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安 作品

第816章

他是真的不难过,上天已经补偿他了,他有了世上最好的妻子。

雨下的大了起来,柳三潼觉得再这么站在伞下,他即便是举得胳膊都断了,也挡不住雨滴溅落到他们身上。

可让他提醒他们别再抱了赶紧走吧,他又实在不敢。

只能求救般地看向四周,希望赶紧来个人救救他。

左顾右盼,能看到的侍卫都在低头装死,张强完全不露面,那些动不动就跑来乾清宫门口跪求的官员更是一个也没有.......

等等,好像有一个,从外门那儿闪了一下,又退了回去。

柳三潼仔细看了一眼,赶忙大声禀报,

“大人,侯爷,宋大人好像有要事禀报!”

说着,还用空闲的那只手,飞快指向外门口那还没完全消失的衣摆一角。

门外,宋瑜听到柳三潼恨不得嚷嚷的天下尽知的大嗓门,忍不住咬着嘴唇在心里骂了句。

这家伙怕不是狗变成的,闻着味儿就知道是他了?

真是狗都不如他眼尖,还大嗓门,真是,哎!

宋瑜过来是找齐恒的,他先去了内阁,被告知齐恒去探望太上皇了。

宋瑜赶忙过来,试图阻拦。

没想到齐恒没见到,却撞到了这一幕,还被柳三潼这个缺德冒烟鬼给当面叫住。

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给顾清晏和胡秀儿行了一礼道:

“微臣刚从城门外回来,近期聚集在城门附近的难民越来越多,人数已有大几千。

眼看寒冬降至,若是不能及时将这些难民安置,只怕会影响京城的治安。

最重要的是,赈灾一事不尽快拿个主意,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难民从各地涌入京城。

单靠五城兵马司和京兆府尹的人,阻拦难民进城,只怕不行。”

顾清晏已经和内阁众人商议过赈灾一事,还把六部的主要官员叫来亲自询问了一番。

罗九拿来需要批复的奏折里就有一本是专门说赈灾的,宋瑜担心的情况,也是他们担心的。

但是赈灾要有银子有粮食还得有人手,这三样朝廷是哪一样都没有。

江南征调的粮食,一部分据说已经装船起运了,若是一帆风顺,最快也得十天才能到达京城。

而根据这几日往京城涌入的难民情况,十日后,只怕已经乱起来了。

顾清晏抿了抿唇,问宋瑜,

“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宋瑜略微有些惊讶,他因为跟着胡秀儿一起去抓了太上皇,被误会是早就效忠了顾清晏。

从原本即将被调去太学坐冷板凳,成了户部炙手可热的新贵。

程大人更是恨不得把所有露脸的差事都交给他干,所以才会派他去城门口,让他来向内阁元老们禀报。

可他毕竟只是个新人小官,跑腿通报的事交由他做也就算了,提出意见做出决定的事,怎么可能轮得到他?

但顾清晏问了,宋瑜也只得回道:

“按照以往的赈灾流程,应以安抚规劝为主,武力压迫为辅。

先派出官员去城门口对难民进行安抚,劝他们返回原籍,必要时候,可以按人头给他们发放一些粮食,并派沿途官兵护送一二。

若是难民听劝,自行离开,自然皆大欢喜。

若是难民不听劝,免不了要用一些强制手段进行驱赶。

总之,让那么多难民围堵在城门口,肯定不行,一旦发生暴乱,会严重威胁京城的安全。”

顾清晏冷哼不屑道:

“区区几千骨瘦如柴的难民,手无寸兵,还有不少老弱妇孺,能对京城造成什么威胁。”

宋瑜不知道顾清晏这是看不起难民,还是鄙夷他们的郑重对待,只得保持沉默。

顾清晏扭头问胡秀儿,

“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胡秀儿想了想,回道:

“人们之所以逃离故土,是因为在原本的地方实在活不下去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把他们赶回去,他们依然要坐着等死。

我觉得还是得赈灾,得让这些人回到原籍能重新生活,他们才不会乱跑。”

顾清晏摊手,

“可是朝廷没银子也没粮食,怎么赈灾?”

胡秀儿苦恼叹气道:

“要是有钱有粮食的人愿意捐一部分出来就好了,往年还有富户施粥什么的,今年怎么没人愿意发善心了?”

宋瑜听到这话,不由想叹气。

往年虽说也有些战乱内斗,但时局还算平稳,有些权贵世家想博个好名声,才会跑去城外施粥什么的。

今年京城大变天,现在这局势,权贵世家都恨不得把头埋在地里当鹌鹑,哪儿敢冒头被顾清晏和胡秀儿这个煞神清算。

别说施粥了,从那晚以后,京城这些大户人家都把院门紧闭,减少外出,甚至有些连人情往来都停了。

顾清晏听到胡秀儿这话,却笑了起来,还夸了她一句,

“你说的很对,世上有人一贫如洗,就有人富甲天下。

若是富的能帮一帮穷的,穷的就不那么穷了,富的也不会那么富了。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胡秀儿皱起眉头,她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好像不是吧。

宋瑜心惊肉跳,忍不住抬眼看向顾清晏。

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是他想的那个意思吧?

顾清晏也看向了宋瑜,宋瑜更加惊恐,不由赶紧把头低下。

可顾清晏却不打算放过他了,笑着轻声道:

“宋大人祖上是世家大族,后被流放,以寒门学子身份考上状元。

应该没人比你更清楚从天上跌入泥里的滋味,也没人比你更懂得人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