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安 作品

第637章

因为呼延出事而拖延的饷银,该发放了!

大夏的军饷标准是太祖皇帝亲自制定的,包括供给将士全家的月粮,以及单独行动时发给将士本人的行粮。

军中饷银最高的是骑兵,月粮定额是二石。

普通兵卒的月粮定额,一般是一石。

有家室的额外再发放盐二斤,无家室的发放盐一斤。

军马每日给豆三升,草料十五斤。

被判戍边的罪犯,只要参与作战,也按家人数量给月粮。

四口以上每个月一石,三口以下,每月六斗,没有家室的每月四斗。

至于行粮,则没有定额,按作战需求,操练准备,修筑边关,秋收防御等,不同行动的难度,以及行程单独计算支取。

月粮和行粮,全部集中在一起,构成了将士们的饷银。

在太祖皇帝在位时,西北军的军粮还算富裕,发放到将士们手中的一般是粮食和部分银钱。

后来军粮一再短缺,加之战乱频频,运输不便,就把饷银全部折算成银钱,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按理说饷银应该按月发放,但实际上都是三个月甚至半年一发放。

因为边关战事频频,没办法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发放饷银,保不齐那天正在打仗,甚至敌人已经攻破了城门。

再加上朝廷一直拖欠,西北各个关隘基本上都是三个月发一次饷银。

这已经是顾清晏百般努力的结果了,为了能按时发放饷银,他经常自掏腰包。

胡秀儿替顾清晏管家的时候发现,他这些年从西北没带回来一点饷银,甚至没有战利品,入库的只有一些皇家的赏赐。

云雁私下曾跟胡秀儿感叹,别人去边关,那是拿命换钱赚前程。

她家小侯爷去边关,那是既出钱又出命,赚来的前程还得自己继续往里面贴钱。

要不是公主和驸马留下了不少家产,她家小侯爷这日子过的都得喝西北风。

现在要喝西北风的变成胡秀儿了,不用找人问,她就知道,宁乡城的库房里肯定没饷银。

就算有,也肯定不够,孟津他们也不会轻易让她拿出来收买人心。

所以,她只能先自掏腰包。

第四百九十四章 信应该这么写

好在,战事已经结束,宁乡城内的一部分守军,可以按照规定遣返,送回并州府。

原本宁乡城登记在册的常驻将士只有六千余人,按照现在的钱粮折算标准,平均一人四钱银子,一个月两千四百两银子。

还不到三千两,其实,也没那么多。

三个月只需要七千二百两,库房里还有些存粮,可以发一半粮食一半银子,这样她只需要出三千六百两就行了。

胡秀儿看着自己仅剩的两张银票,强忍着肉疼,努力安慰自己。

来宁乡城之前,顾清晏给了她一万两银票,有一百两一张的,还有一千两一张的,两千两一张的只有两张。

就是她眼前这两张,发完饷银,她还能剩四百两呢。

要是在清河村,四百两银子她一辈子也花不完,要是都拿来买地,她甚至都能当个小地主了。

可是在宁乡城,这点银子,能够让她撑到小黑哥他们赶到,就谢天谢地了。

真真是人穷志短,银子还没花完,她这心里就开始慌了。

不行,得再给桃夭传个口信,让她抓点紧。

能不能从孟津那帮人手中榨出银子来,就看桃夭能不能从孟正泽嘴里套出秘密了。

琳琅坊正式解封,桃夭带着楼中众人,拜谢罗九。

得知胡秀儿暂代宁乡城守将,以后还会正式接任,桃夭激动万分,恨不得跪下叩谢满天神佛。

真是菩萨保佑,老天爷显灵了,她居然这么好命,撞到这么大个靠山。

接过罗九转交的信,桃夭仔仔细细看了三遍。

觉得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就这点小事,派个人吩咐一声就是了,哪儿里还用得着专门写信过来。

罗九看出桃夭的想法,淡淡提醒了她一下,

“大人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你受牵连。

她和孟津等人必定要有一番争斗,万一她没把孟津等人打倒,有这封信在手,你大可以对孟津等人说你是迫于无奈。”

桃夭听到这话,更加感动,连忙表示要誓死效忠胡秀儿。

连东家都放弃她们了,大人却还一直挂念着她们,不仅派人给她们送银子,还一到任就给她们解封。

这份恩情,她们没齿难忘,以后只要大人吩咐,她们万死不辞。

罗九很满意,本就应该如此。

能得他家大人看重,本就是这些女子天大的运道,若是不知道珍惜感恩,大人能忍,他都忍不了。

桃夭对胡秀儿感激是真,想效忠也是真,但不全是出于忠心。

她也有自己的考量,做她们这种生意的,想要太平安稳,就得跟官

府打好关系。

比起想方设法去讨好那些膘满肉肥的臭男人,她更愿意讨好人美心善的胡秀儿。

只要胡秀儿能坐稳守将的位置,她这琳琅坊就能开的安稳。

以后再有那不长眼的酒疯子色痞子闹事,她直接搬出胡秀儿这个靠山,看谁还敢欺负她们!

光想想,桃夭就觉得心里爽的很,至于胡秀儿会斗不过孟津的这种可能,她直接给忽略了。

她桃夭看上的女人,怎么可能不行?!

送走罗九,桃夭立刻找来芸娘。

孟正泽那小子不喜欢她这种美艳妖娆的红牡丹,喜欢芸娘这种清水出芙蓉的小白莲,芸娘主动联系他,他肯定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