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悬 作品

第100章 你的名字第一次流传古人口耳

另一处正忙碌流民分散调度的蒙阴县佐贰官周愈忽然看向青州府,他知道县丞深意,故意夸小功劳、

此次大人只拿出了二十鞑子头颅,并未显露蒙古骑等战功,便是因为需要名声,以立足大明官场。

但若蒙古骑首级野随同出现,恐怕等待大人的便是万众瞩目,成为被政治厮杀针对的消耗品。

大明党争太残酷,谁表现出色谁就容易死。

孙传庭,卢象升,数不清的南明将领都是这般死的,被诬陷,被故意逼迫出阵,被耗死。

所以必须低调,不可张扬,宣扬战果。

另一处的青州衙内——

伴随着仵作验尸之后,青州知州严承平立刻转身回房,提笔着墨。

捷报自青州传至山东都指挥使司,旋即又飞速发往京师兵部。

直到一封信件自内阁步入朝堂。

信件八百里加急一路而来,如今在一双手中翻来覆去,不断摩挲。

良久,方才响起大笑。

“好,好啊!”

崇祯背负双手,亦不肯放下信笺。

“鞑子入关,肆无忌惮,屡犯天威,大明至此,终得此捷报。”

“诸卿以为,当如何赏赐?”

首辅施鳯来抚须点头,亦兴奋至极。

“蒙阴小县,也懂为大明,为陛下分忧。”

“依臣看,蒙阴魏氏,民生武功不弱,当予蒙阴知县之职,以示皇恩。”

次辅温体仁点头,旋即凝眉片刻。

“莒州遭鞑子肆虐,不若陛下再赐魏昶君领永清左卫指挥同知,以备不时之需。”

阁臣张瑞图、李国普二人点头。

“善。”

“当加赏黄金百两,牌匾一副。”

多日来被鞑子突入京师,席卷北地,流寇作乱扰的头昏脑胀的崇祯如今难得神清气爽,振奋不已。

内阁商量出结果,便也没有分毫犹豫,点头应允。

“既如此,诸卿便传旨,嘉奖此人。

风雨飘摇的末世王朝,一道圣旨一路向青州而去。

“崇祯二年末,鞑围京师而散,掠夺甚北,途遭蒙阴,有县丞悍勇,杀鞑二十,斩牛录额真,崇祯大善,赏金百两,牌匾一副,晋蒙阴知县,兼领永清左卫指挥同知。”

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

穿越者后盾组织总队雷请议带领组员日夜不停,翻阅古籍资料。

资料很多,明史纪实本末,明传,杨廷和传等记录中,终于查到冰山一角的线索。

多方拼凑下,一篇蒙阴县杀贼录终于现身,该录文编撰崇祯奖赏蒙阴一县丞杀贼有功。

随着雷请议振奋诵念落下,明史小组,考古小组等各部代表激动起身,欢呼雀跃。

“穿越者终于进入历史了!”

“哪怕是历史书籍的冰山一角,但总归不再是岌岌无名。”

“足够影响历史的力量,已经开始出现雏形!”

短暂庆祝之后,现在开始给穿越者回信,明史教授顾成亲自执笔。

“莒州经济发展基础,棉花种植详细方案,火炉打造尺寸数据详解,桑叶,养蚕完整产业实验数据......”

“政体建立方案,最高启蒙部,穿越者亲自管辖,议论民生,经济,军事汇总......”

“军卫总所建立,负责军事发展,战时应对......”

“民生钱粮负责部门,军卫后勤部门......”

来自现代组织,智囊,经济各部为穿越者制定的崇祯三年初旬方案已定,正式给穿越者回信。

同时明史教授顾成全力搜寻历史,查找穿越者下次危机或死亡或记录。

.........

大风,霾重,不见天日。

崇祯三年一月三日,京师笼于晦暗。

定边县。

陕西连年干旱,虫灾,苛捐杂税数不胜数,官吏欺压,缙绅趁机掠夺民脂民膏。

早已揭竿而起的张献忠注视着刚刚自蒙阴与京师传来消息。

蒙阴县于去年末,斩杀鞑子二十,送往青州,京师接连嘉奖。

“杀了二十鞑子?”

张献忠眯起眼眸,远远眺望蒙阴所在。

这世道,他已不在意大明军功,只是诧异这是真的假的,鞑子的凶残和野蛮他是知道的,实在是难杀,而且大明军卒历年杀良冒功。

天幕转向,王佐挂刚刚被明廷招降,转投奔张存孟的李自成也听到传言。

二十鞑子在他眼中并无惊叹,如今他眼底只有明军。

分明无力防守外敌,仍在对走投无路的农民剿杀,拼命压榨百姓。

孤树里村,天启初年,不满魏忠贤把持朝政,弃官回乡的孙传庭这一年已三十七岁。

接连收到鞑子破城劫掠消息,这名读书人开始研究军事。

门生冯容传来京师嘉奖蒙阴,斩杀二十鞑子的消息,但孙传庭目光只是轻微掠过,旋即摇头。

二十鞑子,杯水车薪,大明政令不改,终为末路。

广平府,筹备天雄军的右参政兼副使仍在准备平息流贼之患,校场上,卢象升听闻报讯,微微点头。

一介县丞、胆敢杀贼,有些胆识,日后碰到,必喝酒一番。

牢狱中,袁崇焕面色灰白,听闻狱卒传讯,面无表情。

若他仍在边军,二十鞑子算什么,再多鞑子他也曾杀过。

关宁军大营,寒风中监察操练的祖大寿微微皱眉,眼眸眯起。

“好胆。”

边军见惯鞑子,不足为惧,但鞑子如今南下,内城之中,一座下品县城有此等血液,却也难得。

江南之地,轻舟上江风刺骨,裹挟水汽弥散。

正在书写夜航船的书生闻言怔住,赫然正是张岱。

脑海中浮现昔日与青衫考生游历初识于莒州情形,再到如今,不由目光凝重,慨叹开口。

“那人,终于要入世了。

最初时,张岱便知好友必然不凡,谈吐卓然,性甚凛然,有古之大将之风,若从军必是好汉子,如今山河破碎,这蒙阴县好友果然一举惊世,可笑这江南之地腐朽沉疴,完全毫无报道,戏子还在歌唱陈词滥调。

张岱叹息江南,若中原沦陷,江南不过屠宰羔羊,刹那既散。

另一处——

浮盖山,四十三岁的徐霞客望着繁星满天,璀璨耀眼,于寺庙中提笔。

“了不得,了不得啊,一小县县丞于各路闭城中脱颖而出,杀鞑二十。”

听闻叔祖开口,徐霞客模糊的记住了这个名字——蒙阴魏昶君。

昔日岌岌无名,朝不保夕的无名之人,首次于这方大世浮现名字,似海浪波涛泛起一抹浪花,映入浩瀚无垠的大明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