医上门,都没有查出问题。
阮心柔生产时很是艰难,经过九死一生才生下来一对儿女。
在儿女三四岁的时候,阮心柔撒手人寰。
心爱的女儿死去,两口子受这样的打击,直接就病倒了
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家半夜起火了,阮家夫妻连着家里的家丁仆人全部死在了火海。
起火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个个都跑来救火。
那些乞丐,也是拼了命的朝着阮家运水,可是无济于事,火势太大他们谁也没有救出来。
世人都为阮家叹息,那些乞丐,每次乞讨的食物还会放一些在阮家的门前,来祭奠他们。
原主从小就是一个乞儿,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受了阮家的恩惠,她才能吃饱穿暖。
她每每讨来的几文钱就去买一些黄纸,去阮家的废墟中祭奠他们。
这年下大雪,原主没有御寒的衣物,也没有食物裹腹,就冻死在了大雪中。
她临死的愿望不是下辈子能投一个好人家,而是想帮阮家报仇,他们那样好的人家不应该死的莫名其妙。
她希望阮家人家福寿绵长,一辈子顺风顺水。
“主人,这个小姑娘很知道感恩呢!这么珍贵的机会,她竟然是为别人求的。”
“是呢,一个受了他们恩惠的乞儿都知道感恩,救了他性命的畜牲倒是不知道。反而杀了自己救命恩人的一家。”
“主人,你的意思是那个书生有问题?”
“明摆着的事,哪有那么巧的事,先前他晕倒在阮家的门前,后来又遇到了阮父。恐怕是他蓄意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