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亩长田 作品

第74章 再一次敲打杨三军

两辆吉普车,很快的来到了赵家老院。

但也引来了村民的好奇心。

现在基本上都猫冬了,除去在砖厂等三个项目干活儿的人,剩余的妇女老幼都在家猫着。

哪个村,都会有一些传播八卦新闻的妇女同志。没点事儿就去偷听人家的八卦,然后到她们这些人嘴里,就夸大其词,传的满天飞。

俗称,扯白活蛇得。

东田庄也不例外,有几个妇女紧跟吉普车后面,就想看看是去了谁家。

结果车在赵家老院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了两个年轻人还有一个中年人。

她们不认识,就想知道这些人来到赵家有什么事儿。

见到那三个人进了院子,她们也跟着进入了院子,有一个还干脆直接进了屋。

张成建看到有个村民进了屋,回头看了他一眼,因为不认识,所以也就没在意。

赵明阳和赵刘氏聊的正热闹呢,看到张成建还有杨洋和王兴国三个人进来了。

就站起身来,打招呼“怎么,张厂长,您这把他俩也带上啊。”

“带上吧,他们俩的家本来就在京城,这不借这个机会,都想回家看看。我这作为领导也不能太苛刻不是。”张成建无奈的说道。

这一下引来了赵明阳的好奇心,他知道杨洋的家族有些能力,但没想到他家也是京城的人,王兴国也是京城人。

看来自己的人脉已经到进城了。“你俩隐藏的够深的,没想到啊,都是京城得。”

“边走边聊,由于路途比较远,咱们现在就得出发,这一路上咱们得走四个小时,争取中午能到京城。”杨洋催促道,他是真的想家了。

赵明阳算了一下公里数,从唐市到京城,高速距离一百八十公里,开车大约两个小时。而高铁四十多分钟,国道的话要慢一些,怎么也得三个小时。

所以在这个年代来说,一百八十公里的路程,这个吉普车的速度,四个小时能到就不错了。

所以,也同意赶紧出发,张成建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上午七点五十分,估计十二点之前肯定能到。

四个人上了两台车,赵明阳和张成建一台车,有司机开车,而杨洋和王兴国则是杨洋开车。

就这样两台车五个人向着京城方向出发。

而他们刚走,那些村里的小喇叭又开始了向向赵刘氏问东问西得,那个说你家那个孙子去哪里?

另外一个问,他有没有结婚,谁家闺女还单着,要不要介绍一下。

有的说,这老赵家要翻身啊。都去京城了。

总之有好有坏,顿时赵明阳去京城的消息传的全队里都知道了。

妇女主任王主任自己坐在队里得办公室,脸色阴晴不定,看不出来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而杨三军也是去找支书了,就想问一下,赵明阳去京城干什么。

如果上面的领导真的关注了赵明阳,那自己以后还怎么办,是不是得向张明阳靠拢一下。

李支书则是去了砖厂,今天那里是重中之重,必须做好出砖的准备。

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啊,想当初自己回老家后,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家乡发展好。

可是这么多年了,村民们还是吃不饱穿不暖得。本来想着就这么退了,把致富的任务交给下一代,自己好好扶持一下,大不了动用一下自己人脉,舍出去这张脸,找上面要点东西。

最起码不能叫乡亲们挨饿。哪里想到,会来个赵明阳。

三十多岁的人,还真一股子干劲儿。并且还能弄来好东西。看来苍天不负东田庄啊。

乡亲们有希望了,只要自己好好得扶持一下,这小子将来肯定会走的更远。

现在砖厂已经处于保温阶段,听赵明阳说这是个最关键的阶段,所以不放心自己得亲自把关。

赵向青,是个老师傅,曾经烧过砖。见到李支书来了,赶紧打招呼。

李支书看到他在现场,走了过去问道“现在是不是在保温,怎么样了没问题吧。”

“没问题,就是这个煤火不够硬,但是我们加大了风量。赵副队长拉回来的那两台发电机我们弄来了,接上了鼓风机,这下就解决了煤火软的问题。”赵向青做着汇报。

“还需要多长时间停炉。”

