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折耳根 作品

第53章 万事开头难,对朱瞻基三人的小考验

朱高煦来到营地,进入帅帐,看着靳荣等人全部在列,直接步入正题。

“刚才会上说的,你们都听见了,接下来是关于大军的安排。

现在的第一要务,是建造房屋,先让所有人有一个安身之所,所以接下来大军没有任何任务,留下一军负责防务,其余人也要投入到这个事务之中。

而在此期间,派出哨探给我查清楚,在大汉国内那些土著分布的区域,以及他们是否有军,同时将这里是大汉国,是本王之国的消息传播出去,让他们立即归附。

若是不愿归附,暂时不用去管,等这里第一阶段的事情做完,到时再去收拾他们。

这件事,张辅,交给你来负责,韦兴你先来这里,你协助张辅,其余人由靳荣你率领,过后去找王玉给你安排该做的活。”

张辅与韦兴、靳荣三人当即站出:“遵命!”

其实三人也都是有些乱麻,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来到这里,这里的人无比配合,完全没有以武抗拒他们到来的事情发生,且会上朱高煦说的,他们也很清楚暂时不会对外用兵。

这就导致了他们作为带兵的人,其他的又不会,安排大军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

但什么都不做吧,每个人都感觉很不好。

如今朱高煦安排下来,他们巴不得自己多点事做。

每个人都不是蠢人,现在正是每个人都无比繁忙的时候,这个时候谁闲下来,这明显就是在找不自在了。

朱高煦没有去理会这些人怎么想的,随即看向韦达。

“韦达,这里原本的那五千余军,你去接手,从中将不符合的人直接踢出去,重新计入兵册归档。

筛选出来的人,待遇一律相同,不得有任何区别对待,他们使用的武器与甲胄,全部更换。

随后这支大军的操练,也由你来负责,让他们尽快形成战斗力。”

不是朱高煦看不起这原本五千多人的武器甲胄,对比起明军是真的寒碜了,而且战力,这还真不是他吹,外面这些小国的军队,与明军比起来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只要这五千人整合出来,他的大军也差不多有一万四千军了,而第一阶段的房屋建造也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正好衔接上对外的出兵。

韦达听闻,心中虽然有些不愿,但也只能站出来接下。

“王爷,末将遵命。”

朱高煦也看出了韦达有些不愿,而且还知道原因,不为别的,就是单纯的瞧不上。

韦达原本统领他的护卫队,能够作为他大名汉王的护卫队,跟着他在战场上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可想而知其有多精锐。

如今直接换成这样一支大军,心中要是没有点想法,才是怪事。

“韦达,你既然应下了,就别给本王惹事,这些人确实不足,但你身为将军,正好让本王看看你的成色。

若是有本事,就将他们操练成一支雄师。

到时对外的第一战,本王就让你来,你自己做好准备!”

韦达神情郑重再次站出。

“王爷,末将不怕与您明说,末将心中确实有想法,末将原本负责王爷护卫队,负责保卫王爷安危,如今张辅、靳荣、韦兴他们尽皆被王爷安排,那么王爷的安危又该由谁来负责?

末将不怕去带那五千多人,末将也有信心将他们操练出来!”

“你有这个心,本王很欣慰,此事本王自会安排,待韦兴协助张辅完成那些事后,护卫队本王会交给他。

你自己记得刚才说的,让本王看见成果。”

朱高煦看向韦达的目光都柔和了不少,原本他还以为是韦达闹情绪,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重新安排之后,几人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退出帐内。

朱高煦同样走出,他今天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做,有时候想想,他都觉得无奈。

此刻他对有一句话的认识无比深刻,那就是万事开头难。

如今的他就是这样,其实他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眼前他只能先做这些最为基础且紧要的。

骑马走在路上,朱高煦问向旁边的朱瞻基与朱瞻壑、朱瞻圻。

“小子,你们也听了这么多,现在我来问你们,若是换成你们来这里,你们会怎么做?”

朱高煦好奇的看着朱瞻基与朱瞻壑,至于朱瞻圻,他已经是不怎么抱希望了。

朱瞻基与朱瞻壑也是一愣,对视一眼,就开始沉思了起来。

因为这个问题他们还真没有考虑过,两人紧皱眉头,朱高煦的这个问题,对两人而言,已经是超纲了,还超出了很多。

良久,朱瞻基率先开口。

“二叔,若是换我,我会直接出兵将这里占据,然后将田地给我带来的人,原本的那些人,将他们全部押去建城、开垦荒地。

然后对周边出兵,凡是镇压的人,全部让他们来做苦力,至于他们造反,实力差距巨大,镇压就是了。

不过如果真的换成是我,我应该也不会来这个地方,哪怕就是大明偏远一些的地方,都比这里要更好。”

“那如果将来你回大明了,这里你会继续保留吗?”

朱高煦玩味的看向朱瞻基,其实朱瞻基说的这些,他心中就已经不抱希望了。

朱瞻基说的这些,手段太过单一,即便有大明人口基数可以背书,但这样又能保持扩张多少地方?

每个打下的地方若是不能保持稳定,那就根本无法算作开疆扩土,因为这样的地方,在以后随时都有可能会丢,一旦大明国力变弱,就是在为原本的那些小国做嫁衣了。

哪怕是安南,其中的汉人不少,而且风俗、文化也基本与汉人无异,但大明朝廷治理起来,依旧艰难,叛乱依旧四起,钱粮的花销无比巨大,效果却是一点都不好。

这也是因为大明对安南,也就是如今交趾的治理,根本没有像大明之内那样正常治理。

如今朱瞻基有这样的想法,他也是一点都不奇怪。

可以说大明上下,没有一个人是瞧得上外面的那些地方以及人的,这种观念已经刻在了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