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会觉得,想要成就大事必须做出牺牲。
却从来没想过,被他牺牲掉的那些人,真的甘心吗?
冤有头,债有主,与其自责,不如让仇人悔不当初。
顾清晏坐直了身子,严肃道:
“我知道你想让胡秀儿做太女,是想让我当摄政王,做大夏真正的主人。
为了顾家,为了我父母,我愿意同你们合作。
但是眼下四处受灾,局势动荡,贸然逼宫,直接造反,会引发朝廷大乱,惹出一堆麻烦。
即便咱们能成功,弄出来的烂摊子还是得自己收拾,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就算咱们强行扶持胡秀儿上位,她也坐不稳。
与其弄的两败俱伤,不如想个别的法子智取。”
顾勇志见顾清晏终于松口肯合作,心下大定,哪怕顾清晏不赞成他们的做法,也不急着劝说,而是十分有耐烦地问道:
“如何智取?”
顾清晏沉声道:
“下月十九,是我大婚之日,这桩婚事是朱弘懿金口御赐。
按照他以往表现出来对我的重视,再加上他是我亲舅舅的身份,他应该会亲自出席婚宴。
咱们提前设好埋伏,到时候想办法将他拿下,逼他禅位。
朝臣本就对他有诸多不满,你们又给胡秀儿编造了一个隆裕太子后人的身份,又有我大军围城的压迫,想来让胡秀儿当太女一事,应该会很容易通过。
只要胡秀儿当上太女,剩下的事就都好办了。”
顾勇志听完顾清晏的话,沉默地看了顾清晏许久,才开口道:
“你舍得把自己的大婚搞成一团糟?”
“自然是不舍得,可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大不了日后等胡秀儿登基的时候,再补办一次大婚。
不过那时候可能不是迎娶,而是入赘。”
顾勇志眼皮跳了跳,觉得“入赘”二字听的他牙疼。
当年小弟是迎娶的郡主,结果等到朱弘懿登基,非要追封安乐郡主为公主,然后他那死了好些年的弟弟,莫名其妙就成了驸马。
他以为那已经是皇室对顾家的莫大羞辱了,结果,阿晏这小子又给他来了这么一招。
胡秀儿要是真坐上了皇位,那阿晏也还就只能入赘了,总不好让皇帝下嫁。
哎,这事儿弄的,兜了一大圈,他们顾家还是要屈居皇室之下。
不过想想当年父亲跟太祖皇帝相知相交,那么多年情同兄弟的信任,顾勇志叹了口气,入赘就入赘吧。
没办法,他们姓顾的,一开始就给姓朱的当小弟,想翻身当老大,难啊。
比起入不入赘,阿晏愿意在自己的婚宴上动手,这个更让顾勇志满意。
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如此,顾全大局,不沉溺于儿女私情,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顾勇志相信了顾清晏的话,跟他交了底,把自己现在手里的人脉和资源都告诉了他。
却不知顾清晏扭头就去找了皇后,然后跟皇后说的一番大同小异的话。
让皇后觉得他之所以选择在大婚之日动手,是想最大限度的保护胡秀儿不受到伤害,为她当太女扫清障碍。
让她能够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而不是担着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头。
皇后很满意,也跟顾清晏透露了一些自己现有的势力。
顾清晏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侯府继续部署。
他经过试探,确定大伯和皇后虽然达成了合作,其实还各怀心思。
单就扶持胡秀儿当太女这件事,两人的出发点和最在意的点就截然相反。
大伯是想用他来控制胡秀儿,不用担着造反的名头,却能以摄政王的身份把控朝堂。
皇后却是想用胡秀儿来控制他,利用他对胡秀儿的在乎,和胡秀儿自身的能力,来确保她皇太后的地位。
让她能够通过胡秀儿,参与朝政,进而实现她对朝堂的控制。
而顾清晏自己呢,根本不想让胡秀儿当太女,自己也不想当摄政王,之所以这么计划,是想借大伯和皇后的手,让朱弘懿受到应有的惩罚。
至于皇位该有谁来坐,那是成功之后的安排,现在不急。
顾清晏这边一切顺利,胡秀儿那边却意外频频。
胡秀儿按照原定计划,到了庄子后,就开始吃吃喝喝四处玩乐,骑马钓鱼,上山打猎。
不过才过了一天,就把云雁累的没力气再跟着胡秀儿了。
胡秀儿借机提出自己去山上随便转转,云雁也拦不住了,只能由着她。
胡秀儿骑马上山,却不是随便转转,而是在山林里七绕八绕,确定没人跟着后,就一头钻进了后山。
到了后山一直往里走,越过一道小溪,就到了京畿大营狩猎场附近。
罗九早就联系了暂住在京畿大营的西北军众将士,他们会想办法,来到约定地点,跟胡秀儿见面。
商讨大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左右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双方兵力,还在于双方信息之间的对决。
善谋者,纵然只有寥寥信息,依旧能准确算计敌心,掌握先手,决胜千里。
既然要造反,自然要好好规划一番,首先就是要搞清楚京城的兵力布局,如果打起来,哪一处会最快赶过去支援。
如何截断援军,如何控制城门,如何封锁消息,这些都要提前规划好。
还有就是,如果速战速决不成功,那就要大打出手,光指望他们这点人肯定不够。
从西北调兵走哪条路,能最快赶到。
如果陷入僵持,他们应该抢哪个守军的营地,从哪儿搞粮草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