“就现在的温度来说三个小时后就可以停火停炉,然后就自然冷却了。

估计出砖怎么也得到凌晨两点了。”

赵向青拿出了记录本,上面都是从砖窑封窑点火的过程记录。

李支书看了看,叮嘱他一定要注意,现在是关键时期,必须一炮打响,这关系到队里以后的发展。

几个村民也是非常激动,纷纷点头,并承诺会一步不离的站好岗位。

就在这时候,杨三军来了,他老远就看到村民们围着李支书,就赶紧跑过来。

一脸着急的想开口但是看到人多,就向李支书使眼色。

赵向青还是很有眼力见的,看到杨三军向李支书使眼色,那肯定有事儿找支书,就安排大家干活去了。

而李支书也看了看杨三军询问道“找我有事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个,支书,我就想问问赵明阳干啥去了,这是关键时刻,他不在场,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吧。”杨三军拿着官腔,明知故问道。

声音不算小,赵向青也听到了。

李支书看了杨三军一眼,反问道“你真的不知道赵明阳去干啥了?”

“我真不知道,就是看到他没在砖厂这边,我又找不到他,这不来问一下您吗?”杨三军否认,决不能承认。

“咳,”李支书叹了口气“你也看到了,赵明阳对队里的贡献,他是一心想把咱们队,发展好。可是你们,总想着自己那点事儿,

格局要打开,明白吗?你再看看赵明阳,一个外来人,把自己的所有家当都掏空了,不但给项目,给技术,还借给队里钱。

我一直以来,看人没走过眼,我是真的想叫你接我的班,我希望你多跟赵明阳交流交流,这样对你有好处,但是你今天令我很失望,你好自为之吧。”李支书说完也不看他,就离开了砖厂。

他还得去造肥池,和暖棚看一下。而杨三军被李支书教育的心里不舒服,他明白现在自己还得指着李支书给自己铺路,毕竟自己父亲的光环还在。

他的内心无奈而又反抗着,毕竟自己也四十岁的人了。

但是杨三军心里不舒服归不舒服,他也明白,如果没有李支书,自己这个大队长能不能当,还是两可之间。

无奈的他,只好灰溜溜的去了队里。

而李支书心里也是生气,这就是个扶不起来的烂泥。

他就怎么心眼儿就这么小呢,再这样下去自己就愧对他牺牲的那个爹了。

不觉中,造肥坑和暖棚都溜达过来了,这才返回家里。

而此时的赵明阳他们得一辆车却还在行驶中。

车子一路颠簸,进去了天津郊区。

赵明阳心里想想到了有个姑奶奶应该嫁到了天津,但是具体地点不知道,他小时候,大约五六岁,那时候姑奶奶就在家里住了。

听奶奶说,姑奶奶嫁过去第四年,姑爷爷就生病了,花了很多钱,跑遍了各地的大医院,也没能治好姑爷得病。

也不知道现在姑奶怎么样了。

应该在73年那年姑爷就死了,因为没有孩子,一个人也懒得在天津呆着,就回了老家,家里人给盖了两间房子,从此就一直生活在东田庄,一辈子没在嫁人。

也许是那个年代人们的封建思想作怪。

听说,姑爷死的时候,要了姑奶奶的一缕青丝,带进了棺材里。

姑奶奶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啊,自己来到了这个年代,不知道能不能改变一下姑奶奶的命运。

等从北京回来,得找一下姑奶奶。

他正在思索间,张成建也是看着他发呆,磕了一声。

赵明阳的情绪即刻回到了现实中。转过目光看了看外面的场景。不由得感慨万千。天津属于直辖市。

而这个年代的天津郊区,寒冬像一位严厉的长者,紧紧地扼住这片土地。没有雪的冬季,天空是一片单调的灰,风如刀割般刮过。

田野里,土地干硬而贫瘠,那是农民们劳作的希望之所,却在这个冬天显得如此残酷。

没有雪的滋润,麦苗枯黄瘦弱,仿佛在苦苦挣扎,让农民们满心忧虑。

喜欢穿越六零改变家族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