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个人走上城楼坐下,这样怡然自得的模样使得罗卜藏丹津以为有诈,连忙退了。
看着罗卜藏丹津的退离,年羹尧就下令进攻。看着他兵少,罗卜藏丹津也就没有防备,结果没有想到对方反包围。
到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的消息传来。当时,雍正正在景陵祭奠,得到这事情后不禁大喜,顿时晋封年羹尧为一等功。
为此称呼年羹尧以下所有立功将士不仅是自己的功臣,也是自己的恩人。】
恩人?这是皇帝会说得话吗?功臣已经狠不错了,但是恩人,这样的说法真的不怕对方自傲吗?
在场的朝臣心里浮现出康熙对他们说“恩人”的情景,瞬间打了个冷颤,觉得这样的情况有些不太美妙。
总感觉他们要是相信这种话下场不会太好,毕竟自持皇帝恩人自古没有多少好下场的。
更不用说,什么样的身份敢自持皇帝的恩人呢?
他们认为不管是做出多少好事,都该记住那是自己该做的,而不是皇帝求着做的。哪怕是皇帝命令,君是君,臣是臣,有些行为还是不能逾越了。
却也有人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不自觉的瞥向佟国纲,又很快的收回视线,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之间的身份还是存在差异的。
*
同样的,胤礽、胤禔也是没有预料到他们的四弟会对年羹尧说出这种话来。
他们都有些很想要知道胤禛是不是忘记自己是主子,对方是奴才的事。
哪怕他的确是立了功劳,可也不能够让身为皇帝的「雍正」称为恩人,地位未免放得太低了。
分明有其他的话可以形容,非要以此来……深呼吸口气,揉揉额头,平复气息。
但胤禔发现是没有任何的用处,想笑没有办法解决。他认为,如果年羹尧在自己的面前敢以恩人自持,绝对行不通。
也就是胤禛,他才能说出那种话来。
莫名的,他脑海里闪现出许久前他形容十三的那些话。
好像看起来也有类似的,让他们感觉到肉麻。
怎么会有那么肉麻的话,和眼前的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
*
胤禛能够感觉到又有若有若无的视线落在他身上,但除了那些视线以外,有两道很明显。
不是胤礽就是康熙,再要不是胤禔。
他们的想法或许没有办法瞬间猜到,但可以马上猜到。
无非是水幕里面展现出来的那些内容。
【在平定青海后,年羹尧继续镇守西北,进行善后处理各种事。
而在此前后,无论是朝中大事还是要事,与军事有关亦或者无关的事,雍正也都会私下与他商讨。甚至,让他详细推敲奏来。
相同的,对于年羹尧的意见,雍正在朝堂上对着大臣们表示年羹尧读书明理,持论秉公,让他们多参考他的意见。
这样的情况,使得年羹尧的地位明显上升。但是,也使得他与隆科多和怡亲王之间的关系恶化。
在平叛期间,年羹尧不断的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向他推荐的人选加官进爵。
里面有合理的、立下军功的将士,也有不合理的、只是花钱贿赂了年羹尧的官员。
他将这些人以密折的方式直接递到雍正的面前,雍正对这些人照单全收。以至于最后因为年羹尧推荐的人实在是太多,吏部不得不专门立一档,谓之“年选”。】
这种操作,在场的大臣觉得不能不迷糊,被皇帝如此对待绝对是高兴的不行。
如果次数少也就罢了,可要是次数多了,那就真的对上标题「清醒与沦陷」。
沦陷在权力的漩里。
想要保持住本心,实在是太难了。
但同样的,若是无法抵抗住诱惑力,结局可想而知。
等皇帝厌恶你,不会去想从前。
特别是这其中因为没有抵抗住诱惑力所做下的事情,更是罪证。
*
想归想,可如果遇到这样的上司,真的挺让人难以坚持。更何况对方还是皇帝,那诸多的言论只会更快的将内心的坚持粉碎。
粉碎后,又是另一番事了。
而眼下,既不是水幕里提到过得圣上晚年太子被废之时,也不是四贝勒继位的雍正之期。
他们还是多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可真能够不当真,克制住内心情绪的人并不多,大家多多少少会受到些许影响。
诸如胤禵,他对着水幕里提到过得「雍正」卸掉‘他’的职务耿耿于怀。
哪怕他在水幕里看到些其余的画面,但依然不影响他的心梗。
他认为比起年羹尧,分明他的关系才最为亲近。怎么不相信他,就信任对方呢?
胤俄见他如此,只能任由他继续沉浸在思绪中。
毕竟,有的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