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144

读得太多了,连说话都和他们一样罗里吧嗦,别忘了你是高薛人,是草原的子孙,草原的子孙从不畏艰险,谁若敢背叛大齐,本王的狼头刀必定取其项上人头,所以你不要多虑,也不要瞻前顾后,本王只是在用草原的方式彻底解决我大齐的后顾之忧。”

“阿干,可草原的方式并不是……”

“好了胡安,今夜你也累了,你若害怕,就先回去休息吧,这里还有本王。”

话音一落,巷子里响起一串脚步声,脚步声正渐渐远离,阿福想动,被慕容念按住了肩。

巷子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走。

月亮即将西落,杀声还未止歇,隐藏在角落的四人以为巷子里那个不打算离开了,正要另寻出路,忽然,那头传来杂七杂八的脚步声,不一会儿,人就都走了。

姜原遂探出一双眼睛往巷子里瞧了瞧,这里除了他们不再有旁人。

“人走了,我们也走吧。”

阿福长舒一口气,拍了拍心口,“好吓人,我们怎么这么倒霉,长安这么多条巷子,为何偏偏那两个要钻这条巷子。”

萧季绾回头看过来,“哪两个人?”

“伽南王和云中王啊。”阿福挠了挠头,想起他们听不懂高薛语,便将方才自己听到的话复述了个七七八八,“大差不离,他们就说了这么多吧,不过关于他俩的身份是我猜的。”

听了转述的三人纷纷垂下眼眸,心中所想不尽相同。

姜原遂想的是,高恭狂妄归狂妄,但不可否认,此人天生筋骨强壮,且练就了一番强悍的作战之风,此人不除,大晋北归只怕困难重重。

萧季绾想的是,老师说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她却连敌人的话都听不懂,若能活着回去,她定要苦下功夫将高薛语学个透彻。

至于慕容念,听了阿福的转述后,她的注意力既不在高恭身上,也不在她听不懂的高薛语上,而在云中王高涣身上,她在想,高涣这个人才是不好对付的那个,因着高恭这个阻碍,他这个云中王听上去当得并不顺心,可倘若日后没了高恭这个绊脚石,北齐军政大权被此人执掌,届时必成大晋心腹之患。

“哎,你们怎么都在发呆?”阿福惴惴不安地问,“你们不会都被吓住了吧?”

萧季绾伸手在阿福的后脑勺猛地一拍,“你说什么呢!有姜先生在,没什么好怕的。”

“是是是。”阿福揉了揉后脑勺,试探道,“那咱们快走吧?不然等他们同神教联军交上手就麻烦了。”

“神教联军?”姜原遂不明所以,“什么神教联军?”

阿福只顾着将高恭和高涣的对话讲与他们听,却忘了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讲,被将姜原遂一问才想起来,“哦,我忘了说,方才那些人来了后,好像说什么‘从风陵渡、渭南、华阴沿线逃出来的神教叛军组成了联军,有八千众,从鹰扬营后方发动进攻,与城中的叛军前后夹击我军,王上命我等速速护送云中王离开’之类的话。”

萧季绾闻言又重重地往阿福后脑勺上一呼,“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不早说?!”

“你也没问啊,”阿福捂着后脑勺,一脸委屈,“再说就算有援军来,那又有什么区别……”

三人沉默,阿福的话虽然长他人志气,但是他说的并非是错。

北齐气数未尽,此战结果早已注定,即便今夜神教能够将北齐军驱逐出长安,那也只能守住长安一时,长安终究会被北齐攻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距离齐帝给出的期限只有两日了,而高恭却只能看着长安城墙,压抑着胸中无处发泄的怒火。

只差一点,前夜长安分明已经是他囊中之物,可是谁知道鹰扬营后头忽然就出现了一支联军,联军一出现叛军就在长安大肆宣扬来了援军,长安城中军民一心,竭力反扑,硬是将鹰扬营的将士驱逐出城。

“足足八千众的叛军,竟然没有一名斥候发现,你们都是死人吗?!”高恭靠在胡椅上,手边的高几上放着他的狼头刀,刀锋没有完全入鞘,与刀柄连接之处,露出一指宽锋刃。

“那些人化整为零,从西面的白马原绕了一大圈过来的,我们的斥候都在东面……”日日被高恭训斥,饶是军师这般唯唯诺诺之人,也忍不住满腹怨怼,若非高恭自负,嫌打下长安不过瘾,非得要上清昭应天尊亲自开城门献降,哪里会有后头的这些变数。

高恭斜睨过去,“嗯?军师在说什么?可是又想到了什么主意?本王听不见,你大